新西兰由于其比较偏远的地理位置和偏低的人口,一直不受高端商业演出的重视,难得有重量级的演艺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次“聆听中国”请来了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先生来表演,是新西兰演艺舞台上的一桩盛事。吕先生每年在世界各地有 100 多场演出,这次能到这个小地方来表演,绝对是观众、听众的福气,同时也彰显出主办方的诚意和实力。
老实说,看到关于这场演出的介绍,我对如何把小提琴演奏、唱歌和诗歌朗诵这三样各别不同的表演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组成一台吸引人的晚会怀有一些忧虑。毫无疑问,张也女士的歌唱,很容易被看惯了“春晚”的华人观众所接受,至于欣赏诗歌朗诵或者小提琴演奏的恐怕是不同类型的观众。我原先还以为,于丹女士除了作为节目的总策划者之外,在演出过程中还将在不同的表演形式之间发挥过渡的作用。没想到,她还是这台演出的一个表演者,她的表演形式是“讲”,讲人生的哲理。于丹女士讲了几个禅宗的小故事,主题围绕着“活在当下”、“不要迷失自我”、“相信明天”。这三个命题,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成篇,演化成一场大演讲。于丹女士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演绎充分显现出她的个人风格。
濮存昕先生是我欣赏的中国男演员之一。我看过他的话剧录像,也看过他的朗诵录像和他演的电影,近距离欣赏他的表演还是头一次。他的表演平实自然却又细致入微,无论是在《洗澡》中饰演刘大明还是在《一轮明月》中饰演弘一法师都有令人信服的表现。当晚的诗歌朗诵,上半场的《琵琶行》以琵琶伴奏,下半场的《再别康桥》用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作为背景音乐起了非常好的烘托作用。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表演话剧《李白》的片段,活脱脱把一个谪仙展现在全场观众的面前!
昨晚我最期待的自然是吕思清先生的小提琴演奏。按照原先的安排,上下半场演奏了 帕格尼尼的 A 大调奏鸣曲、萨拉萨蒂的“安达卢西亚浪漫曲”、维尼亚夫斯基的“A大调波兰舞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梁祝”、“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六首乐曲,在观众的热情要求下,加奏了蒙蒂的 恰尔达斯舞曲。除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曲式和变奏较为单调之外,其它几首小提琴曲都有相当的难度。可惜,由于时间关系,多数观众最为熟悉的“梁祝”只是演奏了它的“简约版”。值得一提的是为吕先生伴奏的钢琴家芦静怡女士,她的伴奏极为出色,与吕先生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
我个人对张也女士昨晚的演出比较失望,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由于演出条件的限制,张女士的演唱需要使用录音声源来作伴音,这样一来使得两个不同音源的结合很生硬,影响了欣赏效果。另一方面,最近二三十年间,国内的“主流”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歌手有趋同的发声方法和表演程式,逐渐模糊了歌手各自的特性,也减低了欣赏的趣味。关于声乐教学在业界有很长时间的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且让时间来验证吧。
总的来说,非常感谢主办方花费如许人力、物力、心力促成这次演出,使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难忘的秋夜。记得在电台节目中,听到主办方之一,“万方集团”的郭总介绍这场演出的时候说过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大意如下:年轻朋友们如果能够通过欣赏这样的演出来感受中国文化,领略大师对艺术的演绎,对于个人的修养必定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信朋友们会留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家长很热衷于让自己的孩子学乐器,学唱歌。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进度,亟亟于孩子的“考级”。但是,他们未必会带这些孩子去欣赏一场音乐会,去看一场话剧。他们忘记了,孩子们通过观摩,不仅仅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还是一种积累和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