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微信朋友圈里收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官衔一堆:所谓侨领大多数是骗子 内耗严重丢人现眼 侨办看不下去了”,文章的内容以及它的“前世今生”挺有意思,值得探讨一番。 文章一开头写到“中国国务院侨办发布报告指出,目前,海外侨团林立,不团结现象严重已成为影响海外侨胞文明形象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样的调子教熟悉大陆文体的读者一下子就能领会到这是一篇批判性的文章。文章接着点明侨办该报告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撰写发布的《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报告指出“除侨社之间内耗加剧外,目前华侨华人文明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包括:经济领域的不规范竞争,文化差异、生活陋习以及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不够。” 文章接着列举了海外侨团林立、不团结、争权夺利、内耗严重等等不健康现象,并且引用西班牙中国温州同乡总会主席潘勇的话说“侨社内耗问题解决关键就在侨领身上。” 身为海外华人,近年也偶尔参加此地侨团活动的我,深感文章所提到的一些现象确实存在,也是我一向对那类不明所以的侨团敬而远之的原因。不过,细读那篇文章,总觉得不像是侨办官方的文体,如果不是“临时工”的所为,就是文章作者的选择性引用。果不其然,原来这是一盘经过翻炒又翻炒的冷饭,大厨也不是侨办,侨办充其量只不过提供了一些“食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 2009 年 12 月 18 日的《北京青年报》A25 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海外侨团内耗严重影响华人形象》的文章,部分海外华人网转发了那篇文章,估计引起了一些反响。国务院侨办的反应很快,2009 年 12 月 19 日就针对那篇文章发表了声明,说明“报道中提到的《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报告属研究性报告,仅代表参与调研的部分专家学者看法;报告中涉及海外侨胞在文明形象上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具体事例,仅为访谈时部分海外侨胞个人看法。报道中所称该报告由国务院侨办发布,与事实不符。” 按理说,这件事应该就此尘埃落地,烟消云散了吧。没想到 8 年之后,2016年6月11日,北美中西部华人社区《华人一点通》的“移民”版块发表了一篇题为“官衔一堆:所谓侨领大多数是骗子 内耗严重丢人现眼 侨办看不下去了”的文章,文章大部分内容与 《海外侨团内耗严重影响华人形象》雷同,只是多了一些“本报记者”连线某些国家侨领的访谈内容。然后 2017年12月15日的《华人头条》刊发了一篇标题是“海外三“宝”:侨混子,侨痞子,侨窜子 大陆侨务机构应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的文章,部分内容与《华人一点通》的文章重叠,但是罗列了更多的侨团资料。至于文章的来源,显示的是《大汉公报》。我发挥“打烂沙盆问(纹)到笃”的精神,查找《大汉公报》是何方神圣,所得的资讯竟然是“《大汉公报》(英语:The Chinese Times)是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一份已停刊的中文报章”-(百度百科)或“《大汉公报》(英语:The Chinese Times)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一份已停刊的中文报章,于1906年由洪门致公堂创立,当时称为《大汉报》,其后一度改称《大汉日报》(The Chinese Daily News),再于1915年改称《大汉公报》。......最终于1992年10月3日停刊,为其85年历史写上句号。”- (维基百科)。 据此看来,“官衔一堆:所谓侨领大多数是骗子 内耗严重丢人现眼 侨办看不下去了”的根子大概就是《北京青年报》2009 年的那篇文章了,后来的都不过是沿袭传统“话本”的套路增删润饰。而且,把一份研究性报告说成是“中国国务院侨办发布报告”的高度,未免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不过,“官衔一堆”一文在“微信朋友圈”的存活期很短,上周五刚冒头,到了周末,除了标题,点开来所显示的就是“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话说回来,就上述文章的内容来说,不管是“仅代表参与调研的部分专家学者看法”或者是“仅为访谈时部分海外侨胞个人看法”,代表官方的侨办大概也有他们的看法,只不过秘而不宣就是了。下面摘抄部分内容,各位海外华人看官按图索骥,或有所得。 “官衔一堆”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温州籍侨团就有227个之多。”,如果该文所指的是北美中西部,那么可以说是众多市、县都有温州老乡侨团,那还真是遍地开花了。 至于“有的一个国家和平统一促进会就有两个”,我倒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譬如不同城市的华人,各自为了“国家和平统一”的目标把当地华人团结在一起也是有的。 这一段颇为有趣:南非福建同乡会会长李新铸对本报记者估计,华侨社团中至少有20%是“一人会”。“一人会”就是指注册的社团中只有他一个人。他还说,有的人还把社团名头做得很大,动不动就是“全非洲……会”,国内的人不了解情况,觉得他是全非洲华侨的领导。 上面的说法还真是一家之言,我不相信侨办的官员真的那样好糊弄。 《华人头条》的文章虽然来路可疑,对于海外侨团的弊病却有较多的陈述。以下所引用的,都是原文抄录: “2016年中国民政部累计曝光“海外社团”“和“山寨社团”达1287家。全球华人联合会、全球华人企业家联合会、世界华商联谊总会等赫然在列。”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欢的见解“一些社团沦为沽名钓誉的载体,有的甚至在中国从事诈骗活动。海外华社平稳健康发展,必须重视这一问题。” “ 美国华商总会顾问蔡文耀也注意到“一人会”现象”。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一省说:“我曾遇到过一个华人领袖,他的名片上就写着某某同乡会主席,社团成员只有自己一家人,覆盖范围也仅仅为十几人。” 有知情人表示,每一个不合格“侨领”就是一个山头、一个利益集团,对华人华商的所谓服务,实质上是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 把上面所列举的引文读一遍,大致足以认定上述内容是出自《树立华侨华人文明形象专题调研》。下面就来说说个人对于海外侨团的认识。 香港港岛的“太平山”有很多别名,其中一个是“扯旗山”。“扯旗”就是升起旗帜的意思,于是也被用作“立山头”的借喻。远的不说,就拿奥克兰来说吧,有些地域性的侨团,同样打着某某省籍或语系的旗号,却分属不同的侨团,因为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譬如有来人来自东南亚,有人来自中国大陆,有人来自台湾。虽然语言谱系上相同,侨团的倾向与方针却不尽一致,所以各自为政,这都在可以理解的范畴。至于竖起一杆旗,找来几个伙伴,立一个大得吓人的名号,表示着已经占有某个山头,然后等待“朝廷”来招安,这样的人也是有的。这种人若不是低估了朝廷官员的智慧,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得偿所愿的概率可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呢?原因就在于京官对他们的行径洞若观火,有些地方官员也许真会拿他们当人物,除了满足虚荣心之外,说不定还能捞到些好处。因此说海外侨团鱼龙混杂一点不过分,如何去伪存真,当然要看侨办官员有没有“火眼金睛”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