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知青朋友,同时也是我的学长,七十年代初偷渡到香港。他在香港并没有祖荫,也没有可供借力的社会资源。凭着刻苦耐劳,认真做事的精神,加上能够秉持一门深入的宗旨,潜心在建筑行业发展,终于小有所成。如今退休在家,含饴弄孙,岁月静好。学长写得一手好字,却无心于书法,倒是喜欢每天到银行和一群同龄人探讨股票的奥义。有一段时间,我们的“微信群”流行多方语音通话,总归是讲些身体状况、养儿育女的话题。哪一天学长突然把话题转到股票上,我们就都知道他必定是有所斩获。只要我们略微表示愿闻其详的意思,他就会滔滔不绝,条分缕析。从最早的灵光一现,讲到制定方案、投入市场,最后成功获利的经过,毫不藏私。多方通话的热乎劲过了两年就淡了,大家又回归到在群组里自言自语的状态。学长偶尔晒一下成绩单,大家的反应也不太热烈。 今天学长忽然给我发私信,问我为什么近日中国股市牛气冲天,市场上竟然传出大股东减持的消息?我知道学长对于股票市场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股民耳语的范畴,特意逗一逗他。我说“也许是大股东为了行善积德,增加流通量,把自己所持股票投放市场上,让其他股民也能赚点钱吧。”学长有点生气了,叫我别打哈哈敷衍他。于是我给他转发了几篇关于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计划的报道分析文章,请他看了之后自己做判断。 说实在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根本无需理由。但是考虑到公众形象,总会给出一些说得过去的,甚至冠冕堂皇的由头来堵悠悠股民及股票评论员的口。信不信是你们自己的事。 股票市场的初衷是“集资”,鼓励投资者为企业或者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并许以有足够吸引力的回报。股票市场发展至今,又生出众多与股票相关联的衍生产品,至于专为投资股票的对冲基金,或者所谓的“机构投资者”也比比皆是。如今的股票市场除了集资的功能,有时也是对市场有不同见解的大户之间的博弈场所。更有甚者,这个市场还可以变异为某类型政治武器,譬如 2015 年由“肖建华们”主导的“做空中国”行动就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那么,如何看待最近这一波“牛市”刚开始就传出来的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呢?严格说来,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数据下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粗略地分析一下不同类型的减持。Wind大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的马云在过去的 7 个月间,累计减持 2.34 亿股,持股比例下降 1.2 个百分点。若按阿里在港上市的股票均价和汇率估算,马云套现累计达 430 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的另一位创办人蔡崇信也减持了 6 千 4 百万股。腾讯创办人马化腾今年累计减持的股票市值超过 60 亿港元。而腾讯总裁刘炽平近期也多次减持手中股票,套现超过 9 亿港元。影视作品中常有由于大股东持股量不足引来“敌意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情节。不过上述几位明显轮不到他们担这份心了,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此大可以就坡下驴,袋袋平安。 Wind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0 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踏入 7 月以来,已经有 134 家上市公司,合计 228 位股东抛出减持计划,主力都是公司高管。其中又以计算机行业的公司股东的比例较大。据说多数股东减持是出于自身经营和投资项目重新布局的需要,譬如是为了捐建学校等慈善项目。还有部分认为股价虚高,不能准确反映公司价值等原因。 134 家上市公司,合计 228 位股东的减持计划,相对于超过 150 万家上市公司这个基数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对大市不会有丝毫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