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西门庆三妾的名字是个谜(下) |
| 王清和
西门庆娶了孟玉楼做第三房,收了孙雪娥做第四房,把潘金莲早抛到脑后,两个多月没露面。潘金莲“每日门儿倚遍,眼儿望穿”,又用红绣鞋儿打相思卦,又托玳安儿捎信《寄生草》,寂寞空房,独弹琵琶。后来拔一根金头银簪子、安排酒肉,央求王婆亲自出马,在街上拦截到从构栏院出来,宿酒未醒、醉眼摩娑的西门庆,强托着来见潘金莲。
潘金莲先是埋怨西门庆“家中新娘子陪伴,如胶似漆,那里想起奴家来!还说大官人不变心哩” 。西门庆矢口否认,潘金莲立逼着西门庆赌毒誓,又把西门庆的新帽丢在地上。从西门庆头上拔下一根簪儿,并追问“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又撒谎道:“前日因吃酒醉了,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潘金莲将手在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孩儿也不信!”潘金莲见他手中拿着一把川扇儿,取过来迎亮处只一照,见扇上多是牙咬的碎眼儿,就疑是那个妙人与他的。不由分说,两把折了。
第八回的这段文字写得跌宕迂回,摇曳生姿。金莲满心高兴却又一腔委屈,故作嗔怪、撒娇使性,西门庆赌咒发誓、满嘴胡言,王婆在一边打圆场、劝解调和——诸人心理、形色,摹写得活灵活现,像是从纸里走出来,当场表演一段情人重逢、尽释前嫌的小品。篇幅较长,不抄录了,字里行间的妙处,留待读者自去品味吧。
这里只说“簪子”:
(潘金莲)一面向他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钑着两溜子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却是孟玉楼带来的。
顺手引出玉楼的簪子,既是用补遗法,补出“号曰玉楼”的出处;又是“千里伏线”,云雾蒸腾隐伏着日后的满楼风雨。
张竹坡此回的“回前批”,用了大量篇幅,解释“玉楼”的涵义、隐喻,“然则玉楼者,又杏花之别说也。必杏花又奈何?言其日边仙种,本该倚云栽之,忽因雪早,几致零落。见其一种春风,别具嫣然。不似莲出污泥,瓶梅为无根之奔也。观其命名,则作者待玉楼,自是特特用异样笔墨,写一绝世美人,高众妾一等”。并由此而联想、推演出其他人物的名字、命运等。他甚至很得意地说:“其前文批玉楼时,亦常再四深思作者之意,而不能见及此,到底隔膜一层。今探得此意,遂使一部中有名之人,其名姓,皆是作者眼前用意,明白晓畅,彼此贯通,不烦思索,而劝惩皆出也。”
此联的出处也有疑问。
明朝首位状元吴伯宗(洪武四年,廷试第一)《荣进集》卷二有《大驾春巡诗应制》一首:“君王马上索诗篇,杜甫诗中借一联。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看诗中的意思,在陪朱元璋骑马春游时,遇索诗而仓促间急中生智,从杜甫诗中偷了“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但杜甫集中却没有此联。
在宋代的《五灯会元》卷十九中有此联。元杂剧《曲江池》有:“家家无火桃喷火,处处无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西湖三塔记》有:“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清平堂话本》)。《水浒传》第一百零一回:“上苑花开堤柳眼,游人队里杂蝉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既然《金瓶梅》是由《水浒传》敷演而来,我们不妨认作此联亦是出自《水浒传》。
——节选自《四两拨千斤:一根簪子有妙用》
三個女人五張床
《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活
请查看:
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html/34/n-7934.html
《金瓶梅词话》最新校点足本(二册)
请查看:
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html/66/n-8266.html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