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他下跪,一个家族两代人等了75年
2017-04-01 老兵回家 老兵回家
2017年3月30日,外公的墓地终于在湖南省祁阳县云丝村落成,54岁的杨玉梅一路泣不成声,除了感谢参与者及帮助者,她几乎说不出话,眼里却饱含泪水。外公去世了75年,她终于有了一处跪拜之地。
视频为杨玉梅到缅甸伊洛瓦底江捧回泥土纪实
2015年12月,杨玉梅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挖取泥土,希望带回国内。她在河边大哭,“ ” 一次次跪拜,一声声哭泣,把泥沙一手手捧起,“回家吧,带你回家,回家!”
张琦,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113团3营营长,在1942年的缅北仁安羌大捷中壮烈殉国。孙立人曾派出一个工兵营、一个加强排运送张琦尸身回国:“无论如何,也要让张琦回到故乡。” 不幸的是,遗体在转运回国途中沉入伊洛瓦底江。
张琦牺牲时,他的独女张锦兰(原名“黔南”)只有一岁零两个月,后母亲改嫁,张锦兰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张锦兰一生思念父亲,想去伊洛瓦底江为父亲招魂,无奈一生夙愿未了。
孙立人将军曾在信中言辞恳切:张琦与我共事十余载,情同兄弟。琦血洒缅甸,为国捐躯,三十多年来,每念及此,无不忆怀亡友。仁安羌大捷,英皇授予勋章,望交与后人。1988年收到这封信时,张琦的独女张锦兰已47岁。
2013年1月15日,一座纪念碑塔在仁安羌平墙河边落成。同日,在张琦的故乡湖南祁阳浯溪镇牛角巷,外孙女杨玉梅听说外公灵位回国的消息,失声痛哭,一家人点起香,在张琦的照片前,深深鞠躬。
1990年,这枚由英国皇室颁发的勋章,终于辗转交到了张琦独女张锦兰的手里。此时,距仁安羌大捷已过去48年。 张琦女婿杨德规说,妻子在世时,只要一提起父亲张琦,张锦兰就会掉泪。2012年,张锦兰老人抱憾辞世时交代女儿,“把勋章(遗物)收好”。勋章是1980年代,新38师师长孙立人托人辗转送来的。“这算是我们宝贝的东西。”
2014年9月2日,张琦的外孙女杨玉梅在记者采访时说:“我想为外公立块碑,好有个地方给他磕头”。国内第一批抗日英烈名录公布后,张琦位列其中,杨玉梅失声痛哭。“总算有好消息了”,杨玉梅说,她会给母亲上坟,“好让她瞑目”。
张琦的外孙女杨玉梅说,母亲一生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外公魂归故里。而现在,外公的墓地已经修建,她终于有了一处跪拜之地,也终于可以再去给母亲上一次坟,“母亲,您可以瞑目了!”
张琦墓地上,是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亲手撰写的墓志铭。
陆军中校 张琦成仁纪念碑
民国三十一年 日军大举南侵 盟军战区节节失利 是年四月 英军第一师被困于缅甸之仁安羌 形式危殆于时 任国军三十八师师长奉命驰旋 以一团之 解七千余人之围 是役也 我将士用命以一当十卒 能克敌致果获此大捷 而少校营长张琦献阵 先登隧 壮烈捐躯 焉事闻 追阵中校 盟国政府特颁银星勋章 以旌其功而身后宠 荣军则以不及见矣 军忠义根于天性严于律己 勇于任事 能绝甘分少 及人之及 余以为有古名将之风 而中道殆陨莫竟其用 且埋骨异域不得与亲归葬 国家褒卹之典亦付阖如私心 痛悼无可高语 今者始获伐石树碑表之乡 间盖距君之殉国几五十年矣 灵爽有凭功烈 不朽后死之责庶或稍补 而执笔为文感怀往昔犹不禁老泪之渍纸也
孙立人撰 并书 公元一九八九年四月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捐助,向抗战英烈张琦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