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語“太陽底下無新事”據說出自《舊約 傳道書》,原文是希伯來文。由於時代的進步,新事物不斷湧現,這句話當然有它的歷史局限。不過追根溯源,許多所謂新事物,往往也都是某些舊事的遞進版本,也就是現今流行的 2.0,3.0 乃至 N.0 表述,尤其是各種社會事件。譬如剛踏入 2023 年,發生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台海局勢兵棋推演報告發布上的“搶話筒”事件。 話說 1 月 9 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在華盛頓舉辦的這個發布會上,知名反戰組織“粉色代碼”(codepink)成員奧利維婭·迪努奇(Olivia DiNucci)質問講者:“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為什麼不認真考慮這些錢該花在哪?我們為什麼不把這些資金和技術投入在‘氣候正義’和真正的共同敵人上?我們的共同敵人不是中國。” 奧利維婭·迪努奇把會議上的講者問的啞口無言,結果只能由會場上的工作人員直接把話筒從她的手上搶走,結束了這段令他們不知所措的提問。 通過這件事,人們可以看到,會議組織者完全沒有預見到會場上會發生這種狀況,處理突發事件的手法生硬粗糙,也凸顯出發言人毫無應變的機智。發言人如果有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一點點智慧,完全可以這樣回答:“這位女士,有機會在美國提出這樣的質疑,你就偷着樂吧!” 在這個星球上,“搶話筒”事件不止發生過一次。 BBC 中文網記者沈平 12 年前一篇文章提到過,這樣的事,BBC 記者辛普森(John Simpson)就曾經遇到過。辛普森現在是 BBC 國際事務主編,事發時是剛出道的現場記者。那是 1970 年 5 月,當時英國的執政黨工黨面臨十分不利的形勢,各方都在揣測時任首相威爾遜會不會宣布提前大選。 某一天,威爾遜在倫敦尤斯頓火車站乘火車回自己的選區,而剛剛成為BBC電台記者的辛普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去採訪他。年輕的希普森在首相臨上火車前,一個箭步衝到威爾遜面前,舉起話筒問道:“不好意思,首相閣下……” 沒想到威爾遜勃然大怒,左手一把抓住話筒企圖搶走,右手一拳打在辛普森的肚子上:“你竟敢如此放肆?你是哪兒的?BBC的?你的領導知道我從來不會在這種場合接受採訪的!” 25歲的辛普森疼得彎下腰回答道:“可是……” 威爾遜打斷說:“我會就你的可恥行為(向你的領導)提出最嚴厲的投訴。” 說罷,威爾遜一行便上了火車,其新聞秘書在辛普森耳邊補充了句:“你走着瞧。” 辛普森在他的自傳“Strange Places, Questionable People”裡面寫道,1970年的英國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所有同行都拍下了他挨打的一幕,但沒有一家播出來。(沈平 《省長“錄音筆”於首相搶話筒》 ) 沈平在他 12 年前的文章中感嘆道:雖然英國被視為歷史悠久的民主國家、擁有獨立的新聞媒體,可是在那個年代,記者挑戰權貴的時候卻依然顯得那麼渺小。 五十多年過去了,不少地方新聞媒體的生態環境畢竟有了相當大的變化。那些堅持新聞自由理念的新聞工作者,不甘於淪為某個政黨、某屆政府的傳聲筒,堅持報道新聞事件。因此奧利維婭·迪努奇得以廣泛傳播他的反戰、反政府言論。 五十年前的辛普森也沒有因為得罪了首相而在新聞界混不下去。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 12 年前,被當時的湖北省省長李鴻忠搶走錄音筆的《京華時報》女記者劉傑,如今還在不在新聞行業之中? 令人唏噓的是,據《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2022 年迄今為止已有 67 名記者和新聞從業人員在從事新聞工作時遇襲身亡。另外,全世界至少 375 位記者和其他新聞工作者被捕入獄,僅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被關押的新聞工作者至少就有 84 位,在這份被捕記者名單國別中名列第一。緬甸名列第二,關押了 64 位記者;而土耳其名列第三,關押了51 位記者。 真正的新聞工作者所從事的,實在是一個高危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