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山蛟龍的博客  
山蛟龍財富  
我的名片
山蛟龍
註冊日期: 2018-09-07
訪問總量: 4,977,968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憑什麼上調
· 這樣做就能夠挽救民主黨的命運嗎
· 戰略清晰還是戰略模糊?
· S400成了普戰犯的哭喪棍
· 包子露餡了~
· 五毛要造反了!
· 從五毛的下場看中共的軟蛋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人壽保險】
· 聊聊與保險業相關的機構
· 適合兒童的兩款保險
· 如何選購保險(individual)
· Canada Protection Plan 保險公
· Canadian Expatriates Plan (加
· 國際學生醫療保險計劃
· 定期保險有用嗎?
· 人壽保險的幾個常見問題
· 保險公司倒閉了怎麼辦?
· 談談UL保單的投資功能
【財務規劃】
· 非常時期,再談風險控制的重要性
· 聊聊債務以及債務在家庭財務規劃
· 小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及解決方案
· 保險公司產品的特點
【分紅保險】
· 對話分紅保險(十)
· 對話分紅保險(九)
· 對話分紅保險(八)
· 對話分紅保險(七)
· 對話分紅保險(六)
· 對話分紅保險(五)
· 對話分紅保險(四)
· 對話分紅保險(三)
· 對話分紅保險(二)
· 對話分紅保險(一)
【汽車保險】
· 聊聊與保險業相關的機構
· 影響汽車保費的因素
· 有關汽車保險的一些問題
【房屋保險】
· 有關Overland Water Coverage的
· 聊聊與保險業相關的機構
· 有關房屋保險索賠的話題
· 聊聊網絡風險與網絡安全保險
· 對保險,大家的誤解太多太深了~
· 誰將為此買單?
· 你必須購買condo owner保險的原
【商業保險】
· 中共航母的軟肋
· 聊聊生意干擾(Business Interru
· 聊聊與保險業相關的機構
【投資】
· 聊聊巴菲特買台積電
· 聊聊經濟與金融(六十八)------
· 聊聊經濟與金融(七)
【其他】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憑什麼上調
· 這樣做就能夠挽救民主黨的命運嗎
· 戰略清晰還是戰略模糊?
· S400成了普戰犯的哭喪棍
· 包子露餡了~
· 五毛要造反了!
· 從五毛的下場看中共的軟蛋
· 中共國的房地產業能救得活嗎?
· 中共制裁美國公司,制裁個寂寞~
· 中共的黑手伸到台灣的國會了
存檔目錄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8/01/2022 - 08/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中共跌倒印度吃飽~
   

(歡迎收看,謝謝!)



 

記得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不久,大約是在201867月份這樣,我跟一位國內企業的老闆聊天,我對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企業以及經濟的影響表現出擔憂與悲觀。我的這位朋友卻非常的不以為然,他說:“沒那麼容易,你不懂得的,要讓經營陷入暫時性的困難是有可能的,但要打破產業鏈並重建供應鏈,談何容易?中國現在的產業鏈都是經過了許多年慢慢建立起來的,不管什麼產業,其產業鏈都是完善的健全的,你外資可以撤走企業可以搬走,但你未來的供應鏈怎麼解決?這些產業集群所帶來的便利性以及低成本你如何找到替代方案?”

是啊,人家是實業家,我只是一個研究經濟金融的書生,被他這麼一說,我一時也反駁不了他的觀點,但心裡還是替中國的經濟捏一把汗。我雖然不是從事實業的,但我是接觸過實業的,那麼多年在銀行業摸爬滾打,跟企業的接觸實在不少,我很知道中國實業或者說實體經濟的脆弱性。

隨着時間的推進,中間打打停停,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到了201912月,中美貿易協議終於談妥了,並準備於20201月份簽字,企業最糟糕的日子似乎差不多熬到頭了,活下來的,未來日子雖苦但還是有活路。

可沒想到的是武漢肺炎瘟疫來了,在瘟疫面前,中共政府玩起了瘟疫外交病毒外交口罩外交等,全球開始真正認清中共的本性了,開始圍剿加脫鈎了。有句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中共這叫做花樣作死,所以死有餘辜。

日本是第一個國家宣布由政府資助企業從中國撤離,不管搬遷去哪個國家或是搬回日本,政府都給予資助,後來美國等國也都出台類似的措施資助企業撤離中國。到目前為止,日本已經從中國撤出167家企業,其中有87%選擇搬遷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繼續生產,韓國跟中共政府的關係似乎還不錯,但企業還是選擇紛紛撤出中國,也在加大對印度與越南的投資,台灣的企業也在大舉撤離中國,到目前為止,台灣企業已經撤出資金回流台灣高達250億美元,造成台灣的工業用地價格大漲,供應十分的緊張。

與外資大撤離相對應的就是印度、越南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外商投資額大幅度飈升。光美國在印度的投資就增加了好幾百億美元,其中包括蘋果400億美元、沃爾瑪160億美元、臉書50億美元,谷歌45億美元、亞馬遜20億美元等。日本、韓國企業也在加大對印度的投資。台灣的鴻海就增加了10億美元的投資、和碩、廣達等企業都在印度增加投資,這些企業有相當部分是蘋果的供應鏈企業或電子科技相關配套企業。

美國也在重塑自己的醫藥產業的供應鏈,特別是政府直接資助柯達公司進入學名藥生產領域,而且從中國撤回3M公司等。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的產業鏈正在崩解之中,並非我朋友所說的牢不可破的狀態。實際上,所有的產業鏈都是企業,經濟關係變化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的改變,一定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銷售以及盈利甚至生存,產業鏈終端的撤離會造成整個產業鏈的崩解,產業鏈的崩解又會加速產業鏈終端的解體,所以,不存在容不容易的問題,問題在於是否正確認識國際政經關係的變化及其影響。

最近幾天,澳洲、日本與印度正在商討一個產業鏈重塑計劃,說白了就是針對中國的產業鏈崩解的應對方案,也就是說由澳洲、印度與日本分工合作,各自利用自身優勢,重塑產業鏈,以取代中國的地位。這個新聞可能很多人根本都沒有注意到。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許多人整天關心的都是那種帶有很強的宮鬥性質的新聞,然後加以陰謀論的解讀,而真正的實質性的大新聞卻注意不到。

這三個國家的攜手是非常重要的,其背後應該有美國的影子,特別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影子在主導着整個格局的方向,美國的印太戰略主要關注的是軍事政治層面的東西。這三個國家應該說都是目前最反中共的國家,一定能夠干出一番大事來,那就是不管在鋼鐵、水泥等基建材料上有辦法取代中國,甚至在世界高科技最需要的原材料稀土上都有辦法替代中國。這三個國家從北太平洋到南太平洋再到印度洋這個印太三角關係圈定,澳洲主要負責原材料工作方法、印度突出其年輕低廉的勞動力資源,而日本則在資金與技術上有優勢。在這大三角關係之內,把相關的產業進行整合,讓區域內的國家,包括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都參與進來,各自負責相關產業的供應鏈塑造,並互相合作,把中共政府完全撇開。所以,對中共政府來說,這個比美中貿易戰的結果還要更嚴重,這是一記重錘。

再配合上美國的經濟貿易、金融、軍事、政治的組合拳,中共這次估計在劫難逃了,當然中共也知道情況不妙,所以搞內循環,象五六十年代那樣與世界完成脫鈎閉關鎖國壓榨人民以苟延殘喘,只是中國人民挺可憐的,中共的胡搞而承受結果的卻是人民。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