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里子: 2011的美国:失业篇 12月2日,美国官方公布了一个不怎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11月的失业率为8.6%,与同年10月相比,下降0.4%。时下失业问题严重,失业率下降自然不失为好消息。不过,仅仅下降0.4%,犹如杯水车薪,不足以缓解经济的不景,故不足以振奋人心。 8.6%的失业率从何处得来?来自联邦政府每月例行的失业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程序相当繁琐,恕不在此详谈。如此得出的失业率,惯称U-3失业率。U-3失业率的准确性如何?难说。据shadowstats.com 的分析,目前真实的失业率其实是22.6%,接近U-3的三倍。shadowstats.com 的数据,全称Shadow Government Statistics,简称SGS。SGS是否就可靠?也难说。 除去U-3与SGS之外,另有一种称之为U-6 的统计数字。根据U-6的推算法,目前的失业率既不是8.6%,也不是22.6%,而是15.6%。U-6 与U-3的推算方法之不同表现在两点。 其一,前者计入在过去一年中有意谋求而未能获得工作者,而后者只计入在过去4个星期之内有意谋求而未能获得工作者。其二,前者视希望全日工作但只能获得非全日工作者为失业人口,而后者视之为就业人口。 不难看出,经济繁荣之时,U-3失业率与U-6失业率应当十分接近;一旦经济萧条、不景,二者出现大幅度差异亦当在意料之中;经济萧条、不景的时间越长,二者的差距就可能越大。 另有人以为:与其依据不怎么可靠的失业率,不如依据比较可靠的就业率。所谓就业率,指就业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据J.H.Cohn Consultants 的统计,2011年11月的就业率为58.5%,而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一年的月平均就业率为63%。倘若以此为据,那么,想要回归金融危机前的好日子,就业率还得回升4.5个百分点。 无论确切的失业率究竟为何,自2008金融危机以至于今,失业问题严重,乃是不争的事实。何以知其然?从国会两次通过决议以延长失业福利期限可以窥见一斑。如今美国财政捉襟见肘,如果失业问题不严重,国会绝不会如此慷慨。 何为失业福利期?简言之,指失业者能够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失业保险金由各州政府依据联邦法律建立的失业保险提供。什么样的失业者具备领取失业福利金的资格?联邦政府没有统一安排,由各州的法律自行规定。各州的相关法律大同小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九点: 其一,有一年以上的工作史。 其二,就业之时的薪水到达一定的标准。 其三,不因过失而被解雇。 其四,不因劳资纠纷而被解雇。 其五,不因主动辞职而失去工作。 其六,不是个体户。 其七,具备就业条件。 其八,具备就业愿望。 其九,尚在失业保险期限之内。 “薪水达到一定的标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数字?也是任由各州自行规定,并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标准。 因过失而解雇,一般称之为fire;因非过失而解雇,一般称之为lay off。何谓“过失”?并非总能如小葱拌豆腐那么一清二白,通常会存在争议的馀地。有争议的馀地,就会有官司,这是美式法治社会的特点。有鉴于此,除非握有坚实的把柄,公司只会lay off而不会fire。至于什么是坚实的把柄,则并无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说,在工作环境中酗酒、斗殴、性骚扰、或者触犯政治忌讳,都是坚实的把柄。 美国也有政治忌讳?不错。比如,管黑人叫negro,质疑Holocaust的存在,公然表示欣赏希特勒等等,都是触犯政治忌讳的行为。千万别以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既然为保障言论自而设,你就可以肆无忌惮、信口开河而万事大吉。事实是:你有你的言论自由,他有他的因你的言论触犯政治忌讳而将你解雇的自由。 所谓具备就业条件,意思是一旦出现就业机会,你能够立即上班。换言之,在待业期间因故(比如,生病或者外出)而不能立即上班者,即视同主动退出求职的行列,从而丧失领取失业福利金的资格。 所谓具备就业愿望,有两层意思。其一,得不间断地寻求就业机会。其二,一旦有机会就业,不得拒绝接受。如何证明如此?每两星期得向州劳动部上报申请就业的证据以及不曾拒绝就业的声明。 失业保险期限原本是26个星期,经两次延期之后,如今的期限是60至99星期不等,视各州的失业率高低而定。 无可否认,金融危机是导致失业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为何会导致失业?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萎缩。什么是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买卖活动。如果买卖双方皆墨守本分、以己之有易己之无,世上就不会有金融这一行业。没有金融这行业,当然也就不会有金融危机。 无奈,贪为人之本性。小贪,既得陇便望蜀;大贪,尚未得陇已然望蜀。于是,手上不足的,就去借贷;手上有馀的,就去放债。这么一来一往,就形成了金融这一行。就世界范围而言,金融这行当起于何时?恕柞里子孤陋寡闻,不能确知。倘若仅就中国而言,则可以套用一句国人好用的说话方式,称之曰:自古已然有之。古到什么时候?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了一个无盐氏凭借发放高风险贷款而富甲关中的史实:“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用此富埒关中。” 译成今日之白话,所谓“赍贷子钱”,就是“借有息贷款”;所谓“子钱家”,就是“银行家”。“吴楚七国”,指西汉初的七国,不是战国的七国。“吴楚七国兵起时”,在汉景帝二年。汉景帝二年,相当于公元前154年。由此可见,金融这一行买卖,就中国而言,至少可以上溯至两千一百六十五年以前。 不过,历史虽然悠久,后人却不怎么争气。不仅没把金融行业搞成国人的专利,反而以为得向洋鬼子学习才能知道怎么靠借钱过日子。何以知其然?有案可稽。国内曾经颇为流行一个两个老太太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个老太太年轻时省吃俭用,几十年如一日,待到积累足够资金买房、买车之时,不幸去天渐远,该享受的人生,不曾享受半点。另一个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房、买车,待到去天渐远之时,该享受的都享受过了,死而无憾。前者隐射传统中式生活方式,后者隐喻美式生活方式。这不就是有案可稽之“案”么? 如果世事的确如这案,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人老土,愚不可及;美人潇洒,智不可及。然而不巧,世事并非皆能如这案。生意并非永运只赚不赔,抵押贷款的抵押物的价值并非永运只升不降。一旦有众多借债的还不了债款与利息,有众多放债的收不回债款与利息,金融危机便不免爆发。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依靠借贷以维持的经济于是而不得不萎缩。 经济既萎缩,买卖双方的从业人员就会过剩。如何解决人员过剩?可以采取两种性质不同的手段。一种是经济性的手段,另一种是社会性的手段。 经济性手段只有一种,舍裁员之外别无他法。裁员,就会导致失业。 社会性的手段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减少工时,另一种是降低工资。 如果嫌这种说法过于抽象,不妨打个比方。原本有五个馒头,五人各吃一个。如今只有四个馒头了,怎么办?前者是把一个人轰出去,剩下四人依旧各吃馒头一个;后者是把每个馒头切成大小相等的五份,五人各取食4x1/5。 何以称前者为经济性的手段,后者为社会性的手段?因为前者以维持经济效率为目的,以引发社会问题为代价;后者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目的,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 美国人采取什么手段?不言而喻,大抵是采取了经济性的手段。否则,也就不会出现高失业率的社会问题了。之所以说“大抵”,因为也还是有个别企业或事业单位采取了社会性的手段,比如,施行强迫无薪休假,停止分红,缩短工时等等。无奈这些单位为数极少,如沧海之一粟,不成气候。 为何美国人大抵不愿采取社会性手段?因为美国有十分强大的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倘若进而追问:为何美国有强大的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那就不好说了。说多了,说深了,都可能触犯一些人的神经。简而言之,大抵因美国人的移民素质还没有褪尽。何谓移民素质?窃以为其核心包括“各奔前程”的成份,而社会主义恰好意味着个人没啥奔头。 既曰2008爆发的金融危机是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言外之意,就是说金融危机并非唯一的原因。其他原因何在?曰:在技术的进步与工资普遍过高。 对于就业而言,技术的进步具备双重杀伤力。第一重,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对人力需求的降低。第二重,技术的进步促成劳工市场的全球化。所谓全球化,意思就是从业人员不必就近,可以越洋跨海、远在异国他乡。为何要舍近求远?这就涉及到“工资普遍过高”了。 看到就业机会外流,老美们通常忿忿然咆哮,谴责“美国公司”道德败坏、唯利是图、剥削中国的奴工云云。这种谴责其实包含四点误解。第一,“美国公司”这说法很成问题。但凡在华尔街上市的公司,无论是否在美国注册,无论主管是否是美国人,无论总部是否设在美国,既然从全球吸取资本,就不再能算是美国公司,而应该视之为跨国公司。第二,企业不是政府,也不是慈善机构,唯利是图是企业的正当追求目标。不如此,难免于关门大吉。第三,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付出的工薪大都高于中国本土的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也大都优于中国本土的企业。称在这些跨国公司就业的人员为打工贵族还差不多,何奴工之有?第四,合理的工资应由市场决定,而不应由工会等组织挟持或经由任何其他手段干预或规定。既然劳工市场已经全球化,既然全球化的劳工市场之内有别人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这就说明美国的工资过高,而不是说明他人的工资过低。 2008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损害,犹如一个人一脚踩空,跌下九级台阶。能否原地站起来?应该没问题。能否重新登上第九级?这就得看老美们能否认识到或者说愿意承认自己的工资过高了。如果不能认识这一点,或者不肯承认这一点,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