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每天看“世界杯”,看着看着想起了当年踢足球的时候经常发生的“拗柴”和“磨姜”。 “拗柴”是奔跑或跳高落地时重心不稳而崴了脚踝,即使是专业球员也无可避免。“磨姜”则是发生在特定时期以及特定人群身上的事件,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难以感受个中情状,值得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我念中学是在“文革”前。我念的那家中学条件不错,有室内运动场可以进行跳马、攀爬、自由体操等项目。室外则有好几组单杠、双杠;好几个篮球场和一个包括 400 米跑道的大球场。我们学校的男同学都很热爱足球运动,也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女生会踢足球。除了考试阶段,一般下午课程完毕,球场上同时会有好几对自由组合的球队在比赛。球场上同时有两到三个球在滚动,两边球门柱边也会有四到六个“守门员”紧盯着对手的进攻,绝对互不干扰。如果场上只有一个球,两队人的话,那就是“校队”在练习或者与外校球队进行比赛。即使下雨的日子,球场上也还是一样的热闹。其实下雨天踢足球特别累也更容易受伤,因为皮球越踢越重,稍有不慎就会出事。但是年轻人贪玩,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不利因素而放弃。 学校的球场依照标准而建,但是没有铺草,是沙土地。除了校队的球员有正规的球鞋、护膝、护踝,在足球场上竞逐的其他同学基本上没有什么装备。“球员”中有穿着当时流行的黑色塑料凉鞋,有人穿夹趾海绵拖鞋,还有光着脚丫的。能穿上一双“白饭鱼”来踢球在当时已经可以算是“土豪”了。所谓“白饭鱼”就是那种胶底白布鞋,与学校里军干子弟脚下的国防绿解放鞋一样,都很引人注目。有一天,一位同学穿了一双“加强版”的“白饭鱼”下场踢球,把场子里的“球员”们看得两眼发直。这位同学在他那双“白饭鱼”的前掌外侧分别缀了一块半月形的皮子,不光好看,据说用脚外侧拉弧线球(粤语俗语是“脚趾尾拉西”)的效果比普通白布鞋好上很多倍。过了不久,这种“加强版”的白布鞋数量陆续增加。同一时期,学校室内运动场里,覆盖着跳箱、鞍马的皮张却相继出现一个个破洞。学校马上对拥有“加强版”白布鞋的同学进行调查,核对皮子的颜色,要求交待皮子的来源。结果有几个被确认是破坏了公物的同学得到了处分。这样一来,即使是来路没有疑问的同学为免瓜田李下之嫌也都不敢再张扬了,“加强版白饭鱼”的热潮很快就消退了。 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磨姜”这件事。原因是在“磨姜”这个问题上,乃是“穿鞋的不怕光脚的”,所以先要交待一下背景资料。“磨姜”指的是用脚拇指内侧从球的底部把球踢出去时,由于角度不对,脚拇指与地面磨擦所引致的意外。这样的意外,轻微的只是擦破点油皮,严重的却会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就像那姜块与“姜磨”亲密接触后的状况,叫人惨不忍睹。如果穿了鞋,与地面接触的只是脚拇趾内侧的鞋边,会引来一阵由于撞击引起的痛感,但是不会“磨姜”。只有对于光脚丫踢球的人来说,“磨姜”才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