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州人的群组看到一个帖子,颇为有趣。帖子沿用各地朋友介绍家乡话的形式,列出一系列词汇。帖子里所引的词汇基本上都不错,只是有一处欠考究。也许经由别人转述,或者是对该字词的了解有误,所以出错。说的就是那一个“浪”字,以及由它组成的词语。 原文如下: 习主席的一位随從,这趟從潮州回北京后,給中央写了一份報告: 有一种人叫潮州人 台风不叫台风,叫风台。 拖鞋不叫拖鞋,叫鞋拖。 客人不叫客人,叫人客。 母鸡不叫母鸡,叫鸡母。 热闹不叫热闹,叫闹热。 汤面不叫汤面,叫面汤。 日出不叫日出,叫出日。 花菜不叫花菜,叫菜花。 顶楼不叫顶楼,叫楼顶。 (云注:楼顶并非专指顶楼。多指楼上) 母猪不叫母猪,叫猪母。 有一种日历叫历日。 有一种乱来叫散来。 有一种单车叫脚车。 有一种奇怪叫怪浪。 有一种害羞叫小理。 有一种热闹叫老热。 有一种淤血叫乌青。 有一种口渴叫喉干。 有一种生病叫破相。 有一种干嘛叫做年。 有一种犯困叫目涩。 有一种耍赖叫臭相。 有一种小气叫咸涩。 有一种龙眼叫肉嫒。 有一种丝瓜叫角瓜。 有一种板栗叫厚力。 有一种马蹄叫钱葱。 有一种花生叫豆仁。 有一种萝卜叫菜头。 有一种菠菜叫飞龙。 有一种土豆叫工同。 有一种菠萝叫风梨。 有一种粥叫糜。 有一种萝卜干叫菜脯。 有一种可爱叫趣味。 有一种坏孩子叫抽风仔。 有一种儿子叫奴仔。 有一种女儿叫招仔。 有一种年轻人叫后生仔。 有一种漂亮的女人叫雅姿娘。 有一种学生叫读书仔弟。 有一种好孩子叫好仔。 有一种坏蛋叫刺仔。 有一种睡床叫眠床。 有一种屋顶叫厝顶。 有一种邻居叫厝边。 有一种一叫泽。 有一种零叫空。 有一种相等叫平样。 有一种最好叫上好。 有一种转发分享叫烧共看。 潮州话始于唐宋年间,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潮州话是古汉语保存最完好的方言。 😅😅潮洲人真怪浪。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浪”字。其实这个字与潮州话里的“屌”字发音一模一样,写成“浪”字已经是委婉的举措,看了下面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柴浪 = 废物 无浪 = 没胆量 扶浪脬 = 呵卵脬 骑浪唔知转肩 = 呆板 = 粤语“托杉唔识转膊” 浪头刮剃刀 = 极度惊险 = 粤语“险过卵头磨剃刀” 浪事加过招商局 = 鸟事比招商局还多 (这句俏皮话明显是在“招商局”成立以后才产生。晚清的“招商局”业务范围包括了船运、码头、趸船、驳船、仓库,还有漕运专利等,可说事务繁多。这句话就是嘲讽别人“事儿”。) 同样含义的潮州话还有这一句:浪事过多 = 特事儿。 例句:伊这人浪事过多。 相应的北方话就是:他这人特事儿。 方言的特色之一是它的多重表述方式。表面上很平常的字词,可能包含了骂人的意思。北京话里的“丫”就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丫”其实是“丫头养的”之缩略语词,是一句骂人的话。特别熟稔的年轻人之间相互“你丫”一下,可见其亲昵的程度。有些人对这个词不甚了了,为文的时候也随意地“丫”上一番,不免贻笑大方。 说到底,在潮州话里,除了“乘风破浪”、“大浪淘沙”之类成语里头的浪字可做正解之外,由“浪”字组成的潮州俗语还有很多,但不少都是粗话隐晦语,使用的时候千万要弄清楚。别到了潮汕,张口就浪阿浪的,惹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