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 12 月下旬开始,几乎是隔天就有饮宴,既有自家亲属之间的“爬梯”,也有与外地来的朋友间的酬酢。元旦是我的生日,又在外面大搓了一顿,第二天自然不能再大鱼大肉,于是改在我家小聚。我们一家三口加上岳母和内弟总共只有五个人,菜式以清淡为主。听说那天有“大月亮”可看,小女早早就撺掇着舅舅要到郊外看月亮。老太太听说开车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嫌路远不愿去,饭后我们先把她送回内弟的宅子再出发。 内弟的公司总部在新加坡,大部分项目却在中国大陆,所以长年不在新西兰,这次是特意回来陪陪老母亲。小女的部门也放长假,也回到奥克兰陪姥姥,把老人家哄得很开心。内弟的新车平稳安静,假日的晚上往郊区的车辆也不多,我们不紧不慢地朝北走。出发的时候是晚上八点多,太阳都还没完全沉入地平线,车子一直往北边开,天才慢慢地黑了下来。再过了一会,就看见圆圆的月亮在东边的坡顶慢慢往上升,我们赶紧把车子停在路边,抓拍了几张。由于附近有不少电线杆,破坏构图,于是继续朝前开。可是开到目的地之后,正东方却是一座小山,而且是军事禁区,不让进,只好在外面等月亮爬坡。当月亮终于从山树的顶端冒出来,感觉比在路上看到时小了很多,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震撼。不过既然来了,好歹也得拍上几张,给自己做个交代。扰攘一番之后,眼看着黑漆漆的公园外围没有什么好去处,只好打道回府。 内弟的手机上下载了很多音乐档案,用蓝牙连到车载音响系统上播放。那天他放的是一组从《我是歌手》节目中下载的歌曲,虽然演唱者都是专业歌手,却不是每一首都有上佳水平,其中韩磊唱的两首歌甚至使我对他产生了误解。韩磊的歌我听得不算多,最熟悉的只是《走四方》和《向天再借五百年》,感觉很大气,很有感染力。那天听的是他唱《暗香》和《北京北京》,却完全不对味。那两首歌我都比较熟悉,个人感觉应该处理得抒情而且内敛,韩磊唱这两首歌的时候,发声方法和歌曲处理都沿用《走四方》和《五百年》的方式,叫我不禁怀疑他是否不适合演唱这类歌。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惑,第二天我选听了多首韩磊演唱的其他歌曲,当我听了他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才一扫我的疑虑。我意会到他在演唱《暗香》和《北京北京》那两首歌的时候,很可能是刻意作有别于其他歌手的处理,虽然不符合我的欣赏口味,并不代表他选错了歌。我说“选错了歌”是有感而发,因为即使是成名歌手,有时也会选了不对自己歌路的曲子来唱,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梨园行的所谓“文武昆乱不挡”是一个理想境界,却不是轻易能达到,更不是人人能做到。 由于手机的普及和各种歌唱软件的开发,现如今可以说只要敢开口,人人都是歌手。记得我年轻的时候,电台有《每周一歌》的栏目,厂矿、学校,机关、街道也有教唱“群众歌曲”的活动。虽然也是遍地开花,毕竟不如现在种类繁多,形式机动灵活。想当年的教唱“群众歌曲”,注重的是“普及”,并不太在意乐理等理论性的东西,大体就是“老师”唱一句,大家跟着唱就是了。如今众多的“歌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主动去学习乐理,或者认真对歌曲品类、歌词内涵作研究呢?我想大概也不会很多。我说这句话被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经过对各路“K歌”歌手某种普遍现象的观察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普遍现象就是:一窝蜂唱“走红”的歌曲。 一首歌被唱红,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一首“走红”的歌曲未必适合每一个歌者。有些朋友完全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考虑自己的嗓音、音域,一味只选“走红”的歌曲来唱,花了加倍的努力,能达到差强人意的效果已经算是不错。譬如好好的 〈天路〉、〈青藏高原〉、〈我爱你中国〉等等名曲,人家唱起来荡气回肠,绕梁三日,这些朋友唱起来却荒腔走板,上气不接下气,憋得脸红耳赤。但是无妨,只要你敢放到某个圈子里,一定有人给你献花、点赞。不过,你也要记得时时给别人点赞,否则你就会“没了朋友”哦! 这样的现象,热闹是有了,不过想要“从量变到质变”,怕是还有很长的路。 韩磊唱的 《暗香》
沙宝亮的版本
韩国歌手郑淳元的改编版 韩磊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