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北半球的气候处于两个极端,有的地方大水漫灌、洪涝肆虐;有的地区持续高温,热浪逼人。自然界的气候是这样,某些经济领域也极为反常。如中国的钢铁行业,立秋刚届,却好一似凛冽寒冬,落寞萧索。 我从事贸易活动的最后阶段,做的是钢材和铁矿石进出口,退休以后仍然保持着对这个行业的适度关注。 6 月份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呈上升态势,在钢材市场上的反应就是,当月下旬的钢材价格连续六个交易日递升。虽然没能回复月初的价格水平,毕竟是摆脱了持续向下的走势。可惜的是踏入 7 月份却无以为继,一直在低位徘徊。因此读到“中国证券报”记者董添《供需形势向好 钢厂盈利有望上行》一文的时候,不免有些怀疑。记者综合业内人士意见,认为“中长期来看,压减粗钢产量政策叠加地产、基建、汽车等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供需形势逐步改善,随着铁矿等原料供给逐步宽松,钢厂盈利有望进一步上行。” 压减粗钢产量和铁矿石价格下调确实是利好因素,问题是作者忽略了为数不小的库存,加上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衰退期,对钢材的需求表现疲弱。还有美联储连番的加息行动,对于钢铁行业都是不利因素。“一带一路”项目曾经是去库存的一条有效渠道,却由于近年沿线国家政经形势不稳定,恐怕易放难收,不敢放量供应。单靠国内基建项目实在是孤掌难鸣。所以“钢厂盈利有望进一步上行”一说实在难以成立。 最近一周国内宝钢股份、太钢集团、山钢集团等十多家钢铁集团,关于减产、停产、裁员的报导证实了我的忧虑。据业内人士反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对钢材的需求,大概占总需求的 30%,主要是建筑钢材,其中还牵涉到相关的工程机械如卡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房地产行业停顿或趋缓,同样影响到工程机械方面的需求。从 200 万吨规模的钢厂到 600 万吨规模的钢厂都陆续扛不住,这个行业的惨况可想而知。最悲观的估计是,要到 30% 的钢铁企业倒闭,钢铁行业才能进入盈亏平衡、正常经营的状态。 对于出现这种状况,行业中人并非没有预警。譬如中钢协党委书记兼执行会长何文波,在 7 月上旬就提出他的意见,要求行业自律付诸行动,一是不要努力生产然后都放到库存中去,把资产都变成存货。二是不付款不发货,不要努力销售把收入都变成应收账款。三是反对不正当竞争,不要低于成本线向市场抛售抢占市场份额,恶性竞争损害行业正常市场秩序。 市场按照它的自然规律,终于走向下行。虽然有一句激励人心的话,说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毕竟还是先得把这寒冬撑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