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就有很多,有个数学网友列举的一大成就是中国人口迅速增加, 被他称之为毛泽东阶跃, 当然会有人说全世界人口都爆炸性增长,中国不是独一无二。
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 解放前平均寿命35岁以下, 现在平均寿命是76.8岁。有人又蹦出来说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是因为青霉素,因为世界其他地区平均寿命也大幅度增加。 所以毛泽东阶跃乃是毛泽东运气好, 正好赶上青霉素大规模应用。 毛泽东阶跃应该叫青霉素阶跃。
我自然可以说青霉素发明事可见用文字定性争论是得不出结论的, 我贴一张图出来。 这张图对比了古巴与美国,中国与韩国和印度的平均寿命对比。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60年代远远低于韩国, 韩国大概54, 中国43, 相差10岁。 但是60年代-70年代发生了一个飞跃, 在1966年就超过了韩国。 如果是青霉素的作用,那么韩国为啥没有保持其领先优势,反而被中国超越了? 如果是青霉素的作用, 印度人也在同时期使用青霉素啊, 为啥印度没有出现同时期的青霉素阶跃? 全世界平均寿命基本上是逐步增加的, 没有出现毛泽东阶跃, 60年代古巴平均寿命低于美国, 在1972年左右赶上美国,算是一个阶跃, 但是阶跃幅度不明显。
如果仅仅是60-70代中国平均寿命超越韩国证据还不足够证明这是毛泽东阶跃而不是青霉素阶跃, 我们再看另一段, 中国1985年又被韩国反超了, 并且中国落后的幅度还不断扩大, 到现在,中国已经落后韩国8岁了。 如果按人均寿命80岁,相当于少了10%, 按14亿人口,10%换算相当于死掉1.4亿。 这个数字可怕吧。 你说中国平均寿命相对韩国下降是青霉素减少吗?
其实毛泽东阶跃是有对应的因果关系, 那就是六二六指示。 《http://www.cwzg.cn/history/201806/43042.html》
补充分析。 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只有1960年以后, 网友补充了之前的数据,提出日本韩国50年代人均寿命也大幅度提高。 仔细分析数据的出结论, 韩国日本的大幅度提高乃是恢复性增长,也就是在原有的医疗基础设施,教育程度,工业水平的基础之上,从战乱中迅速恢复。
对比日本数据, 如果按着战前的增长速度推算出来的1976年人均寿命略低于日本实际人均寿命,但是相差不多。
对比韩国数据, 韩国如果按着战前的增长速度推算出来的1976年人均寿命与韩国实际人均寿命基本相同, 比当时的中国低1-2岁。 中国改开之后增长速度放缓, 而韩国维持了战前的增长速度,所以到2018年韩国远远超过中国。 补充数据之后, 中国的人均寿命按恢复性增长速度和改开之后的人均寿命增长速度推算, 毛泽东阶跃在11-18岁之间。 其中18岁是按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速度计算的。
毛泽东执政期间中国人平均寿命总增长26岁,其中恢复性增长8-15岁。 按计算日本和韩国的恢复性增长相同的算法计算中国恢复性增长15岁, 如果按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速度计算中国恢复性增长8岁。
网友对毛泽东阶跃的质疑和解答:
| 作者:安博 回复 香椿树1 |
| 留言时间:2019-11-14 08:20:01 |
|
| 你视而不见的有两处,一处是图中1930-36年和1936-49两段曲线的斜率并不一样,1936-49年段中国人寿命比预期的有所降低,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但是,这个战时降低并不太大,我理解一方面因为中国的体量大,另一方面从1930-36年和1949-53这两端看,中国从有记录的1930年开始就处于上升过程,正是这个上升抵消了一部分战争而形成的降低。所以你解放前那一段线的斜率并不能反映非战争状况下的实际。第二处你视而不见的是1953-62年期间的低谷,这不是你说的59-61的仅三年,而是十年,这一段和平时期的人口寿命停滞和降低很费解,要知道50年代是欣欣向荣的建设时期。这个之后才是你看到的63后阶跃。所以人口寿命的急剧上升和之前的降低一样是运动式发展的结果。如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人口寿命曲线和其他国家一样,只是因为战争和运动中间形成一些曲折。你将这个曲折叫做阶跃也可以。 |
香椿树1 回复 安博 | 你仔细看一下, 我并没有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的哪一个数据点, 正如您所说的,1936-1949年数据段的斜率更低,如果按这个斜率计算会降低恢复性增长的数值, 我采用的是保守估计, 恢复性增长按尽量高估。 正如你所说, 用和平年代的增长速度可以更有代表性, 可惜中国失去毛泽东之后的改开年代,增长斜率更低, 我在补充图里把按改开之后斜率计算的毛泽东阶跃数值重新计算。 49年-56年中国人均寿命是增长的,
可惜不能支持Robert的“最好时期”的结论, 第一中国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韩国是恢复到机器生产, 而中国是要恢复牛马牲畜帮忙。
可惜牛马牲畜也不是一天能够繁殖起来的,而建设被战争破坏的家园其劳动强度不是我们今天可以想象的。 如果网上能找到十三陵水库建设的照片,
老毛身后的劳动者都是扁担箩筐铁锹。60年的饥荒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一直到70年代农村的牲畜才恢复到够用的水平,
修水库修路基的主要任务是装车卸车,而不是扁担箩筐。 而医生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并且在粮食钢铁短缺,经济被封锁状态下,也不会把医院建设抬高太多。 这正是与Robert引用的“工业化提高寿命”的结论相吻合。
毛泽东阶跃是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下取得的。 世界上找不到先例。 |
第一张图叫中国两千年人口变化图,是我在本世纪初绘的,用的工具是excel,就是把历年的人口输入然后绘制曲线,我在图中把1949年给标出来,说明了人口在1949年以后的暴增。
第二张图是一个想象,就是说,认为中国到达十二三亿之后,预测以后不可能总是保持高速增长,因此有一个中国四千年人口的粗糙预测,从中可以大致看到1949年的人口暴增代表了一个阶跃,因此给它起了一个学术性的名称叫“毛泽东阶跃”,就是说,4000年的时候,如果有历史系的学生问教授,那是什么?教授应当回答:“那是毛泽东阶跃。”
第三张图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绘制的中国解放后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00年的GDP曲线,可以看出数据是一直增长的。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个规律,就是GDP的增长,不可能大跃进,如果出现大跃进,那一定是造假。
第四张图是根据右派的想象将第三张实际的GDP曲线修改了一下,因为右派认为毛泽东时代没有什么经济成就,所以将曲线弄平,称之为右派畅想曲线1。
第五张图是右派有一种观点,就是“如果在解放初就进行改革开放该有多好啊”,因此也是根据第二张图,将改革开放的1979年以后的图形平移到1953年,称之为右派畅想曲线2。
其实我觉得,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它摆在商店里卖的产品有哪些,比如说,德国产的冰箱,日本产的剃须刀什么的。现在中国制造的东西到处都是。
再说越南,越南在1979年,听说中国解放后一直耽误着,不是反右就是大跃进还有文革,因此心中暗喜,他们认为他们不搞反右也不搞大跃进也不搞文革,就不会耽误,而且在中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久就宣布越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每一项举措越南都学,可是现在并没有在商店里看到越南产的电器啊。 ———————————————— 可是,我们看看中国历年粮食产量统计数据
除了大跃进的非正常投入导致粮食产量偏高以外,1959年以后的中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恰好可以拟合一条直线, 看不出来小岗村增加300%的一点迹象? 学小刚的粮食增产到底去了哪里?
事实上80年代之前的产量增加靠农田基本建设积累, 而80年代之后的产量增加靠的是化肥投入, 尼克松访华导致美国的仆从国争相对中国开放,一下子解决了化肥设备和原料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