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謂“說話聽聲,鑼鼓聽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上月 29 日圓滿結束,隨後發表了公報。正如公報裡頭提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間對這份公報給予了充分的關注。 各國的公文格式用語都有一定之規,紅朝也不例外,所不同者是往往從開篇就能體現出當時的行文風氣以及此時念的是哪一部經。最近這份公報的經文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公報里到處充斥着套話、空話,互相矛盾的話。譬如說“糧食年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一萬三千億斤以上”。我翻查過去五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總產量,只有18、19兩年分別為 13158 億斤及 13277 億斤,其餘三年都不到 12500 億斤。根據國家統計局信息公布的慣例,每年的十二月上旬或中旬才有統計數字,所以今年的數字應該還沒有。這些有據可查的數據都要作假,遑論其他!國家統計局七月份發布今年夏糧豐收的數據,據說得益於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但是,“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8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的公告”提到今年遭受自然災害影響的“農作物受災面積 3055.8 千公頃,其中絕收 498.1 千公頃”。對比“國家統計局關於2020年夏糧產量數據的公告”裡頭提到的“全國夏糧播種面積 26172 千公頃”,受災面積占夏糧播種面積超過百分之十一,如此說來,今年的夏糧豐收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但是可信嗎? 至於自相矛盾的話就在污染防治方面。公報里提到“十三五時期”的成就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然而“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竟然是“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對此我的理解是,目前碳排放還沒達峰,且待其達峰後再穩定下來並使其下降,至於到時會不會又換一套說辭那就在未知之數了。 這類假、大、空的行文方式,早已形成套路,對此稍有涉獵的人大體都會自動過濾其中水分。對於這份公報,我最感興趣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內循環”,一個是台海問題。公報說“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種提法重心何在大家都明白。由於國際環境的不友善以及政府對外匯的進一步管控,接下來的幾年,曾經揚威異國的中國豪客大概率要偃旗息鼓了。大家都不再亂往國外跑,自然會在擴大內需中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將會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內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投資需求、另外一個就是消費需求。其中消費始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非常大的比重。消費不僅是經濟增長的貢獻點,它更是社會再生產的起點,只有需求循環良性可持續,才可以形成健康的內需。”不過“投資有風險”,我在這裡鄭重提醒那些想要投資增值的朋友們,要小心那些“一本萬利”甚至“無本生利”的項目,不要被人當韭菜給割了! 說到台海問題則更為有趣,因為整份公報里涉及台灣的部分只有“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區區十五個字。就是這十五個字卻引來不同的解讀,甚至產生出大相徑庭的預測。有論者認為,基於"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及"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表述,估計中共及總書記習近平在主觀上仍不想打仗,因此 5 年內台海不會有戰爭。但是,香港“中評社”關於那十五個字的解讀卻是“字越少,事越大”。該社這種說法並沒有多少實錘的論斷,只不過借用了外交部 2019 年所開設的微博賬號用語,頗有博眼球的意味。至於中國政治學者,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道銀的看法是,那十五個字是公報的最大亮點,說這是中共首次在黨的政治公報中為強軍目標定下時間表,不排除2027年也是習近平為武統台灣定出的時間表。他表示若解放軍屆時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在武統台灣一事上便可以不在乎美國因素。 參看公報內關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構想,更為具體的表述是“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因此陳教授的設想是,若解放軍的戰力在 2027 年能夠提升至世界一流水平,那時美帝國主義這隻紙老虎哪怕想要干預台海戰事也會是有心無力,武統台灣不過是一蹴而就的事。如果中央真是這樣想,這樣做的話,接下來的七年就要在軍隊建設上投放大量資源。這樣一來,不管川普這次是否當選連任,將來也很可能像美國第 40 屆總統列根一樣青史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