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多思的博客  
既然上帝赋予每人一个脑袋,或许就是为了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https://blog.creaders.net/u/321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2010-01-29 05:18:43

常常听人说起“主流社会”,也常常看到一些文章谈及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感叹。说实话,我至今也没弄明白,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怎么样才算是“融入主流社会”?只是有些杂感,随便闲聊几句。

 

 

近年来,或许是被金融风暴吓怕了,几位好友先后“投身”美国联邦政府---两位好友先后进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负责退伍老兵们的医疗、福利等诸多权益;一位好友进入美国财政部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还有两位好友先后进入了美国国土安全部。其中一位是某国际机场海关的动植物出入境检疫官员,整天身穿制服,头戴大盖帽,腰里挎着手枪,神五神六的。另一位更牛,进入美国核电站管理部门,三天两头前往美国各大核电站检查国土安全……

 

这些朋友是否已经“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了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未必清楚。说来也真的很奇怪,这几位好友全都是长身体时遭遇“自然灾害”,长知识时遭遇“文化革命”的一辈儿。而且这些好友在大陆都没有机会进入正规的名牌大学,全都是从“夜大”、“业余工大”、甚至仅仅是大专毕业,真不知道他们在大陆是否曾经“融入主流社会”?即便来美国之后,他们也没有进过青藤名校,更没有读过什么博士,只在一些名不传经的大学里拿了个普通的硕士。我猜想,这些五十开外的“老帮菜”即便现在回到大陆,恐怕也很难当“海龟”,只能做“海带”---据说现今大陆的招聘单位都有年龄和学历方面的严格限制,甚至还有容貌与性别方面的特殊要求呢……

 

我将这些朋友的就职消息告诉我的那些“老美”同事们,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大概认为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岂能让“老中”们“霸占”。可人家“老中”已加入了美国国籍,你的祖上不也是来自亚、非、拉、欧吗?更不用说这些联邦政府的职位都在网上公开招聘,有本事你也可以去自由应聘,公平竞争啊!

 

假如这些“老帮菜”们算是已在美国“融入主流社会”了,那么我敢说大概没有几个国家比美国更加开放,没有几个国家的“主流社会”比美国更容易“融入”了。试想一下,哪个国家会把如此重要的部门职位让“老外”们“融入”呢?

 

 

虽然真的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但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似乎“主流社会”应该不同于“上流社会”,是否“融入主流社会”也应该不仅仅按照经济收入的高低,而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认同,包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否与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相吻合等等。也就是说,是否“融入主流社会”应该与个人的收入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我所在公司里有六、七位工程师,共同主持一个软件开发与网页设计小组,其中没有一位出生在美国,全是来自大陆、台湾、越南、印度或白俄罗斯的第一代移民。我不知道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新移民们是否也有“融入主流社会”的困惑。而那些使用我们这些“老外”们设计的软件网页的具体用户们几乎都是出生本土的“老美”---“老外”工程师们每人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老美们则挤在“cubicle”里;“老外”上班时间很自由,甚至可以在家里上班,工资收入也比较高。而那些“老美”则规规矩矩地来公司兑现八小时工作制,工资收入也比较低……说不定那些出生本土的“老美”们还在埋怨自己遭受排挤,无法跻身“主流社会”呢!

 

我觉得,开创软件与使用软件只是职业不同、社会分工不同而已。虽然开创软件的比使用软件的收入高、待遇好,但我并不认为开发软件的就算“主流社会”,而使用软件的则属于“支流社会”。否则,岂不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吗?现如今美国正面临金融风暴,据说失业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假如失去工作就意味着被迫“退出”了“主流社会”,这样的“主流社会”岂不是过于势利和冷酷了吗?还不如敬而远之。

 

 

假如自认还没有“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就尚处于“支流”。可没有“支流”,又何来“主流”呢?就好比长江主流就是由好多支流汇拢而成。在它们浩浩荡荡汇入东海之际,谁在乎哪些水分来自嘉陵江?哪些水域又来自汉江或赣江呢?

 

我在多元组合的魅力一文中曾经写到,没有个体也就没有了整体;没有单一也就没有了全部。在美国这种“多元组合”的社会里,几乎所有的种族都只是“支流”。假如说人口数量大就是主流,那么即便是美国人口里占多数的白人,实际上也是由很多不同种族汇合而成的。他们的祖先也是分别来自俄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或欧洲其他小国。更何况,据说西班牙语裔的出生率远高于白人,人们预测,若干年之后,美国的西班牙语裔的总人口很可能会超过白人。假如以人口数量多少来衡量主流或支流,那么有朝一日白人恐怕也会在美国成为“支流”。

 

我曾在一家犹太人开设的公司从事IT工作,这家公司从联邦政府拿到一个长期合同,日子过得挺滋润。但几年之后,情况突然发生变化,为了照顾和保护少数族裔的权益,联邦政府的某些合同只能与少数族裔所拥有的公司签署。我那犹太裔的公司老板自然不想轻易抛弃到嘴多年的“肥肉”,不得不放下身段为自己找来个“继父”---由啥事也不需要干的“继父”(少数裔所拥有的公司)与联邦政府签署合同,犹太老板拥有的公司沦为“儿子”,降格成了“subcontract”。我猜想,那位犹太老板或许也有被“主流社会”所抛弃的遗恨吧!

 

 

既然还没弄清什么是“主流社会”,或者自认为尚未“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干脆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通俗一点儿讲就是“主人公”精神---在一个国家生活,犹如迁入一个社区或进入一家公司。虽然自己不是社区股东或公司老板,但自己的生活是与社区、公司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公司业务发达了,自己才有升迁加薪的可能。社区建设好了,生活才能快乐,社区的住房才容易保值升值。所以,尽心尽力地为社区的美好或公司的强盛献计出力才是上策。反之,假如你觉得自己在该公司不受重用,自然可以改换门庭;假如你觉得社区生活品质下降,你也尽可以自动搬迁。

 

总之,要想成为“多元组合”中的一元,就要使自己成为像模像样的“一元”,而不是“一角”,甚至“一分”。关心影视娱乐的观众大概都知道美国影视界三项最重要的奖项分别是奥斯卡奖、艾美奖与金球奖。其中奥斯卡奖(Academy Awards)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选颁发的,说奥斯卡奖代表着美国影视的“主流”绝不为过吧。金球奖(Golden Globe Awards)则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Hollywood 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HFPA)颁发的。具体来讲就是由九十多位外国新闻媒体的记者(其中約三分之二为兼职)投票产生。无论从媒体的数量与影响来说,都只能算作“支流”吧。而金球奖的颁发却抢在奥斯卡奖颁奖之前,甚至常常被称为奥斯卡评奖的“风向标”。可见“支流”的强悍也甚为可观,竟然将“主流”的风光夺去了大半!

 

肯尼迪说过一句名言,“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假如将这句话语稍作改写,或许就可以变为“不要问你们是否已经融入主流,而要问你们自己能为主流做些什么”。

 

假如来自大陆、香港或台湾的华裔还要整天互相指责,假如同是来自大陆的华人还要为了自己是上海人、北京人或其他地方人而互相瞧不起,怎么才能“融入主流社会”?怎么才能让其他“支流”瞧得起咱们呢?

 

“万维网”上的米笑先生写了一篇原来香港人是这样看大陆移民的。非常生动。我不知道文章所说是否有代表性?但是我猜想,假如真的沾染了文章中所列举的某些特征,“融入主流社会”或许也就会更加艰难了。

浏览(4641) (2) 评论(2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懒姑娘 留言时间:2010-02-28 04:37:50
多思
你说: 我的文字全是上班无聊解闷时胡乱写就的。多次承蒙你的鼓励,也算没有亏待老板的薪水.

说得太好了,真想和你握个手.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2-07 09:32:59
dingdong,感谢你的留言。

说实话,连我自己都讨厌自己的文风。原因就是你说的那样--缺乏“接触前沿思潮”,不够“独辟蹊径”,论点缺乏“个性”,文章缺乏“新意”。大学里我是写作课课代表。虽然我的写作成绩很不错,但每次交作业时,我都会对写作课老师坦诚地说,我觉得这篇作业有哪些缺陷。看完我的作业之后,老师说你对自己的分析很正确,为什么不能自己加以修改呢?

原因或许是“文如其人”---写作风格受个人性格、经历、学识等等方面的影响很大很大。我严重存在着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想象力不够丰富等致命缺陷。但这些毛病确实是很难改变的。

比如,我非常欣赏也非常羡慕“星辰的翅膀”的写作风格,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而我的写作风格基本总是平铺直叙,层层递进,属于一种“线性思维”。可我怎么也学不会他的风格。所以我曾告诉他,假如我对自己的文笔有足够的自信,当年我就不会选择出国。

或许你会质问: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舞文弄墨呢?假如你看了我“开博于母亲的提示”一文,大概可以了解我的情况--我的很多文字都是当初写给母亲看的,为的是帮助她减少孤独与寂寞。再说,我上班时常常有许多空闲时间,几乎我所有的文字都是上班时写的,为的只是消除无聊,打发时间。

以上所说都是我的真心话。不是为了自我辩护,只是为了坦诚自己的局限。我完全理解你的好意,也会尽量去改进自己的文风。但愿能够减少你的失望,这也是我自己本身的期盼。

对于你的留言,再次深表感谢!
回复 | 0
作者:dingdong58 留言时间:2010-02-07 04:22:48
看了多斯文章,观点明晰,行文流畅,风格平易,不错。一点小建议:请多多独立思考,接触前沿思潮,独辟蹊径,论点须个性有新意,不要炒别人嚼过的冷米饭,费时费力不讨好。您的平实规范的风格确有大家风范,一点建议,实在希望你好上加好。
回复 | 0
作者:含蓄 留言时间:2010-01-30 19:50:09
多思,你的建议好,我又开了一个博客,起名“含蓄”,这次没问题了,一切都正常了。多谢。
回复 | 0
作者:寒冷 留言时间:2010-01-30 11:08:43
说急也不急,几年前就想开博了,一直犯懒,手懒脑子更懒,直到今日,才感觉动脑的迫切;说急也急,开了博,里面是空的,让网友空点击几十次了,挺不好意思的。
再给网管发个信吧。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30 05:55:05
寒冷,怎么会呢?我在我的博客里,点击你留言的名字,立刻展现你博客的主页,然后我在你博客主页左侧输入我的用户名与密码,立刻进入我博客的主页,这样看来好像没有问题啊!但是,当我点击你博客主页上的“查看我的个人资料”,就会出现Not Found的字样,看来确实有点问题。

等候网管回信通常要三五天,假如你急于开设博客,不妨重新开设一个新的。

非常赞同你的看法,“主流社会”的确很难定义,而“主流文化”就清晰多了,无非就是大多数所关心的事情。很多时候确实“不是他们不欢迎,而是我们不主动”。
回复 | 0
作者:寒冷 留言时间:2010-01-29 21:28:00
错字,应该是“一向”。
这里怎么没有修改的功能呢?
回复 | 0
作者:寒冷 留言时间:2010-01-29 21:11:04
多思,多谢你的帮助。文章写得很好,讲得很在理。“主流社会”的确很难定义。今天参加了一个教会聚餐,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这个群体里有白人,有黑人;有富人,有穷人;有亭亭玉立的,也有残疾痴呆的;有西装革履的绅士,也有牛仔布鞋的打工仔。他们融合在一起,应该就是“主流社会”了。而我们所说的不容易“融入”,我想应该指的不是其中的某种人,而是他们的“主流文化”。我在他们中间,论经济社会地位,应该是佼佼者了,但是总感觉佼佼不起来,反倒像个第三世界,第四世界的边缘人,要被人照顾,原因就出在不同文化上。要想进入他们的圈子,我发现,不是他们不欢迎,而是我们不主动。他们一项很热情,经常怕你被晒,主动跟你攀谈,而我们所谈的话题很少,搜肠刮肚找话说,说来说去就说到中国饭了,好像非要拉别人进入我们的主流文化似的,得让别人迁就自己。正像你说的,“主动意识”很重要。
按照你说的办法,我又试了几次,还是打不开。我真服了,世上还没见过这么笨的呢。难道就我一个博客有这问题吗?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19:28:17
寒冷,在你博客首页左上方的空格里输入你的用户名与密码,再点击“登录”。然后再点击你博客首页上的任何标题(比如“发表日至”、“控制面板”),就可以展现特定的界面。按照我的经验,给网管去电子邮件之后,通常都要三五天之后才会回复。你千万不用着急,祝你成功!周末快乐!
回复 | 0
作者:寒冷 留言时间:2010-01-29 15:58:19
这么多跟贴啦,想插嘴,可还是没腾出功夫来,要说的话恐怕都快被大家说完了。原谅走个题,我的博客怎么打不开呢?点击“发表日至”、“控制面板”,出现的都是Not Found。给网站打过电话,没人接。给网管发过邮件,没人回。只好在这里请教各位了,您们是怎么在博客上发表文章的呢?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14:05:50
米笑,你的那篇文章真的很生动,而且发人深省。我也推荐给了我的友人们。谢谢!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13:56:40
pearl,欢迎你这位最初的“启蒙者”加入讨论。正如我在答复昭君的留言里所说的那样,当时确实是因为看了你的那篇文章之后,有些闲话想聊才动笔。但仅仅写了几段却未能继续写下去。主要原因是始终感觉缺乏一个有力的论据来说明“少数”的“支流”也能影响“主流”。

前不久举行的金球奖授奖让我突然想到:一个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九十几位兼职的外国记者,居然每年都在美国的娱乐界整出那么大的动静,这不是最好的例子吗?于是才勉强完成了此文。

没有主动在文中提及你的文章,主要是怕有“批驳”的嫌疑。可昭君偏偏点穿了其中的联系,我也就只能“坦白交代”。真是非常感谢你那文章的启发以及昭君的热忱。
回复 | 0
作者:米笑 留言时间:2010-01-29 13:55:58
多思,谢谢你提到我的博文。我在参加一个国家会议的时候,有位国内代表问我同样关于主流社会的问题。我指我同行的外国人问他,他们参加会议的费用都是我出的,你说他们是主流社会,还是我是主流社会?
据我看,社会只有层次,没有主流和支流之分吧。
回复 | 0
作者:pearl 留言时间:2010-01-29 10:56:47
抱歉,上边打错字了. :) "公子" 应为"工资". 赫赫.
回复 | 0
作者:pearl 留言时间:2010-01-29 10:54:49
哈哈,非常谢谢多思和昭君! 看到自己的小文能够参与思考和讨论,我觉得很荣幸! 本来已经很久很久不写了, 但是觉得这里很好, 大家水平很高,讨论气氛也平和,又开始写写东西,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果然如此!

多思, 你的文章我仔细看了,说得很全面. 回想我写的那个, 把融入主流社会的条件只限于经济基础,确实是太片面了. 真正的融入,的确要有一个对于当地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可, 否则永远都是一个外来户. 在经济上,我们的融入是不难的.专业人士居多, 公子可以很快就达到一定的水平. 但是,精神上层面的融入就难了,这需要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 所以,有些移民,如果始终不能认同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就永远不可能融入主流社会.不过,这也是个个人选择的问题,强求不得. 这也是我前些日子小文的观点.

以后希望多多看到你的文章!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10:37:36
Beaubien2010,感谢你的参与并“多嘴”。

Pearl的文章里涉及到好多话题,大多数我都能接受或赞同。只是对是否融入主流社会"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太赞同。在我看来,“主流社会”或许应该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整体常数,意味着绝大多数人所赞同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而职业或收入则是个体的变量,其中所蕴藏的变化太多、太大、太快。仅此而已。
回复 | 0
作者:Beaubien2010 留言时间:2010-01-29 10:16:53
本不想参合到这些“大题目”来,可多思对这个主题的透彻分析,也不得不想多嘴“几句:首先,我和昭君一样非常赞同”是否“融入主流社会...,而是指精神层面的认同,包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否与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相吻合"这个观点。就像中国有句古话“入乡随俗”,到了别人的地方,就应该尝试适应这里的人土风情,生活习惯,甚至兴趣爱好。就像我所住的城市,几乎80%都是ice hocky(冰棍球)的爱好者,不管是工作单位,学校或茶余饭后的话题都离不开这个。像我们这些从没有接触过这项运动的“老外”,有时候就只能傻傻乎乎的听着。虽然我在这呆了10年,还是对这个提不起兴趣,但儿子听到同学关于冰棒球明星的讨论,也会回来问我,我也会上网帮他查查资料,周末带他到附近的arena看看一些业余球员的训练。说这些只是想表达一个主题,要想别人接纳你,首先你要放开让别人接纳。
至于经济方面的收入,我还是同意“Pearl" 的说法(还没有拜读,只是根据大家的话语猜测)。我本人不属于”拜金主义者“,这个在我的下篇文章会提到(别介意在这里买”广告“),但经济收入会影响你”进入主流“的进程。而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阶层观念(即所谓的社会主流),不管你愿不愿意去面对和接受。
回复 | 0
作者:寒冷 留言时间:2010-01-29 09:12:35
不知道能不能贴上来,先试一下,然后再发言论。请原谅。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08:16:53
昭君,不瞒你说,我写此文也是因为去年看了pearl的文章之后引起了一些感想。

我很赞同pearl的的某些观点,包括融入主流的一些方法(参加义工,服务社会等等),也包括你在留言中提及“融入主流文化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不要为了‘融入’而丢掉自己的价值和传统,但也不能为了固守自己的价值和传统而对当地文化不屑一顾,自成一体”。

但我不是很赞同pearl文中另外一些观点。比如“是否融入主流社会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收入不达到一定的水准,很难进入一定的社会阶层。主流社会,更多的是由当地的中产阶级组成的社会层体。当收入达到了这个阶层的标准,才会有进入这个社会团体的可能。”

这也是我想写此文的初衷,再次感谢你的热忱。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9 08:00:04
Want to share with you another article on this topic by Pearl, in case you did not read it before:
http://blog.creaders.net/pearl/user_blog_diary.php?did=51298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07:55:02
欧阳,谢谢留言!

看过你很多文章,非常喜欢。我的观点与你一样。我写此文的目的也就是认为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融入主流”--“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做出贡献,过得充实愉快,就行了”。

这一文章也在“五味斋”刊载 ,一位网友留言说“有份好工作,耗子、车子、孩子,各色人种的朋友就是主流社会了。注意:各色人种的朋友是一个必要条件,缺了不行”。另外一位网友反问到“是老中这么认为吧?问问老黑有没有这必要条件”。

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主流和财富有密切关系。一言以蔽之,主流就是钱加朋友圈。当然朋友也要是主流,大家就主一块儿去了了。”

看来真是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很有意思!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1-29 07:42:56
同意你的看法。美国本来就是多元社会,刻意去追求“融入主流”没有意义。即使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其实生活也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做出贡献,过得充实愉快,就行了。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07:39:12
Rondo, 非常赞同你的看法。虽然我真的不太了解,什么才是“主流社会”?怎样才算“融入主流社会”?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作为个体(或者说个人)似乎还比较好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做自己该做的,也去体查什么是该做的”。而作为华裔这样一个“个体”,似乎就比较艰难,原因恐怕还需自身反思。
回复 | 0
作者:Rondo 留言时间:2010-01-29 07:10:48
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说法很好。做自己该做的,也去体查到什么是该做的,包括入乡随俗。好文。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1-29 06:05:29
昭君,感谢你常来“赶早市”。刚给“又一蛮夷”留言,我的文字全是上班无聊解闷时胡乱写就的。多次承蒙你的鼓励,也算没有亏待老板的薪水。周末快乐!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0-01-29 05:28:03
"虽然真的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主流社会”,但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似乎“主流社会”应该不同于“上流社会”。是否“融入主流社会”应该不仅仅按照经济收入的高低,而更多的是指精神层面的认同,包括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是否与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相吻合等等。也就是说,是否“融入主流社会”应该与个人的收入高低没有必然联系"。

Agree.

"既然还没弄清什么是“主流社会”,或者自认为尚未“融入主流社会”,那么干脆强化自己的“主体意识”。"
"假如来自大陆、香港或台湾的华裔还要整天互相指责,假如同是来自大陆的华人还要为了自己是上海人、北京人或其他地方人而互相瞧不起,怎么才能“融入主流社会”?怎么才能让其他“支流”瞧得起咱们呢?"

Agree even more:)!!!!

Thanks for another insightful and enlightening article!!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多思
注册日期: 2009-12-14
访问总量: 326,81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秋日感恩
· 夏日梦想
· “爱”的“本质”
· 湖畔风情
· 闲话“左、右”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呼唤“真诚”
分类目录
【“制”在人为】
· 浅析美国的公共图书馆
· 浅析美国居民的“废物”处理
· 浅析美国的体育赛制
· 浅析美国的学校教育
【随笔漫谈】
· 漫谈美国的电视广播
· 漫谈“生命共同体”内的“批判式思
· 漫谈“批判式思维”与“建设性思考”
· 漫谈“融入主流社会”
【魅力四溢】
· 足球的魅力--兼谈决定胜负的各种
· 业余体育运动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
· “多元组合”的魅力
· “分享”的魅力
【奇谈怪想】
· “爱”的“本质”
· 闲话“左、右”
· 呼唤“真诚”
· 鉴赏“秘诀”
【杂感闲聊】
· 万维博客的“木村阳一”
· 从“外来词”说开去
· 闲聊“网络礼仪”
· “用脚趾头想”靠谱吗?
【艺海漫游】
· 浅谈音乐剧
· 大片的份量来自何方?
· 笑声过后--浅析春晚小品的选材
· 艺海漫游的“导航坐标”
【海外影视】
· 浅析美国影片产销的商业化倾向
· 南韩影片《太极旗飘扬》带来的反
· 日本影片《入殓师》带来的震撼
· 韩剧《爱丽丝》让人刮目相看
【热忱推荐】
· 热忱推荐电视剧《永不回头》
· 热忱推荐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
· 热忱推荐几位“业余作家”
· 热忱推荐电视剧《小姨多鹤》
【养儿育女】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四)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三)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二)
· 给年轻家长的一点儿建议(一)
【自由代价】
· 自由的代价(三)日裔美籍国民纪
· 自由的代价(二)D-Day纪念园散
· 自由的代价(一)二战纪念园散记
· 找寻心灵的“自由”
【浮光掠影】
· 夏日梦想
· 湖畔风情
· 浮光掠影西雅图
· 浮光掠影看哈佛
【往事点滴】
· 秋日感恩
· 春光无限
· 怀念秋天
· 开博于母亲的提示
【他山之石】
· 巴非特与盖茨联合答问(ZT)
存档目录
2010-09-07 - 2010-09-28
2010-08-03 - 2010-08-31
2010-07-12 - 2010-07-27
2010-06-03 - 2010-06-10
2010-05-06 - 2010-05-27
2010-04-01 - 2010-04-30
2010-03-01 - 2010-03-26
2010-02-01 - 2010-02-26
2010-01-01 - 2010-01-29
2009-12-15 - 2009-12-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