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公司上下因“改革”而酝酿生成的躁动不安的氛围,积势而成了一股很强的情绪旋涡。每天去上班,便不由自主地被各种大大小小、忽南忽北的涡流夹裹着,晃动、转动、浮动,很是疲惫。糟糕的是,我无处可逃,更无力抵挡。就像置身于雾霾之中,无论怎样防护,每天依旧是灰头土脸。 想起了从前读过的钱仲书先生的一篇关于快乐的短文。人这一辈子,快乐不易,小到一次爽约、一次失眠,大到疾患,都足以让我们痛苦,或短暂或长久。但这些不足为道。对待各种不同境况的态度,或安然,或木然,或坦然,或淡然,以回避、对抗、缓冲、削弱环境带来的负效应,却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神一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定力。很希望我自己能把握些许,以便能够从容地屏蔽掉不断袭来的嘈杂。 一个人应世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必相同。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与围绕着自己的外部环境相调和的能力,或出于本能,或源于智慧。本能的反应,往往是直接的正面的冲突,会带来伤害的结果。智慧的应对,得于理智,可以帮助我们避掉危险,达到希求的结果。只是,智慧或者理智往往是最先败下阵来。比如说,忘掉烦恼、乐观向上一类的简单的生活道理,谁不知道呢? 但是做起来很难。其实,说起来也同样不容易,当一个人真的快乐时,他才会说他是快乐的。 任何时候,如果觉得心里有了积蓄,只有一个办法,吐出去。 在无风无浪一切都还好的平和时期,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去怀柔身处的窘境,不见得是下策。记得曾经,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她约好了要去看心理医生,诧异之际我脱口而问,为什么。她笑说,每个人都需要看心理医生的。有些调侃,但是,细想想,未必没有道理。我们需要倾诉,道出自己的苦闷、诉出难以释怀的心结、倾出心中的积郁。我们需要一个聆听的人,心理医生、家人、朋友、同事…,一吐为快之后,便会解脱些许,即使不会完全清除心中的困惑、解决面临的困境。做一回 “祥林嫂” ,未必不好。 再比如,这杯 cappuccino,我是加了情绪的。如若平时,我会稍用点儿兴致,在那蓬白白的奶沫上画点儿什么,比如一个圆圆的圈。而这一次,我却是故意乱来的。先是用巧克力画了我认为是最乱的图案,然后,很是用了些力气地搅了再搅,乱上再添乱。然后,将那一团的混沌,统统喝下去。似乎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掉心中积攒的所有的不快。
这是宣泄。简单,粗暴,奏效。很遗憾,大多数的处世哲学却教导我们,要管制自己的情绪。印象很深的一条,是告诉人们不要把工作中的烦心事带回家,甩在路上,回到家里要换上另一番嘴脸,要高兴。这种说教实在是有悖人之常情的,烦、苦、郁、忧…,是精神的,何以一切两断? 记得那句歌词吧? “叫我如何不想她?” 在不同的意境中,这句歌词诠释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恋爱中,可以是情感之深醇、思念之强烈的表现;而烦闷之时,却是坏情绪、负能量的增效器。 当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小不忍”与“乱大谋”之间只是纤毫之差。但是这个“忍”,强调的是理性的隐忍、礼上的避让,而不是硬性地强压。自我压抑是最糟糕的,当一个人在精神上无路可逃的时候,最可怕。在不伤及他人的情况下,各种的情绪释放,都可以帮助我们将内心的积蓄清倒出去,缓解未名的压力,比如,大哭一次,出去走走,哼一会儿小曲儿,做几个瑜伽动作,摔一只盘子,静静地的呆一会儿 …。不需要什么玄学理念,找到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办法就好。 生活不止是斗天斗地,更多的是斗自己。任何的输赢都至关重要,不论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