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羽的博客  
乃识乾坤大 尤怜草木青  
https://blog.creaders.net/u/482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思羽
注册日期: 2011-02-13
访问总量: 528,36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也谈黄花岗哪去了
· 极品人妻梅兰妮亚
· 今天是川皇登基的日子
· 川普为何不告推特
· 是真爱还是家暴
· 川普败选感言/川粉如何自救
· 也谈万维上小鱼和老嘎的“失踪”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我思故我在】
· 也谈黄花岗哪去了
· 极品人妻梅兰妮亚
· 今天是川皇登基的日子
· 川普为何不告推特
· 是真爱还是家暴
· 川普败选感言/川粉如何自救
· 点赞人数,点击率,网红
· 也谈万维上小鱼和老嘎的“失踪”
· 也谈为何写博
· 杨安泽的发言与我们的文化
【闲潭梦落花】
· (ZT)美貌的秘密-也说三庭五眼(
· 从梅兰妮和彭妈妈的衣品谈起
· 再谈老人自杀问题及其他
· test
· 歪批《幽梦影》
· 木棉的葬礼
· (ZT)红楼梦中的爱情--评《红楼梦
· 国内就医小记
· 渥太华郁金香节(多图)
· “红楼梦谭”一周年祭
【心远庐】
· 《李园恩仇录》整理版
· 《春明外史》和民国时代的爱情
【那些感动过我的文字】
· ZT:美国的小孩为什么个个自信
· 转贴:中国特色的“闹感”文化
· 先看旧居的竹子——“民国范儿”
· 老旧与朴素的魅力 - (转贴)台
· 《幽梦影》警句
· I Promise Myself
【原创小说】
· 《李园恩仇录》大结局
· 《李园恩仇录》之二十一:情归何
· 《李园恩仇录》之二十:去意徊惶
· 《李园恩仇录》之二十:去意徊徨
· 李园恩仇录之十九:铁血丹心(下
· 李园恩仇录之十九:铁血丹心(中
· 李园恩仇录之十九:铁血丹心(上
· 李园恩仇录之十八:卿本无缘(下
· 李园恩仇录之十八:卿本无缘(中
· 李园恩仇录之十八:卿本无缘(上
存档目录
03/01/2021 - 03/31/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1/01/2020 - 11/30/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8/01/2019 - 08/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11/01/2018 - 11/30/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11/01/2015 - 11/30/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逻辑与常识-再炒“红黄蓝”事件冷饭
   

最近看到格致夫博以 “逻辑论证" 推翻了红黄蓝幼儿园儿童遭到性侵的可能性,不禁有话想说,虽然这已经算是炒冷饭了吧。

逻辑思维,或者逻辑论证是什么? 网上有种比较靠谱的说法: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与形象思维不同,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

首先,逻辑论证不等于推理。能思考的人都会推理,然而以科学的方法,能揭示事物本质,最接近现实的推理,才是逻辑推理。

引用格博的原话:

现实中,确有行为极度不正常的罪犯,犯下罕见的奸淫幼童罪孽,但已知发生的这类恶性事件特点基本都是1)非正常人、2)非组织性偶发、3)单人孤立、4)在难以发现的隐密场合、5)无他人知情、6)无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从未听闻有组织的集体、多人在场情况下的案例!

而与普通民众不同,北京某团至少都是由符合基本条件的军人组成,他们不可能存在缺失基本判断力、精神不正常、亡命之徒之类的非正常人。这些军人没有理由比普通民众有更高的犯罪率,犯下变态奸淫幼童重罪的几率只会更低!事实上,也从未听闻有军人犯下这类罪孽的案例。 

那么,只要不是真弱智、真脑残,尤其不是目的不纯的别有用心者,甚至无需罗列出显而易见的理据和逻辑,就不难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正常人(军人)可能性微乎其微;

2)有组织地可能性微乎其微;

3)以集体方式可能性微乎其微;

4)在幼儿园环境可能性微乎其微;

5)多人知情可能性微乎其微;

6)多人在场可能性微乎其微;

7)以幼儿描述的“活塞运动”方式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上的说法应该说具有常识性,也用了一定推理的方法得到了结论,然而离“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食物的本质”,恐怕还差得太远。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与其说是逻辑思维,不如说更接近形象思维

先举个例子。格博说了,

而与普通民众不同,北京某团至少都是由符合基本条件的军人组成,他们不可能存在缺失基本判断力、精神不正常、亡命之徒之类的非正常人。

上面这个判断的科学性又在哪里呢?是更像直观的观察,还是有科学根据的推理和论证呢?

有组织地可能性微乎其微;以集体方式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幼儿园环境可能性微乎其微;多人知情可能性微乎其微;多人在场可能性微乎其微;以幼儿描述的“活塞运动”方式可能性微乎其微...

微乎其微是等于零的意思吗?事情的本质是什么呢?本质是:有组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有:以集体方式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有:在幼儿园环境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有...忽略“微乎其微”的可能性,怎么看也不像一种科学的态度。

格博多次提到“未知发生”“从未听闻”。格博没听说过的,难道都不存在吗?相当多的情况下,直观,耳闻,是非常不可靠的。比如古人通过直观观察,几千年年来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但科学还是证明事实恰恰相反,把布鲁诺烧死也没用。

失去了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你的思考也就不成其为逻辑推理,最多是一个自封的“摇椅侦探”的非专业性评论而已。

再多说几句。红黄蓝事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中国悲剧。如果儿童有遭到过性侵,那么最悲哀的是儿童,如果没有,那么最悲哀的是家长。本来,提出诉讼,提出犯罪嫌疑人,是最正常的事情。媒体炒作,本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西方社会没有因为“造谣”被政府抓的,有的只是因为“诽谤罪”被私人起诉。红黄蓝事件的诡异之处在于,家长指出的嫌疑人的是一个群体中的某几个人,而并非某个群体。比如说实施性侵的是几个男人,那么中国的全体男人就因此蒙羞,要起诉“诽谤罪”吗? 问题的关键还是,这是中国,这个群体太特殊了,老虎的屁股不但是摸不得,连提也不能提的。

事实上,这位被抓的家长虽然在压力下反悔了,道歉了,中国幼儿的家长还是应该万分感谢她的,因为毕竟有人把这个问题公开提出来了,那些猥琐儿童者至少在短时间内应该有所忌惮吧。我上小学二三年纪时一次体检过后,学校里女同学之间风传多人被男医生抚摸,至今印象还很深深刻。然而那时候没有老师或者家长说过一句话。

所谓录像,硬盘,甚至受到侵害的证据都不是问题。没有录像公安机关就破不了案了吗?那么世界上多数案子也就破不了了,刑侦学也就用不着存在了。国外这种案件的处理方法,第一是是依赖受过训练的心理学家,第二是依赖警方提供的大量,翔实的外围证据,和陪审团的常识,良知。媒体经常曝光的,成人控告十几,几十年前被教练,牧师性侵,并且不乏有人因此获罪的,最重要的的判案根据,就是心理学家的专业意见,而非身体受到侵害的证据。在中国,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当然是稀缺资源,他们的“专业意见”是否受权势左右更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所以,在中国,这类案件出现红黄蓝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

实际上,格博这种“摇椅侦探”的“逻辑推理”,对探案过程没有任何意义,但凭证他的直觉和常识,他是可以做一个合格的陪审团成员的。因为需要有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是公安机关和律师。他们的任务是举证。而陪审团是有普通公民组成的,他们需要的常识和良知。我相信格博如果是陪审团一员,可能会以“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判被控方无罪,这就无可厚非了。问题是,调查和举证在这个判案过程中完全缺失。没有认真,科学的调查和举证,要陪审团何用?所以中国人很聪明,根本就不用陪审团。

红黄蓝事件应该算是中国社会一面照妖镜吧 -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场小小的闹剧,一两个星期以后就不再是热点,可以完全忘记了,然而背后那种深沉的悲哀和彻头彻尾的荒唐,令人细思极恐,不如不思。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