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庞大的业余体育运动,才为美国的职业体育联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在2000年的夏季奥运会中,中国女足没能进入四强。当时的中国女足教练马元安感慨地说:一支球队最理想的结构是老、中、青球员结合,但中国目前优秀的年轻球员很少。他说美国女足的新老交替完成得很快、也很好,因为美国有700万人从事女子足球运动,而中国还不到2000人......2010年,新上任的足协主席讲到大陆足球现存的六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储备萎缩,足球人口严重缩水。从60万到7千人,萎缩了100倍”。
(引自 http://news.sohu.com/20100202/n270002069.shtml)
三,March Madness (疯狂三月)
正如我在《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一文里所说,当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开始的同时,美国大学中学的篮球联赛也同步举行。几百支参赛的美国大学篮球队被分成几个不同的赛区,经过数月的常规赛,到了春花三月期间,还剩64支球队进入最后的淘汰赛。然后,经过一轮轮的淘汰赛,64队变成32队,又变成16队(Sweet Sixteen),再变成8队(Elite Eight),最后剩下4支球队(Final Four)......最终产生年度冠军。于是,每年三月就被美国人称之为March Madness(疯狂三月)。
三月里的大学篮球淘汰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不像职业篮球(NBA)的季候淘汰赛采用七战四胜制,而是一锤定音。赢了就进入下一轮,输了便打道回府。很多美国同事不喜欢看职业体育比赛,他们认为职业运动是运动员安身立命的饭碗,带有表演的痕迹。只有业余比赛才是真正的体育运动。由于大学篮球淘汰赛是一剑封喉,常常出现排名低的“弱队”意外战胜“强队”的奇迹。真可谓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一到March Madness,公司里那些热衷体育运动的老外见了面就在谈论篮球赛事。请注意以下与“疯狂三月”有关的专用词组(March Madness 、Sweet Sixteen 、Elite Eight、Final Four)。所有词组都采用了头韵(alliteration),即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完全相同,这种组词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便于记忆,也增添了趣味与气氛。从这些词汇的形成也足以证明美国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酷爱!
四,Homecoming(年度主场赛)
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说,Homecoming就是在某校或某城市举行的盛大体育活动,不仅包括体育比赛,而且还伴随其他娱乐活动。美国高中每年都有几次Homecoming,通常是学校橄榄球队或篮球队迎战来访的球队。大学的Homecoming就更加热闹了。美国有好些大学城,那里的居民几乎都是与大学相关联的教职员工、学生以及为大学提供各类服务的雇员。一旦到了Homecoming,这类大学城就像过节一样。
女儿曾去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作访,那里的内布拉斯加大学的橄榄球队向来很出名。女儿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大学橄榄球队的Homecoming--全城近半以上的居民都身穿球队的红色球衣,几万人的体育场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分贝之高早已超越了波音客机起飞的噪音。从这种Homecoming的热闹就可看出美国普通居民对于体育赛事的热情与狂热。
五,Home Advantage(主场优势)
主场优势的意思就是比赛时主队通常享受着天时、地理、人和的巨大优势。不仅当地观众为主队摇旗呐喊的声浪会胜过客队,甚至连裁判的哨音也会偏向主队。
但事情也有例外,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就曾多次抱怨---他们在美国许多城市比赛时难以享受“主场优势”。原因在于足球不是美国男子最崇尚的体育项目,却是欧洲或南美洲的宠物。而在美国的好些大城市周围,来自南美(包括墨西哥)的移民数量众多,足球文化在那些国家非常强盛。如果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美国都市迎战一些南美国家队(包括墨西哥),常常出现为客队呐喊助威的观众数量远远超过了前来支持美国队的观众。有一次,美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芝加哥地区与波兰国家男子足球队对阵,芝加哥地区的大批波兰移民蜂拥而入,场上为波兰队的欢呼呐喊声嚣尘上,美国队完全丧失了“主场优势”的感觉。
与此相关的还有美国民众对美国国家队与地方队的另眼相看。2002年,世界篮球锦标赛在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举行,前往那里为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助威的观众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美国队的对手常常受到移民美国的该国民众的热烈支持,搞得美国队感觉很不爽。而在同一城市的NBA印第安纳遛马队比赛时,前来助战观众却非常踊跃。为此,我曾与公司一些老外球迷进行过探讨,他们说美国的文化里有着一种强烈的Localism (地方主义)。也就是说,很多美国人对于国家的事情不太在乎,但对于自己切身有关的地区或地方上的事情却非常关注。
这一现象可从美国的报纸中获得证据。除“今日美国”(USA Today)之外,美国的所有报纸都是地方性报纸。即便是在《华盛顿邮报》或《洛杉矶时报》这些世界著名的“地方报纸”上,每天的体育版都会用一到二版的篇幅来刊登当地中学生体育比赛的战况或消息,而对于奥运会之类的国际比赛、对美国国家队与外国队比赛的报道却非常之少。在奥运期间我曾询问几个热衷体育比赛的老外同事,“你知道美国现在获得的奥运奖牌数量吗?”他们通常会不屑一顾地回答说“Who care?”(谁在乎?)。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其实,绝大多数的老美都不在乎美国在奥运会或世界竞标赛上的战绩。即使获得奥运金牌,美国奥组委给予运动员的奖励也仅是两万美元,实在是惨不忍睹。从这些地方也可看出美国体育文化的又一鲜明特点---许多美国观众几乎从不将体育比赛视为凝聚爱国热情的产物,更不会将国家队的胜负看得很重要。相比之下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孩子的球队、自己所在城市球队的战绩与战况。
六,Draft (征兵)
美国各种职业球赛的年度赛季结束之后,都要进行一次Draft(征兵)---选拔合适的业余选手加入各个专业球队。这种职业联盟的“征兵”也是电视实况转播的热点之一。虽然参加中学、大学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人数众多,但最终能够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却少之又少。原因在于业余体育运动队与职业运动队的比例实在过于悬殊。比如,美国的大学男子篮球队少说也有几百支以上,而职业男篮只有三十支。好些优秀球员驰骋球场十几年,业余球员进入职业球队的机会就非常稀少。
庞大的业余球员为美国职业球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在强大、广泛的业余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职业运动水准也就水涨船高。那些站在金字塔的顶尖的职业选手也就成为业余爱好者们的心中偶像。据说,假如去询问美国男孩的梦想,很多男孩都渴望成为某种体育项目的职业明星!
当年乔丹驶骋职业球场时,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穿芝加哥公牛队23号球衣。在高尔夫名将“老虎”伍兹出名之前,高尔夫球似乎是三种人(白人、富人与老人)的专利。在老虎连续几年获得美国业余高尔夫球赛冠军,又成为职业高尔夫球赛明星之后,极大地激励了一大批美国青少年。现如今,高尔夫球早已不再是白人的专利,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宠物,更不是有钱人附庸风雅的玩艺儿了。它象其他所有的体育项目一样,正在获得民众们愈来愈多的认同、喜爱和参与。
在过去被人视为贵族运动的网球场上,美国网坛的威廉斯姐妹与“老虎”伍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黑人,启蒙教练都是自己的父亲。当初,出生贫寒的威廉斯姐妹在洛山矶市的公共网球场练球,还要时刻担心街头巷尾暴力犯罪活动的侵袭。2000年,温布尔顿网球赛的女子单打决赛在威廉斯姐妹之间进行,观众席上出现了很多黑人观众。其中一位黑人观众说,“我就住在这个球场附近,但我从来没有到这儿来看过球......”。这就见证了明星球员对于体育观众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在美国,一个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能够最终成为职业体育明星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但丝毫没有削弱和减少美国民众对体育运动的热衷,这种非功利的热情才是体育运动的真谛与魅力!对此,湘君在《美国---体育造就的国家》一文里做了精辟总结---“美国的孩子从小经历体育方面的熏陶,少数人可以成为作风良好的职业运动员,大部分人虽说不能成为职业运动员,至少也能成为作风良好的球迷。其实说到底,进取心、合作精神、尊重对手、面对失败、尊重规则等等,指的都是一种正常而健全的游戏心态,而这种游戏心态却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国民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适用于体育比赛,同时也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其它方面......”
七,SoccerPlex
SoccerPlex是位于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一所足球运动中心。那里也是美国职业女足华盛顿自由队的主场家园。2000年的初秋,从报纸上获悉,在距离我家十来公里的地方新建了一个公共足球运动中心,带有一座3200个座位的灯光球场,周围包括24个标准足球场,占地655英亩。以下是该中心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