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闲话“左、右” 2010-08-31 06:38:53

在现实生活里,“左”与“右”只是方位名词而已,并且是“相对立而存在”---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所谓“左”。“左右”平衡才能长久站立;“左右”交替才能迈步前进;“左右”伸展才能充分扩充;“左右”齐全才能方位明确……

 

而在中国丰富的文字宝库,有关“左”与“右”的成语也层出不穷,比如,“左右逢源”、“左右为难”、“左思右想”、“左顾右盼”、“左膀右臂”……虽然条目繁多,但基本特征还是“左”与“右”的“平起平坐”, “左”与“右”的难分难离。

 

 

但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中文里的“左”字逐渐成了褒义词,好像“左”就代表正确、革命、前进;而“右”字却渐渐成了贬义词,意味着错误、没落、反动……

 

估计这种“变迁”源自几十年前,那几次政治运动多以反“右”为主。比如,1957年的反右;1959年的反右倾;“文革”的主要对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自然又是反“右”。即便是林彪事件爆发之后,人们也曾激烈争论林彪集团的性质到底是属于“左”还是属于“右”?最后结论是林彪集团执行的是形“左”实“右”路线,结论还是“右”……在“批林批孔”中,批判孔子提倡“克己复礼”,鼓吹“复辟倒退”。连中国古代圣人也被打成了老“右”。

 

据说“文革”期间“红卫兵”提出的口号还要邪乎:列队口令要更改,不能再喊“向右看齐”,必须改为向“左”看齐;马路上车辆行驶要靠“左”,而不能靠“右”;军宣队、工宣队进入基层单位都去“支左”,而绝不可能“支右”…… 所以,在那个年代,大陆中文词汇里的“右”字已经与“坏人坏事”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地、富、反、坏、右”)。“右”字就代表了“复辟、倒退、反革命”等等。而“左”字则总是与革命派、无产阶级、先进分子联系在一起。

 

万维网友欧阳峰曾经撰写《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New Mind》读后》一文。其中谈到在工业化时代,人们最重视的是“左半脑”的能力。而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路越来越重要。设计、想象、游戏、美感等等都离不开“右”半脑的发达。人们的竞争和进步更加侧重于“右”半脑功能,所以就要注意强化和开发人类的“右”半脑……读完此文我不禁冷汗一身。换了几十年之前,欧阳峰这种鼓吹“右”脑重要性的文章还不是十足的“右派言论”?

 

 

假如将“左”与“右”引申到政治经济领域,通常的解释是“左”代表激进、冲动、变革。而“右”则代表着传统、保守、守旧。但这绝对不等于“左”就代表正确、进步与革命,“右”则代表错误、落后与反动。因为“左”也包括着不符合客观现实、超越客观实际的含义。

 

纵观中国自1949年以来的历史,“左”的倾向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还少吗?先是土改,公私合营,最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这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局就是彻底剥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但社会的生产力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远远无法跟随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迅速变迁,其结果是极大地打击了群众的生产热情,严重超越了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水准。至于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以及“文革”运动中,“左”的危害就更不用去说了。于是,改革开放之后又实行土地承包,又容许私人经商,一切又回到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是在努力纠正先前的“左”。

 

在中国文化与思维习惯之中,似乎有一种“宁左勿右”的倾向存在。脱离客观实际、超越客观现实的“左”字号风气很容易得到提倡与盛行。比如,一旦提倡增产就要“亩产万斤”;一旦提倡“招商引资”,每个城市都要组团出国;一旦号召建立高科技园区,每个都市都在大干快上;一旦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每个地方都开始大兴土木,拼命建造各种楼堂馆所、拼命追求GDP……对此,万维网上山脊匹夫的《市场经济的歧途》一文做了精彩的论述,他写到“近代中国,一件新事物出现,常常接着便是‘一窝蜂’似的都跟风。在提倡市场经济和产业化之后,就一窝蜂地什么都产业化。不该产业化的产业化了,而最该产业化的却没有……看看当前关乎民生的三大问题,教育、医疗、住房。最不该产业化的是教育和医院。最该产业化的住房却很不彻底……”在我看来,这种“过犹不及”的社会现象或许就与“宁左不右”的思想方法有着密切关系。

 

 

小时候曾经非常崇拜“法国大革命”。长的之后方才知道,这种激烈“革命”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人间灾难与社会动乱,其后遗症极可能导致引发又一场激烈的“革命”。有人曾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总结为“穷则变,变着富,富则修,修则败,败则反,反则乱,乱则穷……”这种改朝换代的历史只图“革命”的痛快,不求改良的渐进,其结果常常是彻底摧毁了“旧世界”,却无法建设“新世界”。而西方好些国家的政治变革未必完全依靠疾风暴雨的极左“革命”,而是通过渐进的右倾改良。

 

到了国外方才知道,在英语里,人们习惯将保守派称之为“右派”,而将自由派、民主派或激进派称之为“左派”。即便如此,“左”和“右”好像也没有丝毫的贬褒之分。更没有明文规定“左派”就一定是好人,代表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而“右派” 就一定是坏人,代表着“倒退”和“复辟”。

 

人所共知,美国的主要政党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前者通常被称之为左翼,后者则常常被称之为右派。类似的政党分布几乎遍及所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如,加拿大的自由党(Liberal Party)与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英国的工党(Labour Party)与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澳大利亚的工党(Australian Labour Party)与自由党(Liberal Party)等等。

 

我非常讨厌西方议会上两党互相扯皮的低效率、慢节奏的施政方法。但或许正是因为始终有个对立面存在着,所以才能够避免一党独大、一家独裁,才能避免制定政策时产生严重的单向倾斜。

 

上帝在造人的时候之所以让每个人都有左右两只眼睛,或许就是为了扩大人类的视野,保持客观平衡;之所以让每个人都有左右两只耳朵,也是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非常注重左右平衡、阴阳协调以及中庸之道。八卦图不就是阴阳合一吗?

 

 

前不久,万维网上曾有过一场很有意思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究竟“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具体而言,假如人的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否可以实现某些先进的制度……这或许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制度”是“人”制定的;而“人”制定“制度”的目的又是为了约束或限制人的某些行为举止。

 

在我看来,假如借用“左”与“右”来比喻形容人与制度的关系,那么人或许就代表着“左”,因为人类的贪婪是无休止的、梦望是无止境的。从电灯、电话到电视、电脑……人类的异想天开与喜新厌旧总在层出不穷。但是,假如没有必要的制度与法律、法规加以必要的限制,人类的奇谈怪想就必然超越客观实际,违背自然规律,甚至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极左”思潮。其结果就是人类遭受自然规律的报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约束人类行动的法律、法规、制度则可能代表着“右”。

 

这就好比手机的流行与广泛使用给人类的通信交流带来极大便利,但也因此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假如一味强调手机的好处而不加限制的肆意烂用,或许就是“左”。反之,假如因手机造成的弊端就无条件地限制手机,恐怕就是“右”。比较正确的态度就是出台必要的法律条文,适当限制在特定场合里使用手机……人与制度就是在这种渐进的方式下不断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而走向完善。

 

总之,按照我的理解,无论是人与制度,还是民众的素质与制度法规,都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单纯的传承关系,而是一个互相依赖、互相牵制的互进与互动。用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来说,人与制度就像是一个人的左右双脚---人的愿望代表着“左”,总是有着异想天开;而制度则代表着“右”,总要束缚或限制人的胡思乱想。民众素质的提高与民主制度的健全也就像一个人走路---左脚迈出之后造成了右脚的滞后,迈出右脚之后又发现左脚滞后..... 于是,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互相促进又互相带动,导致人类的前进与社会的进步。

 

 

万维网友西岸曾在椰子的博文《万维网站导读有倾向性是好事还是坏事》底下留言写到“相对绝对简单化的整体来说,其实就是两类人,对生活持有optimistic态度还是pessimistic的态度……

 

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事物,由于各人站立角度与看事物的焦点不同,有的人比较积极乐观,看到光明面多一些;有些人则比较消极悲观,看到黑暗面多一些。比如同样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人看到其中的“精华”多一些,觉得应该发扬光大;有的则看到其中的“糟粕”多一些,觉得应该批判革新。鲁迅一辈子都在揭露中国文化里的糟粕,柏杨撰写《丑陋的中国人》来敲响民族文化的警钟,他们或许过于悲观,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对中国的热爱!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假如仔细分析比较,诸子百家的各方一定也有某种程度上的保守或激进、偏左或偏右之分。更何况,即便同一个人对不同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有人无法理解同性恋婚姻,说明他在同性恋婚姻问题上趋向保守的右翼;但他却竭力支持在世贸遗址建立伊斯兰的清真寺,说明他在言论自由与宗教信仰方面又是趋向自由的左派。

 

总之,矛盾的对立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相较量而发展的。生活里的左与右是一种自然平衡,缺一不可。无论“左”“右”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因此,实在不必厚此薄彼,更不能对一方肆易地抬高吹捧,对另一方则随意地指责打压。尤其是在学术讨论之中,更加不必轻易给他人冠以“左派”、“右派”、“极左派”、“极右派”等等“桂冠”。这样的穿靴戴帽不仅不会让对方轻易地改弦更张,接受你的观点。相反,只会增加双方的对立。

 

 

西方流行这样一句俗语:If you're not a liberal when you're 25, you have no heart. If you're not a conservative by the time you're 35, you have no brain (假如你在25岁时不是自由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良心;假如你到了35岁还不是保守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脑子)。由于西方的自由派通常被称之为“左派”,而保守派则通常被称之为“右派”。所以这句话也可以通过“等量代换”变换成“如果在年轻时你不是左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良心;如果在中年时你还不是右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脑子”。

 

我个人极其喜欢、欣赏以上这句俗语,我觉得它比较符合生活的规律---年轻人总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期盼着“破旧立新”,期盼着心想事成。所以年轻人通常喜欢跳槽、更换工作、搬迁新居。而到了中年之后就会期盼并追求安定、安稳、安居乐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年轻时代的亢奋激扬转向人到中年的平和淡泊,也是一件阴阳协调、左右平衡的自然过渡。所以,一个人“暂时”身为“左派”似乎也不值得过份的骄傲或自豪,而“已经”沦为“右派”好像也不值得过于自卑或自悲。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过了三十五岁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激情”。比如台湾的李敖就是上了年岁的“愤青”,据说他的新作是《阳痿美国》。

 

万维网友欧阳峰曾写过一篇博文,题目叫做《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文中写他曾经对“海归”创业蠢蠢欲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才与“创业梦”告别。他在文章里写到,“年轻时相当于春天的播种耕耘。那时的辛劳是为了将来的回报。同时,春天也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光。而人到中年,就好像到了收获的季节。不管年成好坏,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总是有着无可替代的满足……”从““蠢蠢欲动”的“海归”之梦到向“创业梦”的告别,或许也是一种从“左”向“右”的转变吧?

 

******

 

三月初,我曾在欧阳的博文《好文转贴:《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评论》的留言说我正在撰写《闲话“左右”》一文。六个月来,写写、停停、想想、写写……从初春动笔到夏末完稿……本文只是对思维方法的思考,无意针对任何具体观点展开探讨。

 

初稿写于 2010年初春

完稿于 2010年夏末

浏览(4668) (2) 评论(5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庄锐 留言时间:2011-04-19 07:37:33
多思兄,我完全同意你的意思。我是跟你开个玩笑,我在读完你的“闲话‘左、右’”后早把你加入友好链接;因为我觉得你有思想:独立思想。
回复 | 0
作者:庄锐 留言时间:2011-04-18 11:38:00
既然你网名叫"多思",我也学着多思一下。“假如你在25岁时不是自由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良心;假如你到了35岁还不是保守派,那么你就是没有脑子。” 我虽然以前听到过这句话,但没往心里去;你的精彩文字使我多思。这一思不打紧,完了!!! 我恐怕是既没“良心”又无“脑子”。 我在十岁时作为一生基层干部的父亲下台一年半,使我饱受欺凌而过于早熟;所以我从小就保守! 到了50(不光是年龄)知天命,作为独立研究的学生(别人可能用“学者”这个词 -- 我不敢用因为有个“苍蝇”为此打过一棒子,我可是在十岁时挨过几次棒子的)我却仍然有点“自由派”。 你多思能不能给我出一招, 免得我到死恐怕还是既没“良心”又无“脑子”?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3 05:33:48
lao1bai,千万不要说“抱歉”、“冒昧”等等。网络是自由言论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对我的文章千万不要期望过高:-)!

说实话,对于好多具体事情我真的搞不清。比如,近三十年的中国究竟偏“左”还是偏“右”?当年的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剥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但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与人们的道德思想水平,应该说是偏“左”吧。那么现在回到“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恢复了个体经济,是否就是偏“右”呢?但即便如此,在一些重要领域依然实现垄断,不容许竞争,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等等。这又是偏“左”还是偏“右”呢?我真的说不上来。所以我就避重就轻,只讨论思想认识的方法问题。让你失望了,希见谅!再次感谢你的真诚与坦承!
回复 | 0
作者:laobai 留言时间:2010-09-02 21:56:16
多思,很抱歉。请原谅我的冒昧。的确是,近三十年的中国究竟偏“左”还是偏“右” 不同人有不同回答。有的认为太右了,有的则认为还不够右。但至少5年前, 公开说出自己的左倾观点不是很多吧。右是"时髦"的, 对吧? 中国现在是打左灯向右拐,这个总是事实吧?不承认或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说明还是偏右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必须说明,西方的左右之分和看待中国问题时的"左右"还是不太一致的, 不可一概而论。"左"就是"革命"?这是什么逻辑?所以不加以仔细分析是不够的。我原以为你会论及到的。所以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期望过高,哈哈。
顺便说,不要以为我是左派,还不是呢。但我必须坦白, 我开始不知不觉地向左偏了。我可是快奔5的人啦,可决没有什么革命的激情。当然必须说明,我所指的是对中国的看法。
其实我应该感谢你,出了个好很好的题目,使我能发现了自己的心理变化。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2 11:11:05
山梓,谢谢你的一贯支持。其实,就单个人而言,或“左”或“右”都很正常,也无伤大雅。但在制定国家方针大计时,就不能一味地单边倾向。否则,以后再不断地“矫枉过正”,社会付出的代价就太大、太多了啊!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2 11:09:55
laobai,我也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无法驾驭这一话题,所以断断续续地写了六个月才“仓促抛出”。至于说到近三十年的中国究竟偏“左”还是偏“右”,我也搞不清。估计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一现实,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本文无意也无力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只是对思维方式引发一些粗浅思考而已。好在各抒己见是网络的最大优势,同一话题可由各人自由评说。假如拙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就很欣慰了。真诚感谢你的批评指正。
回复 | 0
作者:山梓 留言时间:2010-09-01 20:27:50
精辟。很多话都是我想说的,只是由于水平有限,时间有限,无法见诸于文字。其实,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之道。而现今世界上也都是温和的中间路线得人心。“左右逢源”是正道。
回复 | 0
作者:laobai 留言时间:2010-09-01 16:50:14
这本是非常好的题材,可惜你写的不够好,深度不够。
至少你忘了说近三十年来,对中国人来说,右才是正确,也很时髦。和以前当右派一样,现在当左派是需要勇气的。当然,危险大大降低了。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12:13:32
山月歌,你说得太好了---“人不仅是网上过客,人一生相对于宇宙,又有谁不是匆匆过客呢?”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与漫长的历史相比,个人真的是无比渺小。意识到这一点,不是要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而是应该更加珍惜生命,争取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有用、有益的事情。借用《西游记》主题歌的歌词来问“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人生苦短,赶路要紧啊!
回复 | 0
作者:山月歌 留言时间:2010-09-01 10:55:46
人不仅是网上过客,人一生相对于宇宙,又有谁不是匆匆过客呢?所以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大到一个世界,人和人,国与国,为什麽不相亲相爱和谐共处呢?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9:09:40
山月歌,与你一样,“一直就搞不懂什麽是左派,什麽是右派”。正如我文中所述,社会生活是很复杂的,每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也很复杂。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动辄左派、右派。尤其是在网上,大家本来就只是网上“过客”,根本没有什么厉害冲突。即使在立场、观点或理念上有所差异,甚至对立,也完全可以各说各的,没有必要人为的分出左派和右派。正如你留言所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人都生而平等,又何必要人为的将人划分为三六九、左中右呢?感谢你初次来访的留言!
回复 | 0
作者:山月歌 留言时间:2010-09-01 07:02:34
第一次读多思的大作,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活到这个年龄,其间经历了很多的运动,常常对报纸媒体的动辄左派右派,很混沌,一直就搞不懂什麽是左派什麽是右派,如今万维网上也动辄左派右派,我还是很糊涂,分不清什麽是左派和右派,更糊涂的是,大家为什麽要人为的分一个左派和右派,或者左中右派,你的文章让我多少开了一点窍。我突然想到一句老话“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左派和右派,左中右派,都是人给自己找的麻烦。上帝生人,人人都生而平等,人又何必要人为的将人类划分为三六九等左中右派呢?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37:23
含蓄,非常赞成你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才能带来思想的进步,才能带来理智的判断。

你描写的例子非常有趣生动!这也体现了美国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上的一个很大差异。中国的传统教育习惯将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美国教育则不主张将一个简单、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强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在现实生活里,一个简单的图像也会在不同人的脑海里引发不同的联想......感谢你再度来访撰写你的评论与留言。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31:45
成去为,你的经历恐怕是现在很多80后、90后都难以想象与理解的。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谈“右”色变;另一方面,“左”皮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披上的......但愿这样的悲剧与历史不要再度重演!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26:42
百草园,千万不要客气!你我都是万维家园里的一颗草而已!好多时候与你一样,我也总是分不清“左”与“右”,感觉听什么都挺有道理。看来我们都是“墙头草”啊:-)

椰子,感谢鼓励!记得你是教授“社会学”,见过的世面多,见识的人也多,想必更加深知不能用简单的“左”与“右”去评判社会上的林林总总吧!

莺歌燕语,我与你有着同样的毛病,家人经常批评我“左右不分”。比如,开车时打“左”灯向“右”拐:-)
回复 | 0
作者:含蓄 留言时间:2010-09-01 06:19:19
昨晚去孩子学校开家长会。每个家长按照孩子一天的日程,到每堂课上听7分钟,体会感受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课上,老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图,一个像似浪尖,又像大鲨鱼嘴,又像镰刀,又像月亮,旁边一个黑点,像眼睛,也像黑煤球。老师问:What do you see? 家长们说了很多图像,有人还说,就说马上要登岸的飓风。老师说:这就是历史,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只有不同的看法 (There is no history, there are only histories). 想到我小时候的教育,历史课上只背事件,多少次农民起义,只背起因,发生,结果。背了半天,从没想过是否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才能带来思想的进步,才能带来理智的判断。我小时候没有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死记硬背让人脑子僵化,只能判断左和右,好人和坏人,不能理性成熟宽容地理解事物,处理事物。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18:28
米笑,古话说"男左女右",是否也带有重男轻女、扬左抑右的含义呢?还望米教授进一步明示。

你说得很对,就人类社会而言,“左右是相对的,没有左就没有右,谁也离不开谁”。但就万维博客来说,则是“你来或者你走,万维都存在。你来了,可能为万维增添色彩甚至一时改变万维的方向,你走了,万维依然会多姿多彩,因为有人离开,也有人进来。你发文章,你就是博主,你就在万维存在,你不发文章,你就不是,就会慢慢在万维消失,就这么简单。”这些都是非常深刻、富有哲理的思考!领教了!学习了!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12:20
葛瑜,感谢你的补充!邱吉尔的理念变迁真的很有趣,说明同一个人的思想理念也会随之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社会的复杂性与人类的丰富性,更加不能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谢谢!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07:15
汉卿,感谢你的再度回访。看过你好些留言,非常赞同你的许多观点。只是因为你没有开博,所以无法给你留言表示我的赞同。在我个人看来,与其通过博文去与他人辩论或试图去说服他人,还不如自圆其说,努力完善自己的思考。当然,一想到要“完善”,难免就会将博文写得很长,写得四平八稳,写得老气横秋。真是“左右为难”啊:-)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6:01:54
北村,听你这么一说,还果真如此--“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开会排官位座次亦有“左大右小”......看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贬右扬左的习惯啊!

蛮夷,你是乒坛好手,曾受国手培训。想必深知左推右攻、左右开弓的理念!

春阳、五彩,感谢光临!感谢留言!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9-01 05:55:53
枫苑梦客,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一个国家如果一直强调不断革命,老百姓日子也没法过”。记得你是学历史专业的,历史知识必然远胜过我。我的历史知识很浅薄,只是在朦胧之中感觉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似曾相识,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遵循这一途径:百姓怨声载道,揭竿而起推翻朝廷--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新的王朝---统治者考虑休生养息--王朝开始腐败堕落---百姓再度怨声载道,再度揭竿而起......

假如再过五百年或一千年,后人们回头审视我们当今的历史,是否又会感觉某种雷同依然存在呢?如何让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出这样的历史怪圈,是对华夏子孙智慧的严峻考验,其中的经验教训真的值得好好总结。
回复 | 0
作者:成去为 留言时间:2010-08-31 23:26:43
Shutterfly.com优待老客户,特地赠送一本8X8的精装相册。等编完相册已半夜。曾想起昭君说过"每个周二的大餐",我上万维一看,果然有多思的长篇大作。

想起我念书的时候,全班仅一个产业工人的子女,因此班里不乏“奇谈怪论”。例如有个右派的孩子常说“Right is always right".还有人说"保守才是革命”。文革时全班几乎所有同学的家都被抄,因此“左”对我们来说是全贬而且带有恐惧感。在当时的环境下,“左”皮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披上的。

照理说人的思维的异化是自然的一种美,然而在集权社会,思维的差异却成了一种标签,对地位,利益都有关系。思维不再是纯理性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西方所说的人性遭摧残。
回复 | 0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0-08-31 20:20:06
多思: 春阳原话!
回复 | 0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0-08-31 18:41:55
左和右,有意思,得好好想想。

只是我这个人左右有点分不清,每当有人跟我说向左转,我得想一想,“戴徽章的是左边”,然后才会有反应:)。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0-08-31 17:52:39
多思,
好文!要找时间细细拜读,:)谢谢你提供的一道思想主菜,美味,回味悠长。。。
回复 | 0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0-08-31 17:39:37
多思,每次读你的大作,都让俺汗颜,跟你的比,是否俺该变成潜水队员?只读别冒泡了。

美国现在又在做中期竞选,每次去YMCA锻炼,就看电视里这方面的节目,昨天开车回来跟老公讲,听了佩林的话,觉得有道理,没想到,老公说,那就是一个老右派!俺心里一惊,美国也分左右派?

今天赫然看见你的这篇“左右”文章,分析的头头是道。看来俺这一辈子都不会是革命的左派了。
回复 | 0
作者:米笑 留言时间:2010-08-31 17:22:58
好文!左右是相对的,没有左就没有右,谁也离不开谁。阳光关于台湾的说法很有意思,怪不得古话说"男左女右"呢
回复 | 0
作者:葛瑜 留言时间:2010-08-31 16:42:23
好文.再加一点有趣的:经常被人引用的Churchill本人,却在25岁时是个Conservative,35岁时是个Liberal.这句话是他在多年后又变成Conservative时讲的... 越老越保守,确实是这样.但年龄和左右的联系,在美国并不特别直接,这可能是由于美国的左与右有它特别的一套定义和理念造成的.
回复 | 0
作者:汉卿 留言时间:2010-08-31 15:39:26
多思,恕我用词不当,中文学得还不到家。我很欣赏你的文章。
回复 | 0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0-08-31 15:34:41
我得在北村,春阳后面加一笔,加上你,凑个四人帮:-)
左右开弓,庄则栋吃在心里的活计。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6,56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思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考”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2010-09-07 - 2010-09-28
2010-08-03 - 2010-08-31
2010-07-12 - 2010-07-27
2010-06-03 - 2010-06-10
2010-05-06 - 2010-05-27
2010-04-01 - 2010-04-30
2010-03-01 - 2010-03-26
2010-02-01 - 2010-02-26
2010-01-01 - 2010-01-29
2009-12-15 - 2009-12-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