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圈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 - The other pair。 据介绍,这个故事是以发生在甘地身上的一次事件为基础改写而成。这段视频有意思的地方是,它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为观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直到车上的小男孩脱下脚上的另一只鞋之前,观众可以对剧情的发展做各种的预测。观看这段视频,却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少年时期的一件往事 - 燕尾拖。 我念中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吃过“双蒸饭”,后来虽然有所好转,物资还是不丰富,还存在着各种“凭票供应”的生活用品。我们学校有一小部分侨生,由于有“外援”,日常用度与一般同学比起来稍为丰裕,衣着打扮也略有不同。除了像大家一样穿蓝色、白色的棉布衣服之外,侨生们还会穿市面上少见的黄色卡其衣裤,女同学更会有些花布衣裙,而且是比较“洋化”的剪裁样式。 那时同学们基本上穿解放鞋,夏天打赤脚上学的同学也还是有的。黑色的塑料凉鞋已经面世,也还不到普遍使用的地步。侨生们脚上的泡沫“人字拖”那时算是较为稀罕的物事。“人字拖”就是那种用两只脚趾夹着的趿拉板,由于取代鞋面的是人字形的胶带而得名。我那时经济条件算好的,所以塑料凉鞋可以有,泡沫人字拖也是有的。塑料凉鞋穿的时间长了,由于老化的缘故,鞋的某些衔接部位就会断开,尤其是搭扣的连接点。那时社会整体崇尚节俭,修修补补的手段一般都会。我们就把铁片烧红了,然后将断口的两部分溶化了再粘合,又可以用上一段时间。人字拖常见的毛病是,走着走着,那三个通过定位孔洞被塞到底部的带子其中之一会往外出溜。那是因为用来卡住带子的圆点磨损了,加上那些穿孔的磨蚀变大,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时就要停下脚步,拿起拖鞋把带子塞回去。当鞋底上那个孔已经太大,又或者鞋带前端的圆点干脆就断了,已经无法把鞋带固定在鞋底上怎么办呢?找一根铁丝或者小铁棍,直接穿过鞋带的前端,也能顶用。不过这样的修复不能耐久,因为那根小铁根很快就会嵌进泡沫鞋底。走到那一步的话,这只“人字拖”就彻底报废了。 “人字拖”的泡沫材质注定它们的存活期不会太长,除了前面说到的鞋带问题,还有鞋跟部位的磨蚀也是一样恼人。鞋跟的磨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某一个点变薄,从变薄的位置可以判断出使用者走路时的着力点。那个变薄的点慢慢扩展就成了一个洞,继续穿的话,使用者的脚跟开始直接与地面接触。我念书的时候穿过的“人字拖”基本上都经历过前面所提到的各种 “变身”。和别人不同的是,我还把“人字拖”穿出了一个新高度。我那时喜欢踢球、跑步,所以对鞋的消耗特别大。我的监护人很忙,不好总为这些小事去麻烦他,只能尽量将就。我记得有一两双“人字拖”的鞋带比较耐磨,倒是脚跟部分从小孔一直扩展,最后到了完全消失,我还照样穿着。有些同学拿我的拖鞋来说笑,我也不以为意,照样穿得有滋有味。有一天,一位高年级的学长指着我的拖鞋说:“嘿!这小子穿的是燕尾拖,真时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