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同学(1) 地主崽子 神童孙敏 秋天琴声呜咽,单调消沉的气息刺伤我的心。 从不养身,生活节奏放纵的我,因未能睡上囫囵觉,早上应朋友召去干了2小时活,下午这觉一睡就蒙蒙地到了半夜。起来才及给人回信。 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随意点击了乐曲,现在戴上耳机伴随歌声敲击下这些文字。这次曲目是青岛吕思清拉的〔梁祝〕。刚才在信里又提及了早恋,想起我直至前几天还没有完成的“岳父”的小文,思绪不由得回到了青春年少的时代,顺便也想到了可能并无早恋的同学孙敏。 姐姐就读过当地两所地区重点中学,初中时,在一中的姐姐突然有一天问我: “阿毛,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廖丽华?”, 我答:“是啊,街上的,瘦瘦小小的,怎么了?”; “你这个同学现在了不得,成绩好得不得了!经常拿100分”; “哦,这女同学以前一点也不出众,想不到现在这么厉害!”。 毛泽东时代,读书有知识反而可耻,但我们一些有旧思想意识的老师仍然时不时地搞搞没有不合时宜的排位,我那位貌不惊人的小学女同学当时在班里的成绩排位最多在10名左右。 大约要上高中时,我想起了这位后来居上,出类拔萃的女同学,问姐姐她现在怎么样了,姐姐有点惋惜地告诉我:“廖丽华初中后来跟人早恋,谁劝也不听,成绩一落千丈,后来自己退学了”。 小学时的廖丽华不出众,但我另一位同学,小时风头很足。 小学四年级时,我从母亲家乡转学回来,发现我似乎有些被淡忘,原来的风云已经转到别的同学那里了。此时是少先队大队长孙敏现在是最风光的同学。孙敏比我大一岁,个子不高。有许多传奇的故事,他博览群书,知识丰富,有一项一些万维网友也具备,并让我至今还羡慕的本事,能够一目十行地看书。在那个读书可耻,也没有什么书读的年代,据说当地图书馆的书他基本上都看过了,这点后来他也向我默认了。他坐在第二排,我在他后面三排,亲眼见到他边上课,边在课桌下从头看一部三四百页的长篇小说,两节课下来居然就阅读完了,不得不佩服。 他也是街上的,父亲在糖酒公司工作,有次带他去体育馆看当地的象棋(中国)比赛,因他可能看到别人的昏招之类的,忍不住支招,别人看是个小不点的孩子,便要他下场实战,结果他居然赢了,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后来广播里公开宣传:“8岁的小将孙敏也。。。。”。 人们常说聪明,耳锐为聪,眼尖为明,孙敏可谓名符其实,他眼睛很锐利,那时看那么多书,也没有坏掉眼睛,他是油耳,但听觉异常敏锐。当地的人不得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那是侮辱,是骂人,有次我上课时我试验了一下,以极低,基本是喉音发出了孙敏父亲的全名,下课时,孙敏拉着我的手:“小毛,你为什么骂我爸爸?”,弄得我十分宭迫,只能告诉他,我就是试试他的耳力。 孙敏的家我去玩过,孙叔叔是广东人,那年头白糖要凭票供应,因此叔叔给我泡了杯甜蜜滚烫的白糖开水。其实我从小就吃了不少的白糖,不缺。 孙叔叔的家庭成份是地主,以前看到有人抨击共产党时,举些事例,说地主家的孩子都非常聪明。如果以孙敏为例,也还是说得过去,但从我的生活经历看,这话是有些以偏概全,不能绝对化地推而广之。不说我那选滑翔员的莫锋同学家的富农成份,仅我知道阶级成份的同班同学何天辉、王泳波都是地主崽子(按人口比例是否有点多啊?可能还有不知道的呢。),他和她的成绩不都不怎么好。这里扯开说下。 王泳波曾住我家对面,她担任班长或副班长,人挺积极活跃,但除了在背诵课文方面比别的同学强,在我漫不经心时会偶尔给我点压力,其它方面实在看不出聪明,综合成绩只在20-30之间,她工作后后来不知道是在电视大学还是广播大学弄了个财会专业的文凭,在长沙时住得离我很近。 敬爱的喻奇珍老师是我小学对我最好最有正义感的教师,何天辉同学则经常是我那爱憎分明的喻老师教鞭“虐待”的对象,天辉同学每逢夏天容易长疖子,头上往往好几个蚕豆大小,家里给剃清凉头后更为显眼,全班同学数目基本一直是50略余,他的成绩排名总是在四十名开外,令老师难以容忍的是他上课很不专心,又经常打瞌睡,就免不了老师的教鞭侍候,一次语文课,他又趴在课桌上睡觉,心生气愤的喻奇珍老师用我们老百姓的直言说到:“要是我的崽是这样,老子要打起他从屁眼里出!”,走过去毫不留情地就是一教鞭,恰巧打在天辉头上的疖子,脓血四溅,惨不忍睹,痛醒的何天辉一阵悲惨的呜嚎,其状可怜。。。 高中时后来我和孙敏又短期同学过,他不再活跃。有次放学回家,我和媳妇一起亲密地走着,正巧碰到与我们有一段共同路程的孙敏也回家,我们互相之间没有打招呼。他在公路上跟了我和媳妇一段后,忽然高声地唱到“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然后超过我们而去。媳妇笑道:“孙敏唱歌,挺有意思的”。 可能是小时过早的博学,让孙敏厌倦了学习,进入中学后的他成绩不再优秀,高考后只进入了北京工业大学,给黄帅作校友了。后来,听我媳妇说,厌学的孙敏后来在大学里可能留级过。又算给“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作了回注脚。 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每个阶段的表现不一样,能够一直表现优异很好,也很难得。但一时的平淡其实也不要紧,只要奋斗了,努力就好,许多人积极向上,可能就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各领风骚几年或几十年,此一时彼一时也,人如此,国家也同理。保持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比什么都重要。 由彼及此,本不想发议论,写了就不免想起另一位小学不出众,中学却赶上来的同学杨桂平的故事。 我高中再与杨桂平同学时,他因发育,脸有青春痘点缀,人瘦长瘦长。因他小学时太平常,故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高中其时的他,成绩似乎越来越好,数学开始冒尖,尤其喜欢几何,总是喜欢向老师请教几何问题,被戏称为“几何学家”。1980高考时,听说是400分左右,但迟迟见不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通过省招生办一查问,才知道,体检医生把体重46公斤错记录成36公斤,那些招生的老师一看,如此瘦弱,便都把他弃之一旁。省招生办出面,才赶快补录,成了我姐姐专业的学弟,因没有联系,他研究生毕业后,不知道去向,如何出息不得而知。 2010年11月7日06时55分59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