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我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听广播、看电视。本文仅对美国的广播、电视引发一点儿粗浅的体会与感受。 “中央台” 记得在大陆的时候,无论听广播还是看电视,中央台永远是我的“第一选择”。她不仅代表着政府部门最有权威的消息来源。而且电波覆盖面积最广;节目种类最齐全;经济实力最雄厚;影响力最大……我猜想,中央台的收听率或收视率恐怕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来美国之后却惊奇地发现,美国根本没有属于联邦政府管辖的“中央台”。在美国,除了PBS等公共电视台之外。好多电视频道都需付费购买网络服务之后才能收看。假如不加入任何付费网络服务,可观赏的电视频道最多只有NBC、ABC、CBS与FOX等网络频道。这些覆盖面最广的电视网络全都不属于政府管辖,而由私人公司的掌控。比如,NBC创立于1926年,长期为美国无线电公司(RCA)所有。1986年RCA被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之后,NBC也随之转入GE的旗下;ABC是从NBC分解出来的公司,现在是迪斯尼的全资子公司;CBS于1995年为西屋电气公司收购,1999年又转手给巨型传媒集团维阿柯姆(Viacom)公司。而Fox则是是由著名的默多克新闻公司于1986年组建。难怪人们常说,美国的新闻媒体全都由商业巨头所操纵、控制着。 不知出于何种因素,美国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网络的总部全都不是设立在首都华盛顿。NBC、ABC、CBS与FOX的总部都在纽约;CNN的总部在亚特兰大……中国政府强调新闻媒体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强调新闻媒体必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而美国的广播电视却像躲避瘟疫一般地“远离”联邦政府。在美国,假如一家新闻媒体的立场与观点被认为老是与政府“保持一致”,也就没有读者观众了。因为在美国民众的传统意识之中,新闻媒体就应该保持独立,就应该对政府、政党或领导人实行监督。正如西方俗语所说:“要像盯贼那样盯住政府和官员”。 由于NBC、ABC、CBS与FOX等广播电视网络公司都有自己的“地方台”,所以将这四大网络频道称之为美国的“中央台”似乎也未尝不可。每年二月美国总统都要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届时美国的主要电视广播媒体都要进行实况转播。讲演一结束,各自都要邀请著名人士对总统演讲进行讲评。其中虽然不乏小骂大帮忙,但很少看到“一致叫好”的现象。原因就是要表现新闻媒体的“客观、公正、独立”。假如美国的新闻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对本国政府都始终抱着监督或批判的立场,要求他们对外国政府“开恩”恐怕也就是“天方夜谭”了吧? 对于美国的广播电视公司,政府部门的主要责任就是反对垄断。1927年,经过几家财团的不停收购,NBC正式组成了NBC红网(The NBC Red Network专门播出娱乐和音乐节目)与 NBC蓝网(The NBC Blue Network专门播出新闻和文化节目)。但好景不长,1934年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成立之后,规定一家公司不得拥有两个以上的广播网,并认为当时NBC的两大网络及其所掌控的广播电台垄断了美国的广播市场。经联邦电信委员会起诉以及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 NBC于1940年被迫分解成两个公司。其中NBC红网变成现在的NBC(国家广播公司)。而NBC蓝网则变成“NBC蓝网有限公司(NBC Blue Network, Inc.)”,后来演变成今天的ABC(美国广播公司)。正是因为这种反垄断政策的施行,逐渐形成了现今这种NBC、ABC、CBS与FOX“多方割据,四角鼎力”的竞争格局。 虽然新闻媒体是独立的,但媒体与政府间的依存和博弈仍然很微妙。“从最简单的层次说:广播机构从政府(FCC)那里拿到执照,可以独占某个电波频段,它就同时有公共服务的责任。有些(如在紧急情况下播送政府通报)也许是法定的,但有些责任是约定俗成的。例如总统的重要讲话,各电台都会播放。这个理论上说是自愿的,但实际上不播的话也会有压力。从更深层次来讲,政府依靠媒体来‘释放自己的信息’,媒体则依靠政府这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如果哪个媒体太与政府过不去,政府只要命令要员们都不接受它的采访,它在竞争中就会头痛了。当然,这种互动不是全部,但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政府还会以‘匿名消息’的手段通过媒体来影响公众观点而不负责任。几年前调查副总统钱尼的助手抹黑CIA雇员就是一件比较大的案子。所以,我们读到来自政府的信息,都要想想背后的政治目的”---上述论述来自网友欧阳峰的留言。 美国的电视网络之间充满了竞争,每家公司都在努力开创自己的独特产品。比如,ABC的“Wheel of Fortune”与“Jeopardy”;CBS的“Entertainment Tonight”;NBC 的“America’s Got Talent”……除此之外,每家电视台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都要“抢新闻”。比如,从1954年被迪士尼公司收购之始,ABC就不断播出迪士尼制作的电视节目。而2004年,CBS又是最先报道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事件”……其目的都是为了以自己的独特性来争夺观众。 顺便说一句,百余年间,反垄断的管理方法也体现在美国的其他行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以及微软等大公司与美国政府之间的反复较量。从政治与文化角度来讲,反垄断就能迫使不同新闻媒体的竞争,防止被一种声音所迷惑、所霸占。让读者、听众与观众有更多媒体可供选择。而从经济角度而言,反垄断就会迫使每个行业里永远都存在竞争对手,迫使各大公司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收费标准。总而言之,从反垄断里受益的应该包括普通民众。 “地方台” NBC、ABC、CBS与FOX等广播电视公司实力雄厚,它们还设有一些分台。比如NBC有CNBC 、MSNBC。其中CNBC专门播送商业新闻和实时金融信息。CNBC则是与微软公司合办了以新闻为主的电视台。同样, FOX也有好些分台,比如Fox Soccer Channel、Fox News与Fox Business等等。但这些频道都需付费加入网络服务之后才能接收信号。 假如说NBC、ABC、CBS与FOX的总台就是它们电视网络的“中央台”,那么它们还在各地设立很多的“地方台”。它们与中国的中央台与地方台(省市台)又有着本质区别。比如: 隶属关系---中国的中央台与地方台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分别属于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领导管辖;而美国的“中央台”、“地方台”都属于私人公司。在业务上“地方台”与各自的“中央台”有着合约关系; 规模格局---中国的地方台与中央台几乎是同一模式,同样设立新闻部、文艺部、专栏部等等部门科室;而美国各大电视网“地方台”的编制与规模都非常之小。 节目制作---中国的中央台举办春节联欢会,地方台也同样举办,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区别而已。而美国各大电视网的“地方台”基本不制作任何娱乐、体育或专题节目,只是负责报道当地新闻、气象、交通等等; 播出时段---中国的中央台与地方台各有自己的节目播出表,只是在每天的黄金时段,地方台必须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等重要节目;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在NBC、ABC、CBS的FOX等频道每天的播出时间里,绝大多数的节目都由它们的“中央台”提供。而每天的黄金时段则由地方台负责报道当地的新闻、气象与交通状况。 如果遭遇突发事件或气候剧变(比如雷阵雨、暴风雪或龙卷风等等),NBC、ABC、CBS与FOX的等电视频道都会中断来自“中央台”的节目播出,而集中报道当地信息。前些天,我们地区遭受暴风雨和龙卷风袭击,一连两个多小时,这几家电视台全都在连续播放气候信息。假如遇到冬季下雪,这些频道都从一早开始持续播出路面交通状况和学校停课或推迟上课的信息,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其中夹杂的广告之多,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同样的现象也表现在报刊杂志。首先,美国主要的报刊杂志全都属于私人公司,不属于政府部门;其次,主要的报刊杂志都带有明显的党派倾向;第三,除《今日美国》以外,美国几乎没有全国性的报纸。好多报纸都冠名于某一具体城市。除了刊登国内要闻之外,它们每天刊登世界新闻的版面只有一到两页,却要开辟十几个版面来介绍当地新闻。这都说明“地方性”在美国新闻媒体里的重要地位。而美国新闻报道(包括报刊杂志与电视广播)的共同特点就是“国际少,国内多;正面少,负面多”。 “主持人” 美国电视新闻的另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几乎从来不曾看到姿色出众的年轻人担任新闻节目的主持人。 美国可以说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源地,但有趣的是,美国从不举行主持人选拔比赛,也没有专门培养主持人的学校与专业。据说,美国的传播学者曾对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CBS、NBC和ABC历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43岁是主持人的“黄金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成熟、稳重、有权威和性别魅力,显得成熟自信,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由此可见,美国雇用新闻主播的首要标准就是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 那么新闻主持人究竟从何而来呢?据说,美国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几乎都是记者出身。NBC、ABC、CBS与FOX这些广播电视网的记者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这些记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特邀专职记者,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采访报道,比如,专门负责华尔街(经济)、五角大楼(军事)或政治(国会)方面的报道。 在白宫就有一批来自全国与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派驻记者(我同事的邻居来自日本,据说他就是日本共同社派驻白宫的专职记者)。白宫每天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会议室里就坐满了这批记者。总统出国访问时,这批记者也时常搭乘总统专机。由于这批记者长驻白宫,连总统都知道他们的姓名。所以,观看美国总统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实况转播时,常常看到美国总统指名道姓地请某一记者发问。 另外一类就是负责采访报道当地新闻的“地方台”记者。在“地方台”担任记者或新闻主持人工资与地位并不高。只要素质稍稍好一点,大学新闻专业学生都可在“地方台”当个记者甚至主持人。虽然他们的地位与名声远不如前一类记者,但假如遇到地方上的突发事件,“地方台”记者就大有用武之地。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刺身亡,当时担任CBS休斯敦新闻主管的丹·拉瑟在第一时间发回新闻(据说比竞争对手快了十七分钟)。随后,他又从现场第一线持续不断地发回跟踪报道,引起CBS公司高层的注目。随后,丹·拉瑟就开始从“地方台”向“中央台”迈步晋升。最后成为CBS非常著名的晚间新闻主持人。 有人曾经总结了那些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成长轨迹---中学时就喜欢办报、写文章---大学毕业后在地方媒体工作数年---被大媒体看中。也就是说,好多新闻节目的主持人都是记者出身,不仅熟悉采编业务,而且醉心于第一线的采编。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从现场第一线发回的采访实况。 据说,CBS新闻部经理威廉.伦纳德在20世纪80年代初挑选克朗凯特的接班人时曾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第一,具备在电视上传播消息的能力,必须有能力写作、播报并且让观众看起来顺眼;第二,在屏幕后应有记者的才干;第三,在危机关头,在不利的情况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时刻能沉着冷静地报道新闻;最后,主持人的个人品德作风必须符合CBS的形象。”由此看来,美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绝对不是仅仅坐在播音室里念稿件的播音员。 尽管有财大气粗的商业财团的强力支撑,尽管从“地方台”一步步走进“中央台”的新闻主播个个都是身经百战,但他们依然丝毫马虎不得。因为无论是他们个人还是整个广播电视网络,最最看重的还是品牌与信誉。信誉越好,公信力越高,也就意味着收视率越高,广告收费越高。所以,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也将自身的品牌名誉看得很重很重。 2004年11月24日, CBS晚间新闻主持人兼总编丹·拉瑟昨天突然宣布将于05年3月结束其在CBS晚间新闻(CBS Evening News)的生涯,引起很大震动。自1981年担任美国三家最大电视台之一的CBS晚间新闻主持人,丹·拉瑟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整整23年。他主持的新闻节目颇受欢迎,为什么突然辞职呢?原因就是03年9月总统大选期间,丹·拉瑟在主持CBS的“六十分钟”节目里,根据一份已故国民警卫队空军中队长的备忘录提供的资料,报道了70年代布什逃避兵役的丑闻。但事后发现那份备忘录是伪造的。为此,不仅CBS公开道歉,丹·拉瑟也在晚间新闻中向全国观众道歉,承认他“在判断上犯了错误”。 从丹·拉瑟的去留之事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作为新闻媒体的主持人,可以参加某一党派或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观点,但在播报新闻时,必须保持客观真实。否则就是违法美国新闻操守的准则,很容易失去民心与民意! 同样的情况也反映在美国的报刊杂志。美国的各家报纸毫不隐讳自己的党派倾向,比如《华盛顿邮报》倾向与民主党,而《华盛顿时报》则倾向与共和党。但在报道新闻时,无论哪家报纸都要摆出“不偏不倚”的客观立场,否则,这家报纸就很难获得公众的信任。更加无法扩大自己的受众面。比如,倾向于民主党的《华盛顿邮报》曾揭发了尼克松与共和党政府的“水门事件”,但它也照样揭发了民主党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面对党派利益与公信度这一天平,美国的新闻媒体多半会选择后者。因为客观、公正、独立才是新闻媒体赖于生存的根基。 “广播” 目前,美国最著名的四大电视网络公司的名字都带有“Broadcasting(广播)”的字样: 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国家广播公司); 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美国广播公司); 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FOX(Fox Broadcasting Company, 福克斯广播公司)。 顾名思义,“广播”就是要传播得越广越好;覆盖面越广越好;功能越强大越好;内容越丰富越好……但在美国,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美国没有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更没有代表政府立场观点的“中央台”。报刊杂志也是如此,除《今日美国》之外,其他著名报纸几乎都是地方性的;其次,美国的广播电台通常设立在大城市,覆盖面也就是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而已;再有,美国广播电台的节目内容也非常狭窄,每个电台几乎都只播放一种节目内容,而且分工很细很细。就拿播放音乐的广播电台来说吧,有古典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软摇滚、硬摇滚、蓝调、圣歌等等、等等。 电视频道也是如此。除NBC、ABC、CBS、FOX或CNN这些电视网络播出综合性节目之外,美国其他电视频道似乎都是内容极其单一、极其专一的。比如,ESPN专门播放各种体育节目;还有专门播放高尔夫球比赛的GOLF与介绍橄榄球HFL频道;喜欢烹调美食的可看Food;喜欢动物的可观赏Animal Planet;喜欢历史的可看History Channel;关心科技的可看Discovery;关注房屋购买与装修的有TLC与Home & Garden TV……即便同样是专门播放故事影片的频道。每个频道也都有明确分工。比如有专门播放家庭孩子题材影片的Disney Channel;有专门播放喜剧的Comedy Central;另外,AMC专门播放美国的老电影;Family则专门播放家庭伦理片;即便同是专门播放不带广告的故事片的HBO,也还设有HBO Family、HBO Comedy、HBO West、HBO Latino等等……我们这个地区可以接收的电视频道就多达数百个。 总之,美国人似乎不喜欢制作或播出一个“样本”或“样板”去面对“大众”。而是喜欢借助或依靠许许多多的类型化、专业化的“单一元素”来满足民众的众多需求。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用“广播”去广为传播,而是有好多单一的“窄播”去编织成一个“完整”的电视广播网络。 ***** 我在《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一文里曾经写到,美国影片类型化特征非常明显,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审美需求;我在《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一文里也曾写到,美国从来不举行“全运会”、“工运会”、“农运会”或“城运会”。也没有常设的国家队。但每年都举行各种单项的年度比赛,比如游泳、花样滑冰、田径或球类运动等等。 总而言之,不注重统一的“同”,不追求包罗万象的“全”,更注重“个体”的“异”,更注重“多元组合”,这大概也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吧! 初稿写于 2000年春 修改稿写与2010年夏 相关链接: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多元组合”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