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不少人会听过“食在广州”这句老话,那是人们对广州美食的褒扬,不过仅仅是切合某一个时间段的描述。说到“舌尖上的中国”历朝历代的美食之都,难道少得了不易居的长安,六朝金粉的金陵以及烟花三月的扬州吗?“食在广州”这句话产生于“万国客商通互市,二洋文化着交流”的历史时期,如今大江南北,不同地域,不同风味的酒楼食肆此伏彼起,各擅胜场,交相辉映,广州人决计不会托大说什么“食在广州”这样的话。 不说粤菜属于八大菜系之一,因而至今在中国的美食地图中仍然占有一席地位,即便是大众消费层面的茶餐厅和经营“粥粉面饭”的店铺,也有一些历久不衰的传统美食。茶餐厅以西式餐点为主题,所供应的不外乎奶茶、咖啡、三文治;通心粉,意粉和牛排之类餐食。粥粉面饭则是望其文而知其意,无须赘述,然而其中有两样餐品值得挑出来说说,那就是“生滚粥”和“煲仔饭”。
“滚”字 在粤语中可以用来形容液体的物理形态,那就是沸腾的意思,譬如水烧开了广州人会说“水滚啦”。由此还产生了一句俏皮话“滚水渌脚”,形容人着急慌忙的状况,有如被开水烫了脚。“生滚粥”是把生鲜食材放到稀粥里烫煮,食材可以是猪牛羊等肉类,也可以是鱼虾螃蟹等海鲜河鲜。店家把大锅煮就的稀粥舀到小锅里,按顾客的要求把食材放进小锅煮熟,然后加上姜丝葱花,炸花生米和炸薄脆,一碗香气扑鼻的“生滚粥”就完成了。
“煲仔饭”除了必须用“煲仔”,也就是小锅之外,最讲究的是水与米的比例以及煲煮的火候。“煲仔饭”的食材以各种肉类为主,如排骨、凤爪、腊味、牛羊肉、鸡块等。有些店铺也供应蚝仔、蛤蜊、鳝鱼煲仔饭,但比例不大。
这次回到广州,发现住家附近开了一家煲仔饭专门店,号称“专注煲仔饭三十年”。煲仔饭是我喜爱的餐品之一,自然是要试试其功力。这家店的可选饭品不算多,以鸡、牛、猪、排骨为主,交叉搭配出十几样饭品,还有一些小吃,则明显是面向年轻的消费族群。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家有炖汤,买一份煲仔饭,加九元就可以有一盅花了三个小时以上炖出来的广式老火汤。
我那天点了一份姜黄鸡块搭土猪肉饼饭,加上一盅虫草花炖乌鸡汤。下单后不久,服务员把炖汤送上,并提醒我小心烫。炖汤由一个圆筒状的不锈钢容器装着,外面加了一个竹编的长圆篓子,起隔热的作用。汤确实很烫,一时入不得口,闻着那香味倒是不错,待其热度稍退,喝起来的确是老火汤的味道。饭店关于其煲仔饭的描述是“生米猛火”煮就,所以下单后要过十五六分钟,顾客所点的饭才能上桌,让顾客边喝汤边等,不失为好的安排。
煲仔饭上桌的时候,首先在颜色的搭配上就令我有好印象。陶制的敞口小锅呈暗褐色,由于直接受火,锅体非常热,所以锅外也有一个竹编的小篓子兜k着,竹篓子是淡黄色。煲仔饭的内容分三层,最下层是米饭,中间是鸡块和肉饼,最上一层是另外烫熟的青菜,青菜翠绿油润,与陶锅竹篓的颜色互相呼应,使我食欲大振。坦白说,鸡块和肉饼的味道只是中等水平,唯独那米饭真是做得好!经过浸泡的丝苗米,在厨师的火候控制下,把水分完全收干,因此饭粒互不黏连,达到俗称“虾仔饭”的境界。“虾仔饭”是部分广州人所钟爱,恰如外省籍人士中对粢饭团的感情。肉类食材的调味料渗入米饭之中,米饭也就有了肉味,如果嫌淡,可以浇上店家调制的酱油。那酱油也有讲究,最好是用优质的酱油来调制,假若酱油的档次不高,那是要扣分的。这家店的酱油还不错,是中上水平。令我最为满意的是煲仔饭略显焦黄的锅巴,咬几口嘎嘣脆的锅巴,喝一口老火汤,那种美滋滋的感受真不足为外人道。 一顿饭吃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当时店内坐得有十几个人,不满座,不过外卖小哥进进出出,看来生意还是蛮好。依我所见,若能保持水平,估计这家店的前景不致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