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安雅云的博客
  安雅云
我的名片
安雅云
注册日期: 2016-08-03
访问总量: 1,420,48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人的照片未经许可,不要转载,谢谢!
我们拥有共同的历史
最新发布
· 无常的生命
· 永别了: 李耀东大夫 - 万维的老
· 《一年更比一年难》
· 李承鹏:某江某河某特征 2020-07
· 《2022 冬至》
· 也也: 几种死或生不如死
· 《舔犊情深》
友好链接
· blee1:blee1的博客
· 北雁高飞:北雁高飞的博客
· 芹泥:芹泥
· 望那儿一汪:望那儿一汪的博客
· 董胜今:董胜今的博客
· 小满时节:小满时节的博客
· 南来客:南来客的博客
· 一草:逸草
· 天宝:天宝的博客
· 山城兄弟:山城兄弟
分类目录
【一路相伴】
· 母亲节话外:子女一定欠父母吗?
· 爹爹曾经远征印度参加抗日
· 儿子 —— 祝福你人生的又一个起
· 儿子入梦有感 —— 日记新发
【生活日记】
· 无常的生命
· 永别了: 李耀东大夫 - 万维的老
· 《一年更比一年难》
· 加湿器让我的皮肤重回健康  
· 朋友们圣诞夜静好 附我家的圣诞
· 我今冬的初雪故乡那边的雾霾
· 踏实做人真诚爱国 也谈华为刷屏
· 登机鸟瞰人间秋色美
· 葡萄龙虾乘机醉秋色
· 秋浓时,处处留情 多图
【陈年旧事】
· 那一年,俺也在美国的商店门口讨
· 忆苦思甜盼过年:春节的团圆饭
· 忆苦思甜盼过年:红包情结 (忆
· 儿子的第一次野外宿营 —— 到
· 初识戴维 到美之初的受人之美(
· 年轻的你读不懂的《理想之歌》
· 故乡雨城的天然韵味已渐行渐淡
· 到美之初的受人之美(上)
· 家乡 —— 童年学游泳的回忆
· 波丝糖 -- 大学年代的初忆
【诗情画意】
· 《舔犊情深》
· 《冬夜 》
· 石头上的画 人物 篇
· 震撼:如血的残阳
· 鸟瞰加州 高清手机照
· 光·影 梦幻之花
· 手机照:蓝天白云海鸥和大龙虾
· 母亲辛苦,母亲节快乐!
· 晨 (外一)
· 迟到的春天
【分享健康】
· 七位大学教授评价方方:因为方方
· 情形危急,我们能为在美国的自己
· 情形危急,我们能为在美国的自己
· 武汉,我恨你!女孩含泪追忆逝去
· 武汉,我恨你!女孩含泪追忆逝去
· ZT 财新真是条汉子!
· 湖北电影制片厂确认 常凯一家4口
· 口述实录 | 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
· 口述实录 | 快递小哥搞定金银潭
· 还原方方日记的真相: 文是真的,
【蘑菇系列】
· 采蘑菇:真假羊肚菌——morels
· 秋日抱得残姑小姑归
· 捡食用蘑菇一:褐疣柄牛肝菌
【记录瞬间】
· 美篇 摄手作品 TOP 30 第15期
· 请问:有人识得这昆虫吗?高清手
· 标题:霞光中的少女
· 邻居的玫瑰小屋
· 素颜黄昏手机照
· 也为影坛出点力
· 魔云
· 月亮、维纳斯的黄昏之恋
· 多彩的黄昏缺了二色 有图为证
· 冬至的雾 涅槃的凤凰
【杂谈】
· 《春之殇》
· 有感于八孩母亲
· 陈佩斯的日常小品
· 前天发生的:惨无人道
· 俺看《西藏女孩》
· 近距离聆听基辛格回答问题
· 看《这个小孩才5岁,震惊13亿人
【我的团队】
· 燕赵铁骑勇士《山河记忆青史永存
· ZT:國共雙方軍事實力對比——美
· 老兵不死,至死凋零——悼念黄埔
· 战车团我当连长蒋纬国挂职当副连
· 转自新浪:抗战期间川军如何从烂
· 我有一个QQ群
· ZT: 周跃先:17岁“小鬼”架机枪
· 双色五福象棋已有人家
· 江湖哥行江湖事
· 有要收集“双色五福象棋”小叶桢
【文学城里几坛的故事】
· 给文学城管理层的公开信
· 与专门注册来吵架之人争论是浪费
· 在文学城几坛发过的一篇小文和被
· 奇怪:文学城不让俺转发纪念815
【四川老兵救助群专辑】
· 四川辛存的抗日老兵:代清炳
· 四川老兵救助群3月的捐赠支出明
· 2017年2月份四川老兵救助群的捐
· 老兵在风中志愿者在路上
· 四川老兵救助群的捐赠支出详情 2
· 我有一个QQ群
· 四川老兵救助群的联系方式
【纪录瞬间2】
· 昆虫的幸福的生活——手机高清照
· 小水滴装大世界——手机微距练习
· 小草大树夕阳西下 手机习作
· 多彩宁静的傍晚
· 花儿美 手机照片
· 初夏,海也热血沸腾?
· 记录一次自然的热闪电——昨日谜
· 可能无人能猜到真相的照片又都见
· 手机360度全景含彩虹
· 横空飞出单双彩虹
【记录瞬间3】
· 逛商场(手机照)
· 与人为邻的大雁——和谐的自然
· 生命的轮回 香椿、葡萄、紫藤和
· 寻求帮助找类似exif查询的软件
【我的食用野菜】
· Autumn Olive —— 秋橄榄一种易
【动物趣】
· 这是萤火虫吗?
· 捕捉缅因龙虾
· 夏至 一候鹿角解
· 不冷静失去普利策大奖——直面秃
· 我家有鸭初下蛋
【百花争艳】
· 看枫叶何需秋浓时
· 蛊惑:妖精妖怪(手机照片)
· 院子里的各色水仙花(附手机照)
· 没有红色金子的藏红花(Saffron
· 春风催开风信子(hyacinthus)
· 翩迁绿枝的女子——跳舞兰
【自做美食】
· 贺新年:晒家制的新年喜洋洋饼干
· 最简单的自发豆芽法
· 冬至食物下:糯米汤圆 糯米酒 并
· 冬至食物上:小笼包和四川饺子
· 中国新年的必须:自制的腊肉香肠
· 晚餐:甜烧白
【诗情画意2】
· 《2022 冬至》
· 《梦回江南》
· 晨练·自拍
· 你绝对没有见过的草的美丽——犹
· 赞那树如锦繁花(倩影相随)
· 杨柳郁金之恋(有图有真相)
· 我的最美樱花手机照片
· 忧郁怎能盖过你的欢笑
【陈年旧事2】
【生活日记3】
【生活日记2】
· 逃不出的灾难
· 我看老同学微信群 的功能
· 短梦三则
· 我理想中的浪迹终点 意外的美国
· 雪大,正好越野滑雪去(多图)
· 记一次美式乡村婚礼
【2017游轮游】
· 2017游轮游 有趣的墨西哥海滩
· 2017游轮游 靠岸墨西哥
· 2017游轮游 数楼梯
· 2017游轮游 照片为证俺爬了船上
· 2017游轮游 误闯皇家白色沙滩渡
· 2017游轮游:玩拉巴弟的世界之最
· 2017游轮游 周二差点错过海边的
· 2017游轮游 周一的卡通人物游行
· 2017游轮游 上了船
· 2017游轮游 启程
【2017年纽约行】
· 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的体验
· 川普国际酒店大厦与川普大厦
· 波士顿你好
· 驻进川普Int.大厦
【转:人生当如此】
· ZT:我心永恒
· ZT:康熙第十代孙娶了年长的她爱
【转:科技与未来】
· 洪育才:哇,十年之内不能死
· ZT: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
· ZT:不敢相信!美国预测10年后的
【转:何为贵族】
· 关敏:超越立场思维才能走进正义
· GQ报道 | 耶鲁村官秦玥飞
· ZT:贵族精神是什么:文化教养、
· ZT:她被称为“最接近圣人的人”
【ZT:家乡的风采】
· ZT:看我的家乡有多美(欢迎雪草
【ZT:民国英雄】
· 黄维晚年在南岳回忆当年真 实的
· ZT:刚获悉:浙江一抗战老兵贫病
· ZT:他们用“人体炸弹”与日寇同
· ZT:这个漂亮的中国女人轰动整个
· ZT:淞沪会战之浴血国军的震撼照
· ZT:49后被镇反枪毙的一百多位抗
· ZT:蒋介石中央军在抗战中牺牲究
· ZT:血战南京:二战中最惨烈的首
· ZT:台北档案馆解禁照片,仔细看
· ZT: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抗战之
【转:文化大革命】
· 方方:文革阴魂不散
· 沧海玉:中国运动史:1949-1977
· 张郎郎:监狱里的杨首席
· 用生命在巫峡之巅写出的巨型标语
· 王恳 蒯大富二三事
【转:家乡的沦陷】
· 转:敢直视这个小女孩吗 ?
· 转:一个三岁娃娃的弥天大谣
· 红黄蓝事件升级:家长遭到死亡威
· 红黄蓝的悲剧讽刺还是宿命?
· 徐社东:我不在场
· ZT:中国高考照片,一声长叹
· 方方:被时间软埋是生生世世永无
· 孙立平 | 不公正的秩序不仅使你
· 呼兰胖子:子弹无法击落我们的声
· 真希望这次转发的是假新闻
【转:精彩电影】
· 《捍卫者》导演廖希:你有抗日神
· ZT:1个女人养大1匹狼,让它重返
· ZT:“白鹿原”到底隐喻了什么?
· ZT:文革犯人出狱记
· 李宁:《枫》 青春热血的献祭(
· ZT 贾樟柯作品《天注定》:注
· ZT:《血战钢锯岭》当整个世界分
【转载:重识蒋公】
· 橡树 : 钢的花朵——宋美龄抗战
· 谌旭彬:蒋介石时代,台湾的高考
· ZT:苏联放蒋经国回国内幕 蒋介
· 武之璋:給蔣友柏的一封公開信
【转:中国远征军史话】
· 谭方德:浴火腾城(上,下)(中国
· 谭方德:攻克来凤山(中国远征军
· 谭方德:兵临腾越(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腾北扫荡(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高黎贡山的雨和雪(中国
· 谭方德:同样的奇袭,不一样的结
· 谭方德:血战灰坡(中国远征军史
· 谭方德:怎样评价远征军反攻战略
· 谭方德:讨价还价的滇西反攻(中
· 谭方德: 卫立煌为何取下策(中
【转:错读的历史】
· ZT:远去的民国 (双十节)
· ZT:林彪的四野中有多少日本关东
· ZT:不敢相信的历史真相 让数据
· ZT:林彪的四野中有多少日本关东
· ZT:中国首次承认“韩国战争为朝
· 陈立夫:抗战八年,教育方面的投
· ZT:眼看我党夺取革命领导权,反
· ZT:遇罗克的《出身论》说了什么
· ZT:照片為證!武之璋:國府接收
· ZT:国民党的二二八论述在哪里?
【转:健康养生】
·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能做些什
· ZT:种了这些植物,蚊子一个夏天
· ZT:胆固醇有益无害,不再分好坏
· 纽约时报:动物油背黑锅多年,植
· 脊椎健康與酸痛預防,鄭雲龍老師
· ZT:糖尿病有救了且很容易做到
· 缺它比钙严重万倍:中风、痴呆…
· ZT:这些野菜你吃过几种?
· ZT: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
· ZT:醒来第一件事竟该是…神了!
【转:抗日的故事】
· ZT:1895年-1945年世界强国大日
· ZT:大写的李庄,叹惋的李庄
· 国史馆:字字泣血|60位将军用生
· 曹小藩:国家记忆——抗战中的国
· 老兵回家:为了给他下跪,一个家
· ZT:抗日“驼峰航线”上唯一女护
· ZT: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国军前线
· 飞天:那些插上翅膀美丽的民国女
·    ZT:你可以不
· ZT:国军少校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转:笑一笑】
· ZT:揭秘朋友圈照片真相,看完我
· 来自微信:后宫三千,雨露均沾—
· 网转:经典小小说:《转业》
· ZT:开心小集
· 笑话:大数据
· 地道成都话看了肚子都笑痛了
· 微信笑话: 猪事儿1.0-7.0
· 圣诞老人的车祸
· 雾霾版四大名著 周末一笑
· 中国式雷人标语,笑掉大牙不怪我
【转载文章】
· 李承鹏:某江某河某特征 2020-07
· 也也: 几种死或生不如死
· 将爷: 写给正在离开上海的人:怀
· 转:1978,已是43年前 simahenna
· 大橙子在欧洲:《 没有名字的纪
· 李承鹏: 写在5.12的爱国帖 李大
· 无依之域:灌输这样洞穿底线的价
· 五月笔墨志|长歌当哭,一位青年
· 将爷: 活着被送殡仪馆的福利院老
· 李承鹏: 上海是预示未来100年的
存档目录
05/01/2023 - 05/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ZT:折叠的北京,撕裂的社会!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折叠的北京,撕裂的社会!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2016-08-27 慧超 农地圈

2016年8月21日,第74届雨果奖正式揭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雨果奖最佳中短篇,使她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雨果奖的女性,也是继2015年刘慈欣之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人”。


《北京折叠》的隐喻: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郝景芳


郝景芳在清华附中读高三的时候,曾拿到过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那年郭敬明也是一等奖。这个名次本来能获得北大中文系免考资格,但她放弃了,还是选择进入清华物理系。毕业后她做过IMF兼职经济学家,在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机构内工作,业余时既写科幻小说,又给自己的书配插画,而且颜值还很高。 


套用流行的说法,她就是一名标准的“斜杠青年”:物理学家/经济学家/小说家/插画家/网红。


那么,她的这篇获奖小说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北京折叠》说了这么个故事:


22世纪的北京,空间被分为三层。


上层500万人口,生活24小时,随后被封入胶囊沉睡。城市折叠,变出另一个空间。


中层2500万人口,大多是白领,生活16小时。当他们睡下后,城市再次折叠,又出现一个空间。


下层5000万人是清洁工和个体户,生活8小时。


你也许看出来了,这是一套空间和时间的双隔离模式:500万人享用24小时,7500万人共享另外24小时。


主人公老刀为了给养女交幼儿园择校费,铤而走险给人送信,穿越了三个空间。在此期间他看到了上层的有夫之妇对中层小白领的玩弄,也被从下层奋斗到上层的好心人出手相救,最后终于有惊无险地返回自己的第三空间。


整个故事既充满科幻色彩又非常切合现实生活,这当然也得益于郝景芳的独特身份:作为在“第二空间”生活的人,因为种种契机接触了大量社会底层的现状,也有机会见识到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跨度极大的个人经历让她的写作视野更开阔,层次也更丰富。


▊ 命运的趋同


我觉得这部小说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叙述中,触及了社会分层、阶级固化、教育乱收费、不道德的婚恋观、少数决策者操纵多数人命运等深层次话题。


小说中有三个段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 上层太太的感情纠葛 


故事中的少妇是一个银行的总裁助理,她平时只上半天班,虽然只拿半个月的工资,也已相当于小白领2个月收入,更是清洁工的20倍。她的老公是联合国某部门主任,挣钱足够多,她中午下了班,下午会有另一个太太做助理。


有一天少妇被派往联合国参加培训,赶上联合国国债研讨会召开,偶然认识了第二空间上来实习的男生。两人交往很久,从始至终她都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再加上男生一厢情愿地把她老公误会成爸爸,让她最后都没忍心舍弃这个备胎。


▷ 企业家的旺盛精力  


上层领导者在晚宴结束后,先是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处理文件,又和欧洲方面进行视频通话。他们经常忙到凌晨,不是工作就是社交,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一天有24小时。


借用知乎网友的评论:


第一世界的人从一个social的场合到另一个social的场合,交换名片和资源,一刻也不得休息;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余,还要把时间用在技能培养和自我提升;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种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上度过,用廉价的食品喂饱自己,又用廉价的社交媒体消耗掉。


▷ 底层劳动力的失业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时代》和《机器危机》两本书同时提出一个观点: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未来机器人必将取代人类,大批失业人口的消费能力下降导致社会整体需求量下降,经济会进入到萧条期。如何解决多余人口的就业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彻底减少这些人的生活时间,再给他们找活儿干,比如统统塞到夜里做清洁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一天只有8小时。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每次通货膨胀几乎都传不到底层,印的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消化了。结果GDP涨了,底下的物价却不涨——人们根本不知道。


▊ 未来的穷人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此外,小说中还潜藏了另一个引人思考的话题:科技进步能否打破阶层固化,弥合贫富差距?很多人相信世界是平的,发达的互联网让人们免费学习世界名校的公开课,用微信或Skype可以和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实时聊天,在社交平台上和各种明星大腕保持互动,所以新科技趋势下阶级鸿沟必然会消除。


而在《北京折叠》里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北京完全可以使用全自动垃圾处理系统,但为了让老刀们生存下去,还是保留了垃圾工的岗位,至少让他们能有口饭吃。这里最大的悲剧是,未来的穷人自始至终没有被社会剥削,而且他们创造不出任何价值,无法主动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只能统统被“折叠”到晚上,尽量减少对社会的资源消耗。


所以我们惊讶地发现,科技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比过去更加无法跨越:优秀的人会用互联网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利用各种高效工具把不会的人甩开;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人则活得越来越吃力,不仅过不上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反而被时代的车轮越甩越远。在这里并没有阶级之间的冲突对立,各空间的区分从价值观的差异开始分化,最终形成物理层面的彻底隔绝,这才是对未来社会残酷性的真实投射和隐喻。


▊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属于第几空间?


我承认《北京折叠》是一部好小说,但的确没想到它能最终荣膺雨果奖。毕竟,和刘慈欣典型的“硬科幻”不同,在清华物理系毕业的郝景芳笔下,《北京折叠》写的并不科幻,更确切地说,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纯粹的“反乌托邦式”小说。

 

大刘写的《三体》已经拍成电影,有不少人在微博上呼吁《北京折叠》也拍成电影。但我觉得,《北京折叠》是一部注定不可能拍成电影的“世界级”科幻小说,因为这部小说中含有太多的隐喻,或者,已经不能算是隐喻,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北京折叠》中北京,处于含混不清的未来时间线上,在小说中,中国的首都北京被分成了三层空间:顶层统治者,中层精英和底层劳工。

 

这种差异性很明显地体现在小说中人物设定工作上,主人公老刀生活在第三空间,与5000万人挤在一起,他的工作是垃圾处理工,生活中充斥着肮脏与霉气;第二空间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金领精英,一共2500万人生活在秩序井然的高节奏工作中;拥有同样面积的第一空间人口最少,这里生活着北京的权贵和富豪阶层,他们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法规,人口只有500万人,仅仅是第三空间的十分之一。

 

《北京折叠》的讽刺还在于小说中的空间翻转时间设定,三个空间每48小时轮换一次:第一空间的统治者能够享受一整个24小时,然后睡去,第二空间的白领苏醒,他们能够享受白天的12小时;第三空间的劳工只能享受从夜晚十点到清晨六点的时间,也就是说,他们永远都看不见真正的太阳,高悬头顶上的阳光,只是第一空间的统治阶层用技术手段制造的假象。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的距离,而是我奋斗了18年,却依然舍不得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就是《北京折叠》这部小说在现实社会中赤裸裸的投影,就像小说中老刀为了女儿糖糖上幼儿园的学费,甘愿冒着被捕的危险来到第一空间送密信,而第一空间那个阔太太给老刀的封口费一出手就是10万元,面对10张1万元面额的纸币,老刀显得非常窘迫,他这辈子甚至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万元面额的纸币,而10万元只是那个女人一周的薪水,她还仅仅上半天班,拿的是半薪,工作只是为了不想呆在家里,“老公挣的钱足够多”。

 

这个投影是如此清晰,以至于大多数人读完《北京折叠》之后,可能都会默默对标一下,现实中的自己处于“这个世界”的第几空间?

 

▊ 根深蒂固的阶层划分


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刚刚一出生,就已经输了。

 

这就是比赛最残酷的地方,还未起跑,胜负已分。社会正在撕裂,阶层正在固化,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描述的那样:城市阶层正在以物质力和行政资源调动力进行区分,分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将来虽然身处同一个城市,却熟视无睹地擦肩而过。

 

《北京折叠》中所描写的场景正在当下的北京真实地上演,唯一不那么冷酷的是:三个空间的不同阶层,至少在时间面前还处于平等,大家都平等地享受或浪费一天24小时的轮回。

 

小说中,所有矛盾的起点都在于老刀希望自己的女儿糖糖能够上一所第三空间中比较好的幼儿园,每个月学费要15000元,这部科幻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几乎完全源于当下的北京:“稍微好一点的幼儿园招生前两天,就有家长带着铺盖卷在幼儿园门口排队,两个家长轮着,一个吃喝拉撒,另一个坐在幼儿园门口等。就这么等上四十多个小时,还不一定能排进去。前面的名额早用钱买断了。”

 

老刀希望让女儿通过良好的教育,鲤鱼跳龙门,能够有朝一日从第三空间冲到第二空间——这简直就是最朴素的天下父母心了吧。

 

贫穷,是穷人的原罪。贫穷养育贫穷,因为贫穷治下的环境、教育、见识乃至你能想到的所有资源,都因为贫穷而被限制,被固化,因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马太效应差不多就是这世间最冰冷的规则了。

 

就像我在很早之前一篇文章中讲的那样:顶级阶层的人生,或者说精英阶层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已经被设定了一个下限,差不到哪里去,他们最糟糕的时候,人生最低点的时候,也就是在山顶上摔个跟头,但也不会滚落到山脚下。这道理残酷而森严:即使山顶上的草,也比平地里白杨站的高,因为它生下来就站在山顶了呀!你充其量对着它吼一句:草!这他妈的不公平!

 

几年前,我经常去北京一些国际学校做校园活动,屌丝如我,着实被这些国际学校动辄每年25万元人民币的学费惊呆了,这还是小学部,这还算便宜的,这还不包括校车费用和同样高昂的餐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北京或上海国际学校的学费,大部分学校的收费都能在互联网上查到。这些学校的招生简章大都明文规定:本校不招收中国国籍的学生。当然,这并不妨碍校内的孩子多半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

 

在这种学校,节假日放学时,你要是开个C或者3系,真的都不好意思往停车场里停。放学的时候,各种S和B打头的豪车陆续驶来,GMC或劳斯莱斯是最常见的“接孩子的车”,大部分是专职司机过来接,还有一小部分80后或90后的全职辣妈,开着红色或白色的Porsche,娉婷而夸张地用英语和孩子打着招呼。

 

这些国际学校有许多北京一流公立学校都闻所未闻的课外课(而对很多北京父母而言,能进入一所公立学校已经很艰难了)。学校中的教育方式,与大洋彼岸的美国或欧洲没什么不同,学校里全英文的交流环境,连保安也一口纽约腔儿。这里的教师不用考虑孩子的升学率问题,因为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心里都清楚:在这里念书的所有孩子,他们的人生道路与99%的中国孩子都不一样,他们大部分都会在初中就选择出国读书,最晚高中也会去美国或欧洲读书了,然后顺理成章地念一所常春藤大学,毕业后在大摩(MorganStanley)或麦肯锡(McKinsey & Company)找一份50万起薪(美金)的工作。

 

坦白说,去世界顶级公司找工作还是这个阶层孩子中混的差的,更多的是选择进入家族企业历练准备接盘或再创业,还有一少部分孩子早已对金钱产生麻木且厌恶的感觉,他们的选择是在国外成立一个NGO或公益组织,每天穿梭于慈善酒会、艺术品拍卖会和基金会筹款晚宴中,挽救这个操蛋的社会于水火之中。

 

当一个阶层的父母狼狈地通宵蹲在幼儿园门口的马扎上痛苦而忐忑地排队时,等待另一些孩子的是清洁的空气、高质量的纯外语教学、绿色有机的食物、非富即贵的同班同学,这是另一种人生起点。这一丁点儿都不科幻。

 

就不说所谓的教学质量和思维理念了吧,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北京冬天雾霾是常态,当你的孩子在冬日北京令人难以忍受的雾霾下做广播体操的时候;另一个阶层的孩子或许在操场上也做同样的动作,但不同的是,这些孩子是在昂贵的防霾设备的保护下,校方一狠心将整个学校的操场的上方都建起了防霾帐篷,孩子们享受着顶级空气过滤设备滤清后的干净空气。

 



当年,就是这样一则新闻让国际学校进入普通人的视野……

 

这一点都不科幻,北京上海任何一所国际学校中,院墙隔绝的,就是两个阶层的巨大鸿沟,这深不见底的沟壑中,倒映着的是另一个中国。

 

柴静制作的抗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空气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对不起,这句话,错了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