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松本清张著作等身,享誉环球。他的笔下有日本社会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各式人等,各种场景。他的部分作品中描述了某些日本政要、财阀的秘书们,在政商活动中所发挥的勾连、媾和作用。 根据作家的观察和描写,读者体会到秘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上传下达的渠道,也是老板的缓冲器。优秀的秘书熟知老板的个性特质,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给老板的主意点赞,什么时候提醒老板使用减速阀。日本政治世家中的秘书,甚至肩负教导、辅佐幼主的重任。 不过,位高权重,被老板视为股肱之臣的秘书毕竟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秘书的主要工作只不过是贯彻老板的意图,作为一种“工具”的存在。如果对此不能保持清醒的认知,就可能招来灾祸,1973 年的周恩来,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1973 年 11 月 13 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结束的前一天晚上,基辛格临时提出要同周恩来讨论中美军事合作问题。由于时间紧迫,而当时毛泽东主席正处于“入定”的装他也,周恩来没有请示毛泽东主席就与基辛格举行了会谈。虽然这次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成果,这个举动仍然令毛泽东主席极度不满,随后指示中共政治局开会批判周恩来在外交路线上的“右倾投降主义”以及叶剑英在同美国军方人员会谈时的“右倾软弱”,统称为“周、叶的修正主义路线问题”。夫人江青在批判会上指斥周恩来,给他扣上“右倾投降主义”的大帽子,说周恩来“丧权辱国”,“蒙骗主席”,“给美国人下跪”。毛泽东主席并且把国务院外交部定性为“周恩来的‘独立王国’,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国务院”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办事机构,没有经过他的认可,就和美国人商谈“军事合作”的重大议题,就是一种僭越,所以要用雷霆手段加以震慑。事件以周恩来做深刻检讨而告终。 1954 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由原先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改制而成,性质类似于内阁组成单位,各部委负责领导和管理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行使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尽管不少行政部门受到冲击,国务院仍然在行使其行政权力,负责国计民生的治理。虽然说“伟大领袖”内心只把国务院看作是“秘书处”,也曾经尝试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理论来指导国务院的工作。却由于从第一届国务院成立伊始,它就有一套既定的工作流程,基本上沿着敷设好的轨道运行,且不说是不是“独立王国”,却从本来不曾降格为“秘书处”。恐怕这也是那位躺在水晶棺材里的伟人耿耿于怀的一个遗憾。这个现实既有其历史因素,也有周恩来总理个人特质的原因。 过去十年间各种“小组”的成立,国务院早已从“铁板一块”被敲打得东零西碎。际此国际上“东升西降”态势已经形成,国内“定于一尊”的状况铁板钉钉,这个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把国务院的职能弱化,“国务院”终于蜕变为“秘书处”,足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了。 根据本届国务院领导层的组成来作客观的分析,这样的演变确实也很合理。领头的李强和丁薛祥,都有丰富的政治秘书经验,也都从来没有实际参与过国家层面的治理工作。其余三位副总理,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建树,却也不是“下大棋”的高手。通过这个《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把相当一部分治理国家的部门划归“党中央”,一方面体现了“垂直领导”的直接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了由于国务院领导层经验不足的短板可能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国务院总理李强 3 月 14 日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国务院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会议指出,机构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讲政治、顾大局,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及时调整到位,确保改革期间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有序衔接。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上文字引自新华社: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国务院机构设置有关工作 讨论《国务院工作规则(修订稿)》 新一届国务院开始全面履职) 上述文字有三处亮点,第一点“国务院首先是政治机关”,第二点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由此“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所以人们看到,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所有“工作讨论”,全都围绕着这三个亮点开展。由此看来,李强总理和他的班子,非常清楚本届国务院的功能和职能,也对自己本身的定位有很清晰的理解。 习近平主席可以放心了,本届国务院一定能够做好“秘书处”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