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之中,04年的夏天是最最炎热的。
那年清明节后,突然得知母亲已患晚期肺癌,赶紧向公司请假,飞回上海照顾病危的母亲。连续的炎热、焦虑与忧伤,竟然导致我的体重在一个多月里减轻了十几磅。
退休之前长年在医院工作的母亲自然知道病情的凶险,所以也无需我做任何的劝说或安慰,除了与我聊天之外,母亲也在默默考虑着自己的后事。
有一天,母亲让我打开她卧室的橱柜,看到一堆整齐的稿纸。仔细一看,竟然是我近几年来陆续写下的文稿。
我家有四兄弟,分别住在中国和美国的四个城市。虽然母亲也曾来美国三次,但每次住上一年半载就想着回国。在上海的日子里,她看书读报,练写毛笔字。清闲之余又难免寂寞孤独......我知道母亲与哥哥们都喜欢阅读,小时候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生日礼物往往就是书籍。我想,不妨将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寄给家人们看看,既可让家人了解我在美国的生活与工作,或许也可以帮助母亲打发几缕孤独,消除几番思愁。
于是,我从2000年的年初开始写。每次写完便用电子邮件寄给大陆的二哥,他将打印的文稿再转寄给母亲和家人们阅读,几年里竟然累积了这么厚的一摞......这些文稿在母亲孤寂的日常生活里激起了阵阵的涟漪。看了我的文章,母亲常会给我来信---写她对我文稿的评价,写她自己的经历与生涯,也写她对生活的感慨......
母亲指着文稿问我“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呢?”
我说“权当废纸回收吧!本来就是写给你看看,解解闷而已。”
母亲说“是否有点儿可惜?或许给其他人看看,也会有点儿用处呢?”
我最终还是将文稿当作“废纸”回收了......几个月之后,母亲终究与世长辞。
前不久,阅读了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播音员吕大渝女士所写的《走近往事》。中国电视界的元老之一陈汉元先生为此书作序,其中写到,“大渝说,我碰到的人和事都不算多,也并不想为了个人的恩怨去写一本书。我的真正动机是,在我的同代人当中,我并非才华横溢,亦没多大学问,但有着我们同代人共同的特点:有理想,有事业心,肯努力工作。每个人在这人世上只能走一遭。回首往事,我们原本应该活得更好、更有贡献和尊严。但是我们的坎坷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个人无力挣脱时代的局限。我写出这些,只是希望今后的人能够活的更清醒,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母亲去世五周年的忌日即将到来之际,我突然想到,母亲去世五年了,二哥也身患肺癌整整两年。真是“人生苦短,生命无常”。基于和吕大渝女士同样的出发点,或许应该将自己的某些文稿放进博客供他人阅读。假如读者们能够从我的文字中引出他们自己的思考,我将会深感欣慰。
这不也是母亲生前的期盼吗?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