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萬維網上有網友就格律詩里的平仄有些辯論,看着有趣,也來說上幾句。 引起歧義的是“桌”、“節”、“食”這三個字。博主“黃花崗”的一首詩里,有兩句這樣寫道: 滿桌魚蝦無米麵 節餘糧食餵誰人。 於是某網友指出“桌”、“節”、“食”這三個字為平聲,所以這兩句詩的平仄關係為: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明顯出格出律。博主回帖反駁說“桌”、“節”、“食”這三個字都是仄聲。按博主的說法,該兩句的平仄關係就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看到這裡,熟諳詩韻的朋友大概能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卻不排除一些朋友會有疑惑。因為在漢語拼音的注音上,以上三個字都是平聲,為什麼博主會說是仄聲呢?這就牽涉到一個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了的“入聲”。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結果,我們得知入聲是古漢語四聲的一種。古漢語的四聲分為平、上、去、入四類。據史書記載,漢語的四聲由南齊的沈約、周顒首先發現並歸納劃分。自此以後,從隋朝陸法言編的《切韻》到清代的《康熙字典》,我國古代的韻書、字書和音韻著作,絕大多數沿用這套分類。元代周德清編的《中原音韻》,明代徐孝編的《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為了因應當時當地的聲調實際而有所改動,把平聲分為“陰平”、“陽平”,把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周、徐兩人所作的小小改動,完全沒有觸及和改變歷來對於入聲的傳統認識。直到 1982 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編輯刊行的《入聲》一書裡頭,還有這樣的表述: 到了現代,人們在描寫現代漢語方言的調類時,一般仍沿用這套四聲術語,並且仿效周德清,當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受聲母清濁的影響而各分化成兩類時,便在原來調名的前面加上“陰”字或“陽”字,稱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總而言之,從沈約創四聲說到現在,人們始終把入聲列為四聲的一聲,列為跟平聲、上聲、去聲相對的調類。 (《入聲》 1982 年版第 2 頁) 也許有人不耐煩了,說了半天,還是沒講到為什麼“桌”、“節”、“食”這三個字都是仄聲?簡單地說吧,這三個字在韻書《平水韻》中分別歸在“三覺”、“九屑”、“十三職”,都是入聲,就四聲與平仄的關係而言,通常上、去、入都是仄聲。 由於時代的變遷,尤其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普通話里,古代入聲字多數變了去聲、上聲、甚至平聲。講普通話的人很容易理解上聲、去聲為仄聲,若沒有經過學習,就難以理解為什麼一些明明是平聲的字,在韻書裡卻被歸類到入聲韻部,因此有必要說說“入聲”的語音特質。唐憲宗釋處忠的《元和韻譜》這樣說:“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清朝顧炎武的《音論》則說:“平音最長,上去次之,入則詘然而止,無餘音矣。”;《康熙字典》“等韻”篇有一首歌訣,名為《分四聲法》: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由此看來,入聲的特點就在一個“促”字。正如王力先生說的,“這種敘述是不夠科學的,但是它也讓我們知道了古代四聲的大概。” 現代人寫格律詩,不少依循《中華新韻》為導引,《中華新韻》韻部的劃分是以《新華字典》,也就是普通話的注音為依據。普通話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並沒有入聲。所以《中華新韻》所載平仄兩兩而分,也就是凡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不過,在格律詩愛好者中,仍然有不少習慣使用《平水韻》,認為《平水韻》的韻部更仔細嚴整,與格律詩的體裁、格式更融和。以中華詩詞學會 2005 年頒布的《中華新韻》來說,它只有十四個韻部,比起《平水韻》共有 106 個韻部來,《新韻》無疑更容易推廣普及,但是由此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那就是在讀一些依循《平水韻》寫就的格律詩時,會出現難定平仄的現象。 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十講》裡頭,對於如何解決這種困惑有一段論述,他說: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麽,辨別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處稍有不同。古代入聲字既然在普通話裏多數變了去聲,去聲也是仄聲;又有一部分變了上聲,上聲也是仄聲。因此,由入變去和由入變上的字都不妨礙我們辨別平仄;只有由入變平(陰平、陽平)纔造成了辨別平仄的困難。我們遇著詩律上規定用仄聲的地方,而詩人用了一個在今天讀來是平聲的字,引起了我們的懷疑,可以查字典或韻書來解決。總之,入聲問題是辨別平仄的唯一障礙。 查韻書當然是一個好辦法,問題是如今有些“詩友”只知《中華新韻》,不知有其它,誤解便由此而生。有見及此,便有格律詩詞愛好者歸納出從入聲字裡辯平仄的一些方法,即使手頭沒有韻書,也可以按方抓藥。以下抄錄一位詩詞愛好者“黃甲”的原創文章《入聲字裡辯平仄》其中一段供各位參考: 辨別古仄音八法 一、凡是用b,d,g,j,z,zh五個聲母的,並且現在今音中讀為二聲的,一定是仄音。如:李白的白,回答的答,國家的國,疾病的疾,住宅的宅。 二、凡是d,t,I,z,C,S六個聲母, 跟韻母e拼合時,不管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仄音。如:得,特、勒、則,側,瑟。 三、凡是聲母是k或者四個捲舌音zh,ch,sh,t,而韻母是uo的話,它一定是古仄音。如:闊,桌,戳,說,若。 四、凡是聲母中,前面幾個聲母b,p,m,d,t,n,I這七個聲母如果跟韻母ie來拼的話,不管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代的仄音,只有“爹”這個字例外,例如:別,撇,滅,牒,貼,涅,列。 五、凡是d,g,h,z這四個聲母,如果跟韻母ei來拼的話,無論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仄音,例如:得,給,黑,賊。 六、凡是聲母是f,而韻母是a或o的話,拼出來的是fa或是fo的音,不管普通話讀什麼聲調,它一定是古仄音。例如:法,佛。 七、凡是韻母是ue的話,差不多都是古仄音,只有三個字例外:嗟、瘸、靴。 八、還有一種字,一個字有語音和讀音兩種,如果讀音是開尾韻 沒有韻尾,以元音結束,而它的語音是i或u韻尾,這種字都是古仄音。如:宅,語音是zhai,但古代讀zhe,如李白的白,古代讀bo,北古代讀bo,肉古代讀ru,六古代讀lu,藥古代讀yue。 說實在的,寫格律詩用《中華新韻》或者《平水韻》純屬個人喜好,作品好壞也與用哪種韻書沒有直接關係。不知入聲也可以寫出好詩,對入聲有所了解,則可以避免以偏概全的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