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话文字版 那个晚上,阿荣和妙霞谈了一宿的话。妙霞这才知道,阿荣是几个月前看了她的一次演出之后托阿勇想办法给他制造机会结识她,于是阿勇特意搞了这次活动。 妙霞问:“如果我坚决不接你的花你怎么办?” 阿荣说:“我知道你人好,不会让我下不了台。而且我深信你能够感受到我的诚意。” 从此,妙霞和阿荣就正式交往。两年之后,妙霞过了二十岁,阿荣就把妙霞迎娶回家。妙霞和阿荣结婚以后就搬到澳门去住。 阿荣一家住在一座大宅子里,大宅的诸多规矩给二十岁刚出头的妙霞带来很大的压力。幸亏阿荣处处维护,二娘也时常从旁提点,妙霞才逐渐适应了大宅少奶奶的生活。阿荣为妙霞请了一位老师,是一位与戏剧界有渊源的老先生。妙霞每周两天到老先生家里上课。老先生依才施教,知道妙霞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学过粤剧,他就从讲解戏文入手,给妙霞教授历史知识,人文故事,诗词曲赋。通过老先生的教导,妙霞的文化修养提高了很多。对于如《蔡文姬》和《琵琶门巷》等剧目里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唱段的演绎也就更细致了。 不需要上课的日子,妙霞多数到二娘的屋里和二娘聊天。二娘给她讲梨园掌故,分析名家唱腔,还经常带她去参加票友的活动。阿荣有空的时候就带她到处游玩,大三巴牌坊,妈阁庙,竹湾,圣约瑟修院圣堂等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令妙霞很感兴趣的还有澳门的街名。像《亚美打利庇庐大马路》这样的街名一看就知道是从葡萄牙文翻译过来。 《卖菜地街》,《咸虾巷》,《雀仔园》,《劏狗环》也可以很容易知道名字的来由。至于“亚婆井前地”和“亚婆井斜巷”的来历,如果不经阿荣介绍,妙霞绝对无法猜得到。据阿荣说,这里其实没有井。故老相传明朝的时候,这里有一道山泉,有一位老婆婆为了方便居民汲取山泉,就在这里筑了一个水池蓄贮山泉。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亚婆井”。据说澳门早期有一部分葡萄牙人就聚居在这里,所以算是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以往住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之间甚至有这样的民谣说:“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 不知道阿荣两口子是不是为了印证“结婚三年不生仔,好过做三年官”这种说法,反正妙霞是在结婚的第四年才怀孕。十个月后,妙霞生下了一个女儿。小女孩渐渐长大,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梁,自然卷曲的头发,真是惹人怜爱。阿荣两口子对他如珠如宝自不用说,就是爷爷奶奶见了她也是一味“乖孙,乖孙”地叫。 时隔多年,妙霞总是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日自己强忍着头痛,和阿荣他们一起出游的话,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呢?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秋日,阿荣要陪从国外来探望他们的一对夫妇游澳门。由于前一天晚上睡得不好,妙霞的头痛得很厉害所以没有去。傍晚的时候,阿荣驾车和他的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失控的货车迎头撞翻,阿荣受了重伤,被送到医院之前就去世了。那年他还不到四十岁,他们的女儿才六岁。令人惊异的是,阿荣和他母亲都是在同一个弯道上出车祸! 妙霞带着女儿离开大宅返回香港的那天骄阳如火,她却感到整座大宅散发出阵阵的寒意。关于她回香港常住一事,早就征得老爷奶奶的同意。走之前也已经向阿荣的各房兄长和妯娌们一一道别,只是没有说明离开的准确日期,大家心照不宣也都没有问。离去的这一天她不想惊动任何人,特意选在午饭之后,二娘午睡的时候叫了一辆出租车把她们母女送去码头。当出租车来到大宅的门廊,陪着他们母女的只有二娘的近身女佣贵嫂。由于大件行李早已托运回香港,所以妙霞手上只提了一个坤包。她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交给贵嫂,请她转交给二娘,又把一个红包塞给贵嫂,谢谢她一向的照顾帮忙。贵嫂双眼含着泪水接过两样东西,一言不发只是点头,她怕一张口自己会哭出来。把她们送到出租车的门边,妙霞的女儿忽然示意贵嫂弯下腰来。贵嫂以为她要说什么悄悄话就弯了腰把耳朵凑过去,妙霞的女儿在她的脸颊亲了一下,说了一声“拜拜!”才转身钻进了车里。这一下贵嫂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的眼泪,一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一手为她们关上车门。妙霞在车内向贵嫂挥挥手,再看一眼这座记录了她和阿荣一起度过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大宅,叫司机开车离去。 妙霞并不眷恋大宅内锦衣玉食的生活,令她放心不下的是二娘,因为阿荣的早逝对她的打击非常大。俗话说“生娘不及养娘大”,从阿荣三岁开始她就担负起养育教导的责任,看着他健康成长,看着他娶妻生女,内心的喜悦一天天增长。想不到一场车祸使得“白头人送黑头人”,那种悲伤失望没有任何笔墨可以表达。阿荣去世后,妙霞尽量花多些时间陪伴二娘,她们之间的感情比以前更亲密,多多少少抵消了二娘的丧子之痛。可惜妙霞在大宅里的处境日渐恶劣,最终不得不选择离开,留下二娘一个人面对枯寂无助的晚年。妙霞于心不忍却又无可奈何! 阿荣去世以后,妙霞渐渐感觉到大宅里的人对她的态度有了变化。首先是阿荣的大嫂,二嫂,以前一付不冷不热的嘴脸变成彻底的轻蔑与不屑。接下来连一些势利的下人对妙霞也轻慢起来。从进入这座大宅的第一天起,妙霞就知道这是另一个小世界,她需要克服很多磨难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是阿荣的悉心呵护以及二娘的地位为她张开了一张大大的保护伞,她这些年才可以在这大宅里过上消消停停的日子。如今阿荣这棵大树既倒,二娘也垂垂老去,不太管事,她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对于别人的冷眼妙霞一一忍受,可是对她的逼迫却是一浪接一浪。有一次阿荣的两位嫂嫂当着她的面说老天实在不公平,他们的丈夫为公司殚精竭虑,劳心劳力,日子过得不知有多艰难。有些人却什么事都不用干,白吃白喝,逍遥快活。 妙霞听了满腔委屈,就去向二娘讨教,说是想把阿荣留给她的公司股份退回给老爷,自己回香港打工,也省得听这些闲言碎语。二娘劝她切莫冲动行事,必须三思而后行。很明显,有些人不想她继续留在这大宅里,但是他们说了不算。所以妙霞应该先以想回家侍奉父母的理由来试探老爷的口风。若老爷不准,那就继续住下去,对那些闲话一概不加理会。即使老爷不反对她母女回香港长住,公司股份也万万退不得。因为她们母女今后的日子还很长,这是阿荣留给她们的一丝保障,决不能为了争一口闲气自动放弃应有的权利。妙霞听了二娘的话胸中豁然开朗,借个时机对老爷奶奶说了她的打算。老爷奶奶并不挽留,妙霞母女搬出大宅的事就成了定局。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