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中国之行,签下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而随他出访的商业代表团也获得了丰厚的订单。作为回报,马克龙发表了“欧洲应该避免卷入台海问题”的言论,并且明确表示,欧洲对中政策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只是跟随美国的脚步。他的讲话引来各个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论。 客观的现实是,法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极高,台湾和法国之间的官方往来却极少,自 1964 年中法建交以来,法国与台湾之间基本没有交往,用句俗话来说就是没有什么交情。因此一直以来,法国在台湾问题采取尽可能避而不谈的态度。这次马克龙如此旗帜鲜明地放话放弃台湾,一方面是因为刚从中国获取的商业成就使他有点飘飘然,另一方面也是要向世人展现他也可以当“话事人”的姿态。虽然他把自己的幻想用“欧盟可以成为与中国和美国并驾齐驱的第三极”这样的话术来包装,其实大家都知道,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个“第三极”的领导人。 虽然在法国内部有些人心底下认同马克龙的主张,其它欧洲人却不买账。《南德意志报》题为"误判现实"的署名文章认为,“马克龙关于欧洲应成为与美国和中国保持等距离的自主力量的说法不仅没有与欧盟其他政府协调,也是对欧洲团结和跨大西洋团结的一种攻击。马克龙使用了来自高卢的最愚蠢、最尘封的论点--欧洲人必须将自己从所谓永恒的美国家长制中解放出来。他的这次采访给欧美关系打了一个楔子,同时也撕裂了整个欧洲。” 柏林《每日镜报》的一篇文章更直言:马克龙对欧洲“战略自治”,即扮演与美、中并驾齐驱的'第三个超级大国'角色的要求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大狂。 欧洲人无法舍弃与美国的结盟有着极为现实的制约。因为欧洲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上对美国的认同或从属,是自二战结束以来政策积累的结果,并在军事上使欧洲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爆发之前,驻欧美军的人数就达到了 6.5 万人。美国政府曾有意减少驻欧美军,但是乌克兰战争促使它改变政策并增加其驻军。据五角大楼表示,目前部署在欧洲各国的士兵人数约为 10 万人。而美军在欧洲的军事基地分布于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挪威和匈牙利。美国在欧洲军事影响力的最重要体现之一是核武器。美国在德国有 3 个核武器储存基地,在意大利有 2 个基地,此外还有 1 个在土耳其。美国还提供了北约预算的 16%,其次是德国,约占 15%,而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贡献则保持在 10% 至 11% 之间。 欧洲还与美国保持有绵密的经贸合作。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欧经贸合作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直接提供了 940 万个就业机会,此外还间接提供了 1600 万个就业机会。美欧双方的贸易往来在 2021 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 万亿美元以上,与新冠疫情后时期相比增长 10%。美国是欧盟的第一大服务伙伴,双方在服务领域的往来达 5000 亿美元。联盟与美国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流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美国在欧洲的投资额是美国在亚洲大陆投资额的 4 倍。还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数字比对充分说明了美欧之间的经贸依存度。那就是欧洲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是欧洲对中国和印度投资总和的 10 倍。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项目投资,总计约 2.3 万亿美元。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对欧洲使出断供天然气的举措反而使美国得益甚多。欧洲过去只能获得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三分之一,而在 2022 年,美国向欧洲出口了四分之三的出口导向型天然气。截至 2022 年 9 月,欧洲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总额为 3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美国将继续是欧洲液化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国。 我们不知道马克龙主张与美国分庭抗礼之前,是否通盘考虑过欧洲各国与美国之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的政经关系。或许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些因素都不重要。不过人们对于他的经常性错估形势并不意外。譬如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他就曾经说过“北约已经脑死亡”这样的话,如今已经被证明是重大误判。而在过去一年多的俄乌战争中,马克龙的摇摆不定也充分显示出他的不成熟。 不说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反应,就连爱丽舍宫也觉得有必要澄清法国究竟是站在哪一边。据他们的表述,法国“与美中之间的距离并不相等,美国是我们的盟友,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马克龙的言论显得他像是一个充壮汉的稚童,接下来他究竟是继续勇往直前还是来个急拐弯,将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