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0,69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首先声明,本人乃俗人一个,大年三十最喜欢的还是观赏央视春晚,年年紧跟,从不错过。央视春晚节目之中最爱看的也就是凡夫俗子喜闻乐见的小品而已。但是,与去年一样,今年春晚最最吸引我的还是刘谦的魔术。

 

讲到底,大家都知道魔术是假的。假如真的都能像刘谦那样,穿越玻璃,伸手“捞钱”,那珠宝行的老板可就赔惨了。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只是手法不同”。刘谦的魔术手艺着实精湛,不仅骗过了我的眼神,骗过了我的常识,也骗过了我的思维习惯。“骗”得精彩,“骗”得幽默,“骗”得高明,不得不服!

 

提起“骗”,让我想起几年前曾在“万维网”里看到一位网民撂下过这样一句话---“央视春晚大多数小品的题材就是一个‘骗’字”。

 

自从看到那位网民的断言,我还果真每年都用“骗”字这一标尺去检验央视春晚的小品。衡量之后我不得不承认,那位网民的言辞虽然有点儿“损”,或许稍稍也有点儿“过”,但就总体而言,还真是“八九不离十”。回顾今年的央视春晚,六个小品之中,就有一半以上都与“骗”字有关。

 

小品《五十块钱》表现一对开包子铺的夫妻俩不幸上当受骗,收下了一张五十元的假钞票,就想着法子要尽快将它花出去。不料却阴差阳错地将假钞票送进了警察的口袋。于是又要想办设法将那张假钞票再从警察口袋里“骗”出来,以免牢狱之灾……

 

蔡明与郭达表演的小品《家有毕业生》讲述一对夫妻有个从事卖土豆生意的儿子,为了满足儿子的成就感,母亲精心策划一幕“商业骗局”---对一个女孩实行“经济贴补”,让她每天将儿子卖剩的土豆全都买下来……

 

郭冬临与牛莉表演的小品《一句话儿的事》构思更绝。一对新婚夫妻恩爱如漆,但又各自怀疑对方的爱情是否忠贞。为了表白自己的坦荡与忠诚,开始了一场以“骗”对“骗”的游戏---他们以对方尚未回家为由,给对方的同事分别去电询问。结果,夫妻双方的同事们竟然无一例外地“说谎”--都说尚未回家的一方正在与自己一起加班加点……

 

本山大叔今年的小品《捐助》倒是与“骗”字关系不大,但也稍稍沾染了一点儿边---大叔捐款时不小心多摁了一个零,将亲家的一万五千元也意外地捐了出去。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大叔不希望亲家说出实情真相,只能绞尽脑汁地进行掩饰……

 

以上所述,仅仅只是今年小品的题材概况。假如稍稍回顾前几年的央视春晚,以“骗”为题材的小品更是比比皆是---黄宏扮演的民工将媳妇给他置办年货回乡过年的钱买了“大哥大”,于是就要千方百计地哄骗媳妇;郭冬临扮演的小青工,为了取悦他人,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自己在铁路售票部门有熟人,可以轻易搞到车票。其实是他通宵达旦排队买来;严顺开扮演的老人,喜欢钓鱼却又时常空手而归,便去菜市场买鱼来谎报军情;一位外地民工告知母亲自己已经有了女友,当母亲兴冲冲赶来城市,儿子就要寻找一位女子来冒充的女友……

 

类似的小品还有数不胜数。比如,央视春晚年年不缺的小品高手赵本山前几年表演的《卖车》与《卖拐》,便是堂而皇之地公然“行骗”,并激活了中文里的一个新词儿---“忽悠”。

 

坦率地说,“骗”字还真的不太雅观,不太好听。中文里与“骗”字同义的还有不少,比如“算计”、“蒙人”、“托儿”等等。记得央视春晚小品的“先驱”陈佩斯主演的一出话剧就取名为《托儿》。据说还挺受欢迎。

 

作为一个央视春晚小品每年的忠实粉丝,对于以上小品的编、导、演们,我真是充满了万分的尊敬与崇拜,他们确实给央视春晚,给全中国亿万电视观众带来了许多欢笑与快乐。否则,为什么几乎年年春晚都少不了赵本山、郭冬临、郭达、蔡明、黄宏等著名演员呢?

 

再说,我也深知,即便这些小品的题材内容确实与“骗”字有关,但主题思想并不是在鼓励行骗或提倡行骗,而是在鞭挞和批评现实生活里的招摇撞骗。其中,好些小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就是郭冬临在今年小品里所作的辩解---仅仅是“善意的谎言”。

 

但是,从央视春晚连年不断地看到种种以“骗”为题材的小品,笑过之后也就难免会引出一丝忧虑。

 

俗话说,“艺术作品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实生活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央视春晚是全中国老百姓大年三十引亢期盼的艺术佳肴,是全国艺术家们竭力想分一勺羹的艺术盛典,假如央视春晚小品的大部分题材都与“骗”字有关,究竟说明了什么呢?

 

一种可能是说明艺术家们的想象力过于贫乏单一,动不动就想用“骗”字作为创作题材,来博取观众的笑声;另一种可能则是说明欺骗行为在现实生活里大量存在,小品的创作者们确实是通过自己的现实生活看到或听到不少与“骗”字有关事情。

 

可不是吗?今年央视春晚的相声《不能让他走》据说就是改变自一件真实的事件--冯巩扮演一位见义勇为的好人,将被车撞倒的伤员送进了医院,却被伤员家属与医院职工误认为他就是撞人的肇事者,是在“迫不得已”地救人。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上当受骗太多,以致无法相信社会上还有真情尚存。

 

我离开大陆已整整二十年,对于大陆现状的了解大都通过网络。好像确实看到不少与“骗”字有关的新闻事件---赛场上的假球黑哨;商场里的伪劣假冒;司法部门的“钓鱼执法”;教育领域的剽窃袭抄;还有那些掺假的牛奶、伪劣的假药……或许,就是因为这些严峻现实,方才成为央视春晚小品创作者们的“创作源泉”吧?

 

说实话,无论是艺术家们的想象力过于贫乏单一,还是现实生活里确实充识着太多的欺骗行为,都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我倒宁愿以上这些只是我的“杞人忧天”与“无病呻吟”。所以,看完今年的央视春晚,我又不得不一次次地用郭冬临的那句精彩台词来提醒自己---“你心里能不能阳光一点儿”?

 

上述感慨,纯属本人的闲聊杂感,诸位不满,尽可砸砖。好在央视春晚还要年年举办,小品题材是否常常与“骗”字有关,诸位不妨拭目以待。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