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8 19:28:02 |
|
|
今天又找出几首识发去声的例子, 还包括乾隆的一首:
山水画(元·龚璛) 窍于山川载神气,开辟而来画何异。 无隐乎尔观尔志,子敬为子敬敬识。
仇英碧梧翠竹图(清·乾隆) 石泉窈以清,梧竹复修翠。诛茅为小楹,延得青山致。 幽人兀然坐,开卷默而识。仿佛沂水风,吾与点也意。
华林寺(清末民国初·陈肇兴) 言寻越王山,忽逢华林寺。绀殿郁崔嵬,金紫迷人醉。 历历阶前松,千年抱空翠。无诸昔建国,故址犹堪识。 霸图一消歇,香火归初地。鸣禽带梵音,寒蝉悦禅意。 坐啸来清风,溽暑忽全避。日暮数声钟,满山黄叶坠。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20:40:25 |
|
|
鸟姐, 写了首倒犯, 没敢发, 还是先放几天自己改改再说吧。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7:14:53 |
|
|
倒犯?我也是迷迷糊糊的,没自己的看法。最多只能照本宣科。要不你来?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6:08:49 |
|
|
鸟姐, 你在一篇博文里提到“倒犯”, 恰好我在学“犯”字词, 有倒犯, 侧犯, 花犯, 玲珑四犯, 尾犯, 渡江云三犯, 但我始终没理解, 这“犯”如何理解。 你能说说吗? 谢谢在先。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5:45:16 |
|
|
不敢,我是半桶水水平。 对汉语而言,魏晋时代属于上古汉语,唐宋属于中古,发音一般变化比较大。 当然这里涉及到具体的字,变化如何,那就得具体考证了。 意一般是去声,值一般是入声 --- 照中古韵。如果上古时代发音也差不多,那么只能说,此诗按照唐宋时代近体诗的标准,是韵部混用的。唐宋时代这样的诗词少见,但是乐府时代却不一样。例如木兰诗,平仄混押的现象比较明显,但是在唐宋时代,这就是忌讳。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5:40:49 |
|
|
女王好词, 赞!
只“独好”的独字出了, 没想好用啥字能代呢。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5:35:02 |
|
|
其实“识”当去声用的例子有不多, 最早在魏晋就有卢谌的一首诗把“识”字当去声。
纤质实微,冲飙斯值。谁谓言精,致在赏意。 不见得鱼,亦忘厥饵。遗其形骸,寄之深识。
明朝的陈宪章的诗是这样的:
扶溪作饭江门吃,五峰丈人予未识。何当坐我五峰前,共对梅花说周易。
哎, 不纠结了, 大概作为去声也没大的错。 只怪我们的大科学家太严谨了。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4:35:53 |
|
|
这些都是入声韵啊,所以这恰好说明你最开始列举的黄庭坚的诗,易、识都是入声。 一般识只有当“志”的通假字时才是去声,通常是入声。
我还是觉得你押韵有误。不过这无伤大雅,希望别介意,说不定我还说错了。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4:07:46 |
|
|
岳阳别李十七越宾(唐·王昌龄) 押陌韵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弹琴收余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小洲渚联,澹淡烟景碧。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续古诗十首 其一(唐·白居易) 押陌韵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 伶俜独居妾,迢遰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 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坼。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 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
杂歌谣辞 步虚词(唐·高骈) 押陌韵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
诗三百三首 其二(唐·寒山) 押陌韵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旅中杂兴五首 其二(宋·赵蕃) 押陌韵 旧雪固已多,新雪翻增剧。立春已涉五,太昊犹辟易。 长安有羁旅,无以度朝夕。所愿见白日,归舟泛深碧。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萱草(宋·梅尧臣) 七言绝句 押陌韵 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 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
|
|
|
作者:queen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4:07:10 |
|
|
“态度决定一切!”主动与被动天壤之别。
俺主动和诗一首。
《江亭怨》石林望峰亭
攀上借高远眺, 飞角向天谁造? 险路峭山间, 和煦风光渺浩。
挽手并肩趣妙, 旭日东升霞照。 思绪万千篇, 最是人间独好。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4:02:12 |
|
|
算了,懒得折腾了。你折腾明白后,将结果告诉我一声...:)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3:57:21 |
|
|
是啊,但是这不能说明相识的识,可以是去声啊。看这个: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写周易。 这里不识的识,就是不相识的意思,易和只,这里都是入声。 易什么时候是入声什么时候是去声,我没弄明白,容易,肯定是去声;表示变化的易,肯定是入声。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3:48:59 |
|
|
易 【去声4寘】〖容易〗 【入声11陌】〖变易〗 识 【去声4寘】〖记〗 【入声13职】〖知识〗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3:31:32 |
|
|
相识的识是入声,肯定是没错的。这个没疑问。 疑问: 1) 相识的识,这里可否发去声 (我一直觉得不能,但是你这里的例子让我动摇了) 2) 黄的诗中,“开易”的易,到底是去声还是入声。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3:26:40 |
|
|
OK,没见过这诗。易也可以是去或者入;这里易应该是个去声 (名词),所以识也应该是去,才能说是押韵。 一直认定相识的识是入声,难道相识的识,可以有两种读法?很奇怪。Mark,暂且存疑。 谢 example。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3:02:42 |
|
|
请看诗例: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心适堂(宋·黄庭坚)押寘韵
一屏一榻无俗尘,左置枯桐右开易。 重门不闭谁往还,明月清风是相识。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2:52:59 |
|
|
去声的识,其实就是“志” (日志,记录的意思) 的通假,但是你这里是“相识”啊,自然是入声,不会是去声。 个见,供参考...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2:05:02 |
|
|
先谢谢鸟姐。
识有两发音, 在词林正韵里, 入声【十三职】和3部仄声【四寘】, 发音为"记"。 而本词采用此词林正韵3部, 那肯定是没有出。 |
|
|
|
作者:紫荆棘鸟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1:35:07 |
|
|
韵“识”得商榷啊,Sorry,得从严要求。 新韵“识”是平声,词林正韵是入声。若醉字押韵,则应该是依词林正韵,但是这些韵字都是上声和去声,识不是。上声去声可通用,入声是另一类,所以识字失韵。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1:26:20 |
|
|
老冬非也!
有人偷偷看, 不说, 很危险;
俺这是明里看, 看了还写。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1:21:17 |
|
|
|
作者:老冬儿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1:15:32 |
|
|
|
作者:queen |
|
留言时间:2013-08-07 10:57:29 |
|
|
俺不笑,俺要坚持住,坚定地站在两由博一边。
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银就是无银吗,有啥可笑的,更不容质疑。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9:40:26 |
|
|
|
作者:绿岛阳光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9:29:29 |
|
|
心虚呀!啥啥那掩耳盗铃是啥意思?为啥专朝穿裙子的看涅?哈哈!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9:10:04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9:07:36 |
|
|
那当然了, 雪豆那是主动掀, 俺这是被动看, 差异太大了。 |
|
|
|
作者:queen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9:05:03 |
|
|
|
作者:碧海蓝天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8:51:16 |
|
|
|
作者:两由之 |
|
留言时间:2013-08-07 08:32:31 |
|
|
乱说, 俺这是爬石林望峰亭时, 风太大, 会把裙吹起, 路很陡峭, 不看美腿都还得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