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看到海天才女《關於萬維寫博的冷思考》一文,不由產生了很多感想,雖然倉促寫出,思緒混亂,卻是有感而發,貼在這裡貽笑大方吧,同時也作為向海天MM 美文的致敬。
博客式微,是個不爭的事實,記得兩三年前剛開博的時候,萬維博客里討論歷史,文化的熱帖很多,質量也相當高,現在這種盛況已經不太常見了。一些重量級寫手的退出,常來萬維博客的人也是能感覺到的。還有就是微信轉貼文的泛濫,養生文,菜譜,心靈雞湯...萬維博客給人的感覺越來越“水"了。
那麼博客這種網絡存在會不會淡出歷史舞台呢?和社交媒體比起來,博客屬於深度思考,深度寫作,寫的人需心靜,花時間,讀的人同樣需心靜,花時間,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心靜恐怕是最難達到的心理狀態之一,時間,當然是最昂貴的消費品。
可是我覺得就算沒有了博客這種網絡交流平台,願意深度思考的人還是會繼續寫下去的,讀者或許不多,但是世界上總有一群人會靜心思考的。深度思考,寫作和閱讀,並非所有人的心靈需求,但確實是一部分人的心靈需求。這種需求亙古有之,所以在沒有版權,沒有稿費,甚至沒有活字印刷,大多數人不識字的時代,總有那麼一批人在寫,還有一批人在讀和傳播
- 我相信對這些人來說,追求名利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求。當然,那時的文字流傳下來的很少,能夠流傳下來的,多數是文化的精華
- 從某種意識上講,這些純屬個人行為的寫作,幫助完成了創造和傳承文明的使命。
當然,今天的網絡寫作,到底是在構建文明還是在使文化粗鄙化,失去其精英性,只能留給後人去評說和研究了。在我眼裡,網上的文字固然有高下之分,但多數還是出於對"玩文字"的愛好和傾訴表達的需要。喜歡玩文字和喜歡下棋,打遊戲,烹飪釣魚一樣,都是一種愛好,給人帶來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當然有時候玩着玩着也能達到一種境界,就像過去有才華的京劇票友能達到專業水平一樣。 中國人對"文"向來是非常認真的,大概和科舉制度的傳統有關,"文以載道",仿佛不能載道的文都不應該存在似的, 所以不但中國的文人,即使是愛好文字的人,都活得有點沉重。
這種沉重感也被帶到了博客寫作,所以"為什麼寫博" "是否還接着寫博”,和哈姆雷特王子的“to
be or not to be" 一樣,是萬維博客永恆的主題之一。尤此想起了《紅樓夢》裡的一個情節,話說寶釵令人佩服尊敬的地方很多,但她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賢寶釵小惠全大體"一回,大家在探春那裡處理家務事,正忙得不可開交,寶釵和探春竟對講起學問來。李紈不解,問:"叫人家來了,有不說正事,你們且對講學問!” 寶釵道:"學問中便是正事。若不拿學問提着,便都流入世俗去了"。
對我等每天二十四小時被工作,家務,父母孩子包圍的人,如果不經常拿出幾分鐘靜下心來思考,閱讀,寫點東西,那麼不但流入世俗,恐怕慢慢也就是失去思考能力,變成最瑣屑無趣的人了。記得有位作家說過,
being aware 也是一筆人生財富,不思考,不讀不寫,有如何 aware 呢?
網上是個既虛擬,又極其真實的社會,網上的文字,是心靈和心靈的碰撞,網上人格,往往是一個人最真實的內心,不需要現實中的隱藏和粉飾。網上是個遇到心靈知己的地方,也是一個需要懂得分寸和距離感的地方。 大多數風景只有在遠處看起來最美;擅長文字的人,在網上多數有現實中不為人所見的光彩,而除去文字,他們可能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美好 -
所以,要小心了
- 雞蛋滋味好,並不意味着你要去見那隻生蛋的老母雞和她的雞窩
- 你收穫的,可能是千古知音也可能是一地雞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