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话文字版 起初,妙霞担心女儿搬回香港会有很多不适应,想不到没几天女儿就和小姨成了好朋友,只要见了小姨就像藤缠树,开心得不得了。女儿在澳门自己住一间房,搬回香港后与妙霞同住一个房间。后来女儿说想搬过隔壁和小姨一起住,妙霞得知妹妹已经同意,也就不反对。 妙霞原来的设想是回到香港以后找一份工作来干,却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好找。妙霞要找工作并不是出于经济的考虑。离开大宅之前,老爷清楚地表明态度:只要妙霞一天不改嫁就还是他们家的人,不管她搬到哪里,她们母女俩每月的生活费都会自动划到妙霞的账户。虽然说生活无忧,可每天把女儿送去上学之后自己无所事事,觉得很无聊。妙霞有空就去找他的老朋友阿香。 阿香和阿勇结婚以后也没再唱戏,夫妻俩在西贡万宜水库附近租了一块地开了一家“野火乐园”,顾客目标是那些希望享受郊外生活又不想在山上野营过夜的人群。他们这座“乐园”座落在山边,砌得有十几个烧烤炉。客人可以自带食物来烧烤野餐,也可以向他们购买已经腌制好的食物。“乐园”里也出售烧烤用的炭和铁叉以及各类饮料.还专门有一块地方搭好了营帐出租给有需要的人。不过营帐不多,需要预定。阿勇交游广阔,不时请一些有志于演艺事业但还找不到演出机会的年轻人来“乐园”表演。由于经营得法,几年下来生意滔滔。 《同乐社》成立之前,一干成员也曾经被“野火乐园”邀请去演出,大家都玩得很开心。阿勇知道《同乐社》要找演员,就建议 妙莲加入。妙霞有些犹豫,阿勇就带她到苏师奶家去认识阿文的舅公和他的朋友。参加了几次他们的活动,妙莲觉得和他们可以合作,就答应加入《同乐社》。妙莲毕竟是科班出身,加上在澳门住的时候常常随着二娘去参加粤剧票友的活动,唱功并不弱,因此很快就有了一批基本观众。 妙莲能唱的曲子不少,譬如独唱的《姑苏晚咏》,《独倚望江楼》,对唱的《锦江诗侣》都很受欢迎。但是经常被听众点唱的是阿文的亡父阿生的遗作《里斯本之夜》。《同乐社》表演的曲目与其它曲艺社有些不同,他们除了传统的曲目之外还有一批阿生的作品,这一点使《同乐社》显得与众不同。阿生生前撰写过不少乐曲,一直由阿文保存着。《同乐社》成立以后,舅公就叫阿文把这些未经发表的作品拿出来筛选排练和演出。《里斯本之夜》是阿生众多作品中比较受欢迎的一首。人们的评价是曲子本来就写得好,妙霞的演绎使曲子加倍的感人。妙霞第一次看到《里斯本之夜》的曲谱就爱不释手,大家都一致认为她很适合唱这首曲子。妙霞也实在不负众望,从第一次演唱就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她演唱这首曲子眼中都轻泛泪光,而听众也都深受感染。妙霞唱这首曲子不止感动了坊众,就连洋人也大为赞叹。 油麻地有一位意大利神父,在香港住了二十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粤语。他的名字是甸奴(Dino),油麻地很多街坊都认识他。有一次他经过庙街,一个闲汉跟他开玩笑。 那个家伙倚在楼梯口,对神父说:“癫佬神父,耶稣打鸠你啊!” 甸奴神父就停下脚回答他:“是甸奴,不是癫佬。更重要的,是耶稣打救你,下次记住啦。” 那一回,甸奴神父的家乡有几个人来香港旅游,晚饭后神父带他们到庙街这个“平民夜总会”领略一下“东方之珠”的异样风情。当他们逛完“天后庙”,注意到不远处《同乐社》的场子前面围了一大堆人,他们也走过去凑热闹。这时妙霞正唱到《里斯本之夜》最动人的几句: 里斯本霓虹璀璨,鼓乐喧嚣天不夜, 岂能及大澳渔火点点暖人心。 葡萄牙女郎风姿绰约,意态撩人, 更教我思忆娇妻广寒宫冷,妆台独倚冷凄清。 叹只叹身无彩凤双飞翼, 恨不能碧海青天两相亲。 妙霞这边才收腔,听众纷纷鼓掌叫好。那几个意大利游客也大声地喊“Bravo ! Bravo !”妙霞演唱的时候,甸奴神父一直轻声地为他们翻译曲词,他们既理解了曲子的内容,更被妙霞的演唱所感动。其中一位老太太忍不住跨进场子握住妙霞的双手说了一大串话。妙霞不明所以,神父就向她解释。原来老太太夸奖妙霞唱得很动人,简直可以媲美唐尼采蒂的 Oh, giusto cielo。老太太还从手袋里拿出几张百元大钞塞给妙霞,妙霞满脸通红推拒,神父在一旁叫她只管收下。妙霞就拉着老太太,把钱放到麦克风前面的点唱箱里。点唱箱里原来有一些“青蟹”,加上了这几张“红衫鱼”显得格外惹眼。 阿文对父亲的作品都很熟悉,每次演出父亲的曲子他都觉得对父亲多了一分了解。听到有人将父亲的作品和名家相提并论他感到很高兴。他知道唐尼采蒂是意大利的一位作曲家,写了不少歌剧,但自己并没有接触过。老太太所说的曲子他自然不会知道,只好请甸奴神父把曲子的名称写下来。第二天,他就去向“阿二”请教。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