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包括了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成长。生理学家把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分为:产前发育、童年/亚成体(0 到 19 岁)、成年人(18 岁以上)、死亡(时间不确定)。其中童年/亚成体(0 到 19 岁)又细分为:新生儿(出生到满 28 天)、婴儿(零到 12 个月)、学步期(1 到 3 岁)、游戏期(3 到 5 岁)、小学阶段,也称为中童期,青春期前(6 到 11 岁)、前青少年期(一般会称为学童,约 9 至 11岁)、青少年 (12 到 18 岁)等等。 人类童年有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学步期”,儿童的身体发育有其固定的模式:会先发展大肌肉,之后才发展小肌肉。大肌肉用于行走,跑步和其他肢体活动,这些称为大肌肉运动技能。小肌肉用于精细的运动技能,例如拾起物体、写字,绘图,投接东西。儿童的大肌肉发展有一个过程,因此婴儿期的活动能力有限。随着大肌肉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开始学习爬行,继而尝试站起来行走,这就是“学步期”。幼儿一开始走路的时候,姿势一般比较笨拙,平衡感不足。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步态就会逐渐顺畅,甚至可以跑动、跳跃。当人脱离了“爬行”阶段,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他们不会再“爬行”。 最近几天,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对外经贸等学校,出现大学生集体夜晚集体爬行现象,引起广泛注意及讨论。对于这种集体行为,大体上有两种态度。有复健治疗师对记者表示,正确的爬行训练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有一些学校把这种群体活动视为洪水猛兽,采取了阻挠措施,甚至称集体爬行是受“境外势力引导”。 二十世纪有一位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与心理分析学者 爱利克·霍姆伯格·埃里克森 Erik Homburger Erikson,按照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把人划分为八个阶段,也是根据人的社会性和人格特征来划分的。他的八个阶段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是婴儿前期,第二阶段是婴儿后期,第三阶段是幼儿期,第四阶段是童年期,第五阶段是青春期,第六阶段是成年前期,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第八个阶段是成年后期。 按照埃克森的阶段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和承认早期,他们的中心任务是“同辈群体与关心”,他们的心理危机是:自我认同和角色混淆以及亲密对孤独。 如果认同埃克森的理论,就不难理解大学里“养纸狗”和“爬行”蔚然成风的现象。但是,“养纸狗”和“爬行”实际上还有不同的意涵。“养纸狗”可以看作在长期封控下的一种被动式自我调适。“爬行”则可能包含了通过自我“矮化”和“物化”表达对于公权力的不满。 事实上,不少网友也看到了这一点,摘录几段评论如下: 端茶送水小透明:给人一种“我至少还能掌控自己的身体”的反叛和绝望感 胖胖最囧:一种无声的抵抗罢了 2018有奇迹:……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
延申阅读:叶挺《囚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