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杨虹万维博客的博客  
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  
https://blog.creaders.net/u/9405/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杨虹万维博客
注册日期: 2015-02-12
访问总量: 221,70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该书被浙江图书馆收藏
该书被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收藏
www.rainbow-fans.com
该书被台湾中央研究院收藏
www.rainbow-fans.com
该书被台北市立图书馆收藏
《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在美洲发行
最新发布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九)第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八)回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七)感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五)我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七)垃圾站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五)搬到夏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四)打猎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夏威夷随笔】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九)第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八)回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七)感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二十五)我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七)垃圾站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五)搬到夏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四)打猎
· 夏威夷随笔(之六)“梦圆山庄”
·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三)如何做
· 夏威夷随笔(之二) 失了大山,
【情感故事】
· 从神坛下来到求死---一个牧师扶
· 感悟痛苦 (八)走过痛苦
· 感悟痛苦 (五)痛,但扔有力量
· 感悟痛苦 (四)约伯事件的启发
· 感悟痛苦 (三) “痛” 与 “
· 感悟痛苦 (二)探索痛苦的作用
· 感悟痛苦 (一)葬咪咪
· 光有“强大的内心”是不够的
【儿童教育】
· 你是哪一种爸妈?
· “忘记背后、努力前面”是个神话
· 在还来得及之前-----预防下一个
· 在还来得及之前-----预防下一个
· 老师应该奖励提问题的学生----透
· 杀手是怎样造就成的? ----是什
· "这些从中国来的年轻留学生
· 空气污染对大脑不利
· 写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悲伤
· 写给父母:当孩子面临伤痛
【人物素描】
· “为了三十年后长大了的孩子…”
· 王开运先生留给台湾的遗产
· 罕牧师的一生:多么美丽
【宗教信仰】
· 写作的意义
· 台湾之美
· 你怎样管理神交给你的“园子”?
· 也谈中国与台湾相差有多远
· 别做“又恶又懒”的父母
· 天堂不需要用钱,但我们还在地上
【婚姻家庭】
· 当女人嫁给“愚孝男”
· 请问:这样的晚年生活,你愿意接
· 王先生:我看“从走下神坛到求死
· 小毕家人的分离之殇
· 当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在河里:回复
· 凑合的婚姻:死守、还是解脱?--
· 其实,很多婚姻原本是可以走下去
· 可以预防的悲剧 ----电视剧《证
· 可以预防的悲剧 ----电视剧《证
· 谁拿得走你的奶酪?
【亲子关系】
· 当工作过量被指是猝死的原因时..
· 谈“被美国移民局驱赶的中国女学
· 预防小留学生学坏:与孩子建立良
· 情人节致父母:请让孩子成为孩子
【宠物乐园】
· 生命的轮回---写给我永远的Brown
【父母之爱】
· 父母之爱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
· Elliott Ohannes 博士: 点评《
· James Tille 博士:点评《慈祥与
· 陳柏壽博士: 点评《慈祥与残酷:
· 问父母:你们在哪儿?
· 父母应该反省,然而…
· 谁会是下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
· 妈妈这样告诉女儿 (改良版)
· 别做“又恶又懒”的父母
· 警惕母亲对孩子的另类虐待
存档目录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8/01/2016 - 08/31/2016
09/01/2015 - 09/30/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夏威夷生活随笔 (之五)搬到夏威夷:去留两难全?
   

                 (邻家小弟在小区的海边)

    有些读者看了我写的几篇《夏威夷生活随笔》之后,给我留言说如何羡慕和渴望也能够来岛上居住。然而,如果搬到这里来的话,离子女就远了,这样一来,难得看到子女,自己有个什么需要的,子女也不方便过来。有人感叹道:“现在小的没时间看老的,还不是老的看小的。”总之,他们心里矛盾挣扎着,既向往岛上有利于健康和养生的气候与环境,又放不下与子女相距太远----去留两难全。但是去还是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决定。

   我的邻居马修和太太自从两年前搬到夏威夷岛上之后,就没有出过远门,他们的女儿今年二月份从加州带着孩子来探望父母。那是我刚搬来的那会儿,每天听见有小朋友在马修的游泳池里欢笑嬉闹。马修在这里除了建造他们的家园之外,他跟朋友们去打猎、冲浪、钓鱼等等,每天不亦乐乎。他的太太也有自己的运动团队,定期参加比赛。马修太太也常常邀请她的伙伴们来家里聚会。马修说:“我为什么要去打扰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而我们老两口有我们的生活。我们很开心他们来看望我们,来这里度假,大家享受在一起的时候就够啦!”

  马修的话提醒我想起我的另一位美国人朋友卢克。他八十岁那年,他的八十三岁的哥哥因病去世。哥哥住院期间,卢克去医院看望哥哥。他们回忆小时候俩人一起玩的情景,后来各自去了不同的城市工作,再后来各自成家立业等等,各自为生活忙绿难得见面。我问卢克,你失去哥哥难过吗?卢克回答我:当然难过。但是,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关系。我们这辈子彼此享受了亲密的兄弟情。这段回忆是美好的。

  我有一次在邻居瑞先生的餐桌上看到一大堆护肤品,我说,你老头怎么会买这些东西呀?他的太太告诉我,这是要给女儿寄去的,女儿喜欢使用夏威夷的天然产品;每隔段时间,他都会给女儿买些寄去。有一次我们在他家吃饭,他坐在椅子上,摇晃着身体很得意的样子。他的太太说,曾经叛逆多年的女儿,现在懂事了,知道爸爸的腿不好,给爸爸寄来一张座垫。我看见老头脸上放着光彩,眼睛里闪着喜乐。有一天我跟他谈到父母与成年儿女关系的问题。他说:“离不开子女?是你需要他们?还是他们需要你?子女已经成人了,需要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你在情感上离不开他们,叫他们如何去闯世界?别忘了,我们和我们的子女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瑞在帮我修剪杨桃树)    

我相信,希望看到儿孙的情感是真实的。我在西雅图有个很好的朋友葛,是一位退休的妇科医生。他的太太至今仍然在医院做护士。倒不是因为需要钱。他们绝不是缺钱的人。但是她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想退休。葛医生在夏威夷有一个度假屋,每年冬天和太太飞来住一段日子,平时他也会来小住两周。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遛狗。每当大家谈到夏威夷,葛医生立刻神采飞扬,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夏威夷的风光,和他们在这里的生活点滴。我问他:“既然你这么喜欢夏威夷,为什么你不搬去那里住?”葛医生说:“我倒是想,可我要看到我的孙子们。”让葛医生离不开的“孙子们”,是他的女儿从中国一所孤儿院领养的两个残疾儿,其中有一个坐轮椅的孩子属于重残,无法大小便,来到美国之后做过七次大的手术。可想而知,这孩子的父母要花费多少精力?!然而,那个孩子的笑容却是我从没有见过的甜美。他们一家住在离葛医生开车五个小时的地方,每过几个月,这孩子就要来外公外婆家。去年圣诞节我在葛医生家看见他们,我为俩孩子做了包子饺子和葱油饼。葛医生向她们介绍:“这是你们家乡中国的食物。可好吃啦!”我问这孩子:“你喜欢西雅图吗?”“我喜欢。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在这里。他们好爱我。”孩子仰着脸,笑容里露出受到宠爱的幸福。

            (葛医生不仅爱自己的孙女,也爱所有中国的孩子) 

   坐在一旁的葛医生,笑的像个天真的孩子。后来他对我说:“我们的女儿女婿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们为这孩子付出太多太多。我在这里可以给他们一些支援和帮助,给这孩子一份爱;这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爱她,也需要外公外婆爱她。这对她的成长很重要。”

   若干年后,当那个来自中国,被人遗弃在孤儿院门前的残疾女孩长大以后,她会如何看待和评价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 我相信她今天灿烂的笑脸,和她后来从轮椅上站立起来的骄傲已经给了我答案:爱的力量强过死亡!

   我常常会想:当我们百年之后,我们希望儿女如何记得我们?

   我佩服身边想马修一样的邻居们。他们都有非常清楚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谁。所以,他们在情感上、心理上、身体上不依赖子女,而是有勇气在黄昏之际再一次创造自己的生活。我敬佩我的朋友葛医生。他从不害怕自己年老体衰,膝关节疾患令他走路都困难。他每天带着他家的两只大狗去公园,他让子女孙女、甚至每一个接触到他的人,都感受到他的关爱、他的支援和鼓励。他除了每年在夏威夷的度假屋住上一阵子,也去其他地方旅游;他选择把家留在西雅图,不是为了可以有儿女服侍在身边,而是为了给儿女支持;是为了用他的爱陪伴孙女长大。有一点他们是一样的:他们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尽心尽意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也理解那些离不开成年子女的老人。他们一生不知道什么是做自己,也无法理解和接受父母成年子女,是一个各自独立的个体;他们觉得永远拥有儿女,期待儿女孝顺;一旦自己有个头痛脑热的,或者有点这事那事的,儿女随叫随到很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同时,他们也让这个“负疚感”牌的黏黏胶紧紧地黏住子女。但愿,别让他们的子女手脚黏得太久太紧,而失去生命的活力和身心灵的健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