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 您的浏览器已关闭活动脚本,开启后才可正常使用!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凡是去过美国首都华盛顿 DC的市中心的游客,相信对那些著名的纪念碑一定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华盛顿纪念碑( Washington Monument)、罗斯福总统纪念碑(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Memorial)。还有越南战争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建于 1982年)、朝鲜战争纪念碑( 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建于 1995年)等等。其中,除华盛顿纪念碑是一座独立的方尖塔之外,其他几个都由纪念碑与雕塑群组合而成。依本人愚见,似乎应译成纪念园。
2004年 4月 29日,一座新的纪念碑又在华盛顿 DC的市中心正式对外开放,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 National World War II Memorial)。准确地说,或许应译为二战纪念园。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二战结束六十年之后方才建筑二战纪念碑?为什么二战纪念碑的修建反而晚于越南战争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呢?
原因在于建造越南战争纪念墙时,朝鲜战争的老兵们提出也应建造朝鲜战争纪念碑;而在决定建造朝鲜战争纪念墙之时,又引起了二战老兵们的不满。为此, 1987年 12月经俄亥俄州众议员 Marcy Kaptur提案, 1993年 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公共法案 103-32( Public Law103-32),授权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 (American Battle Monulnents commission,简称 ABMC)在华盛顿 DC建立二战纪念碑。
所以,从时间上看,美国首都的战争纪念碑是按照战争爆发时间的先后倒着建造起来的。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吃败仗的越南战争先建碑;然后为打平手的朝鲜战争建碑;最后再建造打胜仗的二战纪念碑……从战争纪念碑的建造时间与顺序上,或许可以看出美国文化的某些有趣的特点。
二战纪念园于 2001年 9月开工, 2004年 4月 29日正式对外正式开放。一个月之后的国殇日( Memorial Day), 2004年的 5月 29日,二战纪念园揭幕典礼隆重举行。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二战老军人前总统老布什以及前总统克林顿等应邀出席。并有十七万二战老兵也被邀请参加了揭幕典礼。
(以上二张照片来自网络,非本人拍摄)
几天之后的 2004年 6月 6日,也就是著名的 D-Day六十周年纪念日,我与妻子也去参观了这一新落成的纪念园,并拍摄了几十张照片。以下便通过我拍摄的照片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二战纪念园的准确位置就在从华盛顿纪念碑到林肯纪念堂的一直线上,更加靠近华盛顿纪念碑一侧。整个纪念园成椭圆形,南北直径大于东西直径。
从二战纪念园向东仰视,可观赏到华盛顿纪念碑。
从二战纪念园向西眺望,可看到林肯纪念堂。越南战争纪念园与朝鲜战争纪念园就设立在二战纪念园与林肯纪念堂之间的凹陷地带。
从二战纪念园朝南远眺,越过潮汐湖( tidal basin)便可看到杰弗森纪念堂。反之,假如从二战纪念园朝北走,不远之处就是白宫。
整个二战纪念园占地 7.4公顷,呈中心下陷型,与古罗马的露天圆形剧场颇为相似。从整体上看,简约而很有气势,精致又不失内涵。
纪念园由五十六根十七英尺高的花岗岩石柱环绕成一个椭圆形院墙。五十六根石柱代表二战时期美国的五十六个州、托管地以及华盛顿特区。每根石柱上方悬挂着象征胜利的橡树叶花冠;石柱下部则由铁链互相连接,象征着美利坚的团结。
每根石柱的下部都刻有各州的名称。常常可以看到民众自发摆放的鲜花或其他纪念品。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美军是两线作战 ---西线战场抗击德国与意大利。东线战场则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所以,椭圆形纪念园的南北两侧各有一个拱形塔楼。北侧纪念亭上方刻有 PACIFIC的字样以纪念大西洋战场。而南侧的纪念亭上方则刻有 ATLANTIC以纪念太平洋战场。
拱形塔楼内的四根铜柱上站立着象征美国标志的雄鹰,钓起一个象征胜利的橡叶状花冠。塔楼内的地上则装饰着二战胜利纪念章。
(此照片来自网络,非由本人拍摄)
从南北拱形塔楼进入纪念园区,各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弧形坡道,便于残疾人的轮椅行驶。
纪念园中央建有一个大型喷水池,装有象征喜庆的音乐喷泉。两侧流水池的石台阶上刻有美军在欧亚战场上曾经参与战役的各处地点。在代表太平洋战场的水池边可找到刻有 “CHINA”的字样。记得曾从一篇资料上看到这样的数字 ---二战期间,日本空军的百分之一百;海军的百分之一百;陆军的百分之七十六都被美军所歼灭。不知以上数字是否准确?
除了从南北拱形塔楼可进入纪念园区之外,二战纪念园区的东西两侧也设有进出口。而主要出口则设在东侧的 17大道上。入口处台阶两侧的大理石墙壁上各镶嵌有十二块铜质浮雕,主题分别取材二战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纪念亭一样,北侧的十二块是纪念大西洋战场,而南侧的十二块则是纪念太平洋战场。
据说,代表大西洋战场的十二块浮雕分别表现了“租借法案” (Lend-Lease Act );“公债游行” (Bonds parade ); “飞机建造” (Aircraft Construction );“大西洋之战” (Battle of the Atlantic );“空战” (Air War );“伞兵” (Paratrooper );“女军人” (Women in Military);“诺曼底登陆” (Normandy landing );“坦克战” (Battle Tank );“野战医护” (Medics in the Field);“突出部之战” (Battle of salient );“易北河会师” (Elbe join forces )。
代表太平洋战场一侧的十二块浮雕则分别表现了“珍珠港” (Pearl Harbor);“征募 ” (Enlistment); “造船” (Shipbuilding);“农业” (Agriculture );“补给” (Supplement);“海战” (Naval Operations );“两栖登陆” (Amphibious landing );“潜艇战”〔 Submarine warfare ), “丛林战” (Jungle warfare ); “战地葬礼” (Battlefield funeral );“解放” (Liberation);“对日胜利日” (V一 J Day)。
纪念园东部入口处的两侧各建有一座石柱。上面分别刻有当时美国总统以及将领们的名言。比如,石柱的一侧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言辞“我们亏欠英勇儿女们的为国奉献是难以偿还的。他们赢得了我们永恒的感激之情。美国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 ”。
石柱的另一侧是罗斯福总统有关珍珠港事件的辞言 --“ 1941年 12月 7日,这个日子将作为耻辱被铭记 ……无论要用多长时间,我们必将战胜这蓄谋的浸略,拥有正义力量的美国人民终将获得最后胜利”。
还有一侧石柱上是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五星上将关于纪念阵亡将士的名言 --“他们象武装的兄弟一样,共同战斗,共同阵亡。现在,他们肩并肩地躺在了一起”。
美国有一种文化传统,那就是珍惜并纪念每一位牺牲或死难的国民。比如,越南战争纪念碑的设计分为东西两翼,每块大理石上刻有阵亡者的姓名,并标有记号( W1、 W2或 E1、 E2等等)。在纪念碑旁边的小亭子里面有厚厚的索引。根据每位死难者的姓名可以查阅到他的名字刻在哪块石碑上。
在奥克拉荷马的纪念碑以及五角大楼 911纪念碑上都刻着每一位死者的名字。在纽约每年举行的 911纪念仪式上,也要朗读每一位死者的姓名。但二战中阵亡的四十万美军官兵的姓名实在无法一一展示。所以,二战纪念园的东侧入口处耸立着一道石墙,称之为“自由墙”。
为悼念二战中阵亡的四十万美军官兵,“自由墙”上镶嵌了四千颗金星,每颗星代表一百名死难军人。无论军衔高低、职务大小,每一位阵亡将士都被浓缩进了这四千颗金星之中。水池前的石阶上刻有这样的字样 --“在这里,我们纪念自由的代价( Here we mark the price of freedom)”。
在参观二战纪念园时,我看到一些老兵们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之下前来瞻仰。也看到一些记者在采访参观者。
结束了对二战纪念园的浏览参观,我们向二战纪念园的西南方向走去,那里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纪念园区。在那里的一块石碑上刻着如下醒目的字样 --“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Freedom is not free)”。
我记住了这句话,并将它作为这一博文系列的标题。
照片摄于 2004年 6月 6日( D-Day六十周年纪念日)
文字写于 2010年国殇节前夕
备注:若想了解二战纪念园的详细情况,可浏览以下网站,那里的图像更加清晰,资料也更加齐全准确。
http://www.wwiimemorial.com/
http://www.nps.gov/features/nama/fea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