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百分之一的博客
美加法院的经历:中国人你敢告让你告完被告告管告看你还敢告不告
https://blog.creaders.net/u/3754/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从夏业良教授议中国和印度谁成功了?
2014-04-27 06:11:24
夏业良说他提倡自由民主、法治、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竞争,也是《零八宪章》的首
批签名者之一。就这样一个人中国还在2002年聘他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北京大
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夏在其新浪博客发表《致中宣部长刘云山的一封公开信》,认为刘领导下
的中宣部钳制思想和言论自由,提出了尖锐批评,并表示有种你就来开除我。夏在
文中特别提到了刘云山的中专生学历,说其“以此学历,长期在团系和党务部门工
作,究竟读过多少像样的书,何德何能,竟然要控制全国的意识形态?”。
2013年,北京大学停止续聘夏,与政治有关吗?学校说他的教学反映很差,学生批
评夏讲课跑题,偏离课程内容,在与教学无关的话题上浪费大量时间。有的意见言
辞比较激烈,如“上课讲经济学,不要扯淡”、“本末倒置”,“太水了”、“讲
废话超多”等。
无意中读到夏的一篇文章“辛格的自信与印度模式的底气”,该文登载在2010年7月
《上海证券报》,有4人在网上发表了评论,“印度并没有有这么多中产阶级,印度
社会不过是8亿赤贫的人为2亿所谓精英服务的社会,去印度3年给我的直观感受”;
“印度人的自信,或许换个词更为贴切: 自恋”;“中国练的是花拳绣腿,内功虚
弱,印度练的是内功,招式建立在内力之上,的确有长期竞争优势。”;“去过印
度么就满嘴跑火车……现在都是什么专家教授,太让人气愤了!”。
读了夏的文章,我感觉幸亏中国开了这位经济学家,正如刘备所说言过其实的人不
能重用。夏的文章是谈中国和印度对比,他解释了为什么印度总理辛格2010年3月在
出席伦敦20国峰会之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敢自信地比较中印两国的经济前景,原来
辛格认为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更有可能取得长期胜利,辛格“说相
比之下,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则具有潜在脆弱性,中国人拥有某些优势;
但从长远来看,我更看好印度作为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对法治的承诺。我们的
体制行动缓慢,但我相信决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2003年7月哈佛教授Tarun Khanna和黄亚生在美国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杂志《外交政策》
发表了一片文章,提出印度会超过中国,他们最根本的观点就是印度的发展模式比
中国好,印度的制度比中国优越。他们也承认两国未来发展都面临着问题,但是他
们认为中国面临的问题比较难以克服,印度面临的问题比较容易。所以他们的结论
就是印度是能够超过中国的。夏告戒说两种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法评判,
但“龟兔赛跑”的新寓言开局似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夏说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和投资拉动的
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印度模式”则是加速服务
业和信息产业向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反向刺激,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
众消费能力提升。真是这样吗?
在全世界的比较中,大概就是中国和印度的比较最有意义和最有可比性了。因为中
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起点比较相近。中国有13亿人口,印度是12亿人口。新中国
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当时两个国家都很穷,但印度情况比中国略好
一些,因为中国连续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印度则相对稳定,70年代末,印度的外
汇储备有83亿美元,是中国的187%。两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
式,应该也是两国制度不同的结果。不管什么模式,中国和印度都面临基数极其庞
大的贫困人口。中国的发展得益于较高的投资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大
量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以及以引进设备为主的
体现式技术进步的贡献;而印度更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贡献和国内消
费的拉动,尽管与中国同为人口大国,但印度显然没有中国那样突出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简单一点,就是中国选择了先发展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有烟产业;而印
度更多地关注高技能的劳动力(IT和服务业的发展)的无烟产业。
夏陈述了印度模式的理由:印度2000年当时的总理瓦杰帕伊提出印度要成为“知识
大国”的主张,主旨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带来的机遇,使印
度未来发展以面向全球的服务型知识经济为主,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印度计
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在
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
猛发展,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已经替代了资本
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印度政府预测,下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将出现在服务
业上。在未来的15年中,发达国家的低人口增长率和老龄化趋势将导致人力资源的
大量短缺,这对那些能够提供技能和外包服务的国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 所以,
我们看到印度在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和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印度是非常成功的。
当对比时,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低不说,还导致严重环境污染,连我们自己都会质
疑中国这么做值得吗?邓小平叫咱们摸着石头过河,怎么摸不到印度的那块石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上世纪80年,而印度是90年,中国能做什么?我们只有劳动力低
廉的优势,再就是一党专制有决策大权,资金和技术都指望别人。我们只能捡别人
不愿意做的,但中国必定实现了从农业转向了制造业。别人也是先发展农业,然后
实现工业化,同时发展服务业。中国只不过是学别人走传统发展路,唯一不同就是
一党专制,中国特色。中国这个模式使广大民众的收入从贫困逐渐得到提高,惠及
各个阶层,决非是夏所说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今天,工业是中国经济
发展的主要动力,
综合
国力的整体提高也非常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当初中国如果先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与主要发达国家竞争,很明显中国没有这个能力;
中国选择了先发展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并没有与发达国家竞
争,关键是为众多低技能的劳动力制造了工作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学习,制造
业的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现在也向高新端发展,使发达国家备感压力。
印度的模式是夏所说的“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众消费能力提升”吗? 印度
的思路是把自己整合到发达国家发展中的一环,而不像中国面向全世界即有广度又
有纵深度,他们也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多地关注高技能的劳动力,更多地发展了
IT服务业,这意味着印度大量的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劳动力被忽略了。虽然印度
IT产业的发展很成功,但是IT行业仅能雇佣1~2%的劳动力,大多数的家庭难以提高
其收入。所以,印度的发展是集中在几个方面如软件业、制药业,而不是全方位。
1970年代韩国的制造业比印度低25%,而到了2011年,韩国的制造业出口却几乎超出
印度的2.5倍。没有很强的制造业,就不能使大量的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真不敢恭维
夏这位经济学家,《零八宪章》的首批签名者就这水准。世界强国都是制造业强国,
我想一个国家不可能跳过工业化来实现现代化,沙特可以,印度可能也能这样做,
因为他们能卖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核潜艇也能租,中国肯定是不行的。
中国和印度与他们过去相比,他们都成功了。他们相互比,无法说谁成功了,因为
相互目标不一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按邓小平说的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
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看好印度的人
说印度的制度比中国优越,中印之间的制度应该是各有千秋的。我认为一个制度如
果没有适应性,不能不断的变化和演进,很难说有优越性。中国是制度问题,决定
从上往下,具有高效性,缺乏监督性,一旦有问题不太好纠正,好在今天中国大跃
进发生不太可能了,社会必定透明性也有进步了。印度也是制度问题,只有监督性,
没有高效性。所以,中国和印度就长期发展而言,谁能成功就看谁能就国家发展平
衡这个关系。
夏教授也很有中国特色。夏教授没有思想自由吗?他有,但夏教授是要个人行为自
由,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8小时之外你可以,8小时之内就成了“讲废话超多”。
浏览(1841)
(0)
评论(1)
发表评论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发表
文章评论
作者:
百分之一
留言时间:2014-04-27 07:11:36
辛格的自信与印度模式的底气
夏业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无论是在中国知识界还是社会大众中间,谈及对当代印度的全方位了解,大家可能
不得不承认:对身边这样一个文化迥异、制度不同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们实在
了解得太少太少。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外向型
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为特征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印度模式”
则是加速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向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反向刺激,侧重面向低收入
群体的社会大众消费能力提升。两种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法评判,但“龟
兔赛跑”的新寓言开局似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印度总理直言不讳
印度总理辛格3月底在出席伦敦20国峰会之前,接受了《金融时报》的专访。他比较
了中印两国的经济前景,认为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更有可能取得长
期胜利,相比之下,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则具有潜在脆弱性。“中国人
拥有某些优势:但从长远来看,我更看好印度作为一个正常运转的民主国家对法治
的承诺。我们的体制行动缓慢,但我相信决定一旦做出,便能更加持久”。
《金融时报》评论说,印度主要领导人如此直言不讳地公开发表印度与中国对比孰
优孰劣的论断非常罕见。事实上,辛格总理的这番话也是针对印度国内企业家和国
外投资者责难其民主政治体制实际绩效的公开回应。因为有不少印度工商界人士以
及外国投资者都认为:印度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都明显低于中国,中国
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迅速果断的中央决策能力与资源集中与配置能力都让印度企
业家敬畏有加。
我们或许会为印度总理这番如此自信而毫不自谦的话而震惊,甚至可能无法接受他
对印度经济前景好于中国的自恋式判断。然而我们可能无法拒绝印证或反驳这一论
断的欲望,并且可以通过许多已经公布的第三方国际数据,来考察和重新认知这个
往往被我们忽略或轻视的邻国。事实上,无论是在中国知识界还是社会大众中间,
如果谈及对当代印度的全方位了解,大家可能不得不承认:对身边这样一个文化迥
异、制度不同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我们实在了解得太少太少。
“印度模式”的形成与推进
自1947年独立到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印度经济一直在艰难而缓慢地发展。印度实
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政府对经济计划的
主导作用,强调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重视发展国有企业和重工业,限制
私有企业,排斥外资。1991年印度爆发国际收支危机,政府财政赤字达到国民生产
总值的8.5%,外汇储备仅有10亿美元,只够维持3周的进口支付,当时的拉奥政府被
迫实施经济改革,推出了以“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为特色的新经济
政策,即放松对私有经济发展的限制、加快国有经济改革、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实
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
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30年里,长期保持3.5%的“印度速度”,到80年
代提升到5.8%,9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又将增速提高到6%。进入21世纪,特别是
在过去的四年中,印度经济明显加速,平均增长率超过8%,使印度成为中国之后发
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又一典范。
近年来,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金融服务业等新
兴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印度工业增长占GDP比重为26.4%。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
规模比较侧重于软件,软件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绝大部分比例,信息产业的出口主
要依靠软件业。软件产业成了印度增长最快、最引人注目的经济部门,被印度人称
为“旗舰产业”。
2006年印度信息产业的增长率为50%,信息产业的增长在印度GDP增长部分中所占比
重达到四分之一。2007年印度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收入达到363亿美元,比2006年增
长28%,占GDP的比重也增长到7%。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约为850亿美元,到2010年印度信息产业的产值将接近1030亿美元,大约占印度GDP比重的20%。
改革之后,经济状况明显改善,财政赤字逐年下降,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国际
收支状况持续好转,外汇储备大大增加,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外商投资逐步增多,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印度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发展战略,使其经济一
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了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
印度的资本市场、法律制度尽管仍存在相当大的缺陷,但却一直在为本国私营公司
的发展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和宽松的投资环境。近几年来,印政府不断深化第二阶段
经济改革,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实行包括农产品[14.75 -3.53%]在内的部分生活
必需品销售自由化,改善投资环境,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财政赤字。辛格为印度的
民主政治制度辩护,他说,正是民主政治制度使印度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自1991年
以来,印度经历了4到5届政府,但没有一个政府敢于逆转我们开启的改革道路”。
2006年至2007年度,印度经济实现9.6%的高增长。2007至2008年度为应对通胀,印度政府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大幅提高利率,经济增长小幅放缓至8.7%。预计印度经
济在2009至2010财年的增长率大致介于6.5-7.2%之间。 2006年,印度中央和地方全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7%,而美国和英国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27%和37%,巴西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也达到37%。在印度的税收总收入中,中央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1%,邦一级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
知识经济与比较优势
2000年,当时的总理瓦杰帕伊提出印度要成为“知识大国”的主张,主旨是把握经
济全球化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短缺带来的机遇,使印度未来发展以面向全球的服务
型知识经济为主,走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2002年,印度计划委员会在推出其
《十五计划》的同时,发表了《印度2020年展望》报告,阐述了印度发展知识经济
的基本构想,基本体现了瓦杰帕伊的战略主张。
印度计划委员会认为,决定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发展的决定因
素正在由资本资源转向知识资源,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
科技迅猛发展,使得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知识已经替代
了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印度政府预测,下一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将出现在服务业上。在未来的15年中,发达
国家的低人口增长率和老龄化趋势将导致人力资源的大量短缺,这对那些能够提供
技能和外包服务的国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知识经济的服务出口方面,印度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拥有一支庞大的运用英语
的科技和专业人员队伍。印度高等教育发达,每年大学毕业生有约310万人,到2010年毕业生人数还要增加一倍;劳动力成本低也具有比较优势。印度从事外包服务的雇
员工资只有美国雇员的三分之一甚至十二分之一。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印度因拥
有大量劳动力成本低、高素质的IT人才而被跨国公司看好,成为全球软件行业大国;
印度人口结构呈年轻化趋势。到2020年,印度15岁至59岁的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35%升至47%。
印度的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比起其他发展战略,能更有效地为民众谋求福祉。
私有经济的促进与中产阶级的成长
2007至2008财年,印度GDP总值已经达到1.16万亿美元,并且在2006至2007年度印度已成为全球第12个GDP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印度仅在美国、中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但是,如果以人均GDP计算,印度的排名仍相当
落后(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居世界第74位,印度居第120位)。
私有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级的壮大是“印度模式”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印度在
独立之后一直允许私有经济存在,但对其有严格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
推行了旨在推动私有经济发展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私有
经济的能量充分释放,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如塔塔
集团、比拉集团、维普罗软件公司、兰巴克西制药公司等。目前,印度私有企业的
产值已占到GDP的75%,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私有企业的发展同时催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过去20多年中,印度中产阶级数量增
加4倍,仅据2007年的统计,印度就有8000万个家庭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
计算,印度有中产阶级3亿人,即便挤去水分,也不少于2.5亿。这一阶层拥有持续
稳定增长的购买力,是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主要推动力。而
印度的不平等增加幅度却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基尼系数来衡量,印度目前是
0.33,美国为0.41,而中国是0.45。
今年3月,印度塔塔公司生产的世界最低价格四门小汽车Nano正式上市,标准版Nano
有安全气囊和防抱死刹车系统,但印度政府没有规定上路车辆必须拥有这两样安全
设置。1980美元是标准版的价格,如需配置空调、收音机和转向助力等要额外收费。
加上车购税、公路税、保险等,买一辆Nano大约需要12万卢比(2376美元)。另外还
有豪华版和华贵版两款选择。由于目前产量有限,顾客必须先支付汽车价格95%的订
金。塔塔公司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在价格上使大众可以承受的交通工具,
并且引领印度新时代的交通方式。
“龙象之争” 与“龟兔赛跑”
当然,“印度模式”也有缺憾,印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相当不平衡。2006年,印度
全民识字率为67%,贫困率为27%,全国仍有3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预期寿
命为63岁,出生率23.5%。〔出生率千分之23.5是个啥意思?〕,死亡率7.5%。,新
生婴儿死亡率为57%。[虽然只是千分之57,但不低]。虽然印度政府在反贫困方面进
行了长期而持续的努力,时至今日孟买等大城市仍有相当大范围的贫民窟存在。联
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印度在人均寿命、
成人识字率、国民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上综合排名第128位。
印度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发展迟缓,不能为数额庞大的农村低技能人口提供充分的
就业岗位,农村发展落后于中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印度社会秩序远不如中国稳
定,教派的冲突不时把印度推向战争的边缘。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模式”是以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和投资拉动的经济
增长为特征的,比较注重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而“印度模式”则是加速服务业和
信息产业向传统工业和农业的渗透与反向刺激,侧重面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大众消
费能力提升。两种发展模式孰优孰劣,目前仍无法评判,但“龟兔赛跑”的新寓言
开局似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笔者以为,事先的警醒和未雨绸缪要强于事后的追悔
或亡羊补牢。
“中国模式”与“印度模式”之争,将可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经典案例,
甚至有可能改写发展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框架。
回复
|
0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发表
我的名片
百分之一
注册日期: 2010-04-30
访问总量: 224,78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柴静看懂引用的论文吗?
· “ 撞车”的中国和印度制造业计划
· 轰动美国的2岁尿童母亲被开罚单
· 香港卫生局长的话是赤裸裸的歧视
· 尿童父母有肖像权吗?
· 从夏业良教授议中国和印度谁成功
· 议达赖人品,说中国的西藏方略
分类目录
【家乡美】
· 家乡贵州美系列(4):百里杜鹃(组
· 家乡贵州美系列(3):云贵山地(组
· 家乡贵州美系列(2):桥(组图)
· 家乡贵州美系列(1):天河潭(组图
【读后感】
· 香港卫生局长的话是赤裸裸的歧视
· 评论“历史: 大清不是中国”
· 朗朗: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钢琴演
【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 柴静看懂引用的论文吗?
· “ 撞车”的中国和印度制造业计划
· 从夏业良教授议中国和印度谁成功
· 议议反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理
· 解读夏俊峰不能享用疑罪从无权的
· 对比Zimmerman和夏俊峰自卫的法
· 中医治好儿子多年的湿疹(图组)
· 从华裔教授诉学校歧视谈华人与天
· “人头税”道歉和补偿对华人意味什
· 陈光诚:钢铁是怎样酿制的(上
【曲线救国】
· 轰动美国的2岁尿童母亲被开罚单
· 议达赖人品,说中国的西藏方略
· 乌克兰,中国的又一次喘气机会
· 达赖的中间道路为何走进死胡同?
· 领导要求“吃着饭看着花” ( 图组)
· 从国内扶贫和压制维权,看共产党
· 海不归的理由:地盘论
· 读后感:89年后如果中国民主化,
· 一个不该被断送的移民加国路
【胡思乱想】
· 尿童父母有肖像权吗?
· 姜波的“虚假陈述”罪会成立吗?
· 儿子申请加拿大医学院入学时受歧
· 藏人自焚标志后达赖喇嘛时代提前
· 钓鱼岛剩下来就看日本怎么做了
· 从哈尔滨阳大桥看中国特色(图,
· 北京守望教会在走极端吗?
· 翟田田能告倒学校吗?
· 旧话重提:从加籍新疆人玉山江一
· 从福州诽谤罪案判决看国内的维权
存档目录
2015-03-19 - 2015-03-19
2014-10-01 - 2014-10-01
2014-05-05 - 2014-05-05
2014-04-27 - 2014-04-30
2014-03-12 - 2014-03-31
2014-02-27 - 2014-02-27
2014-01-06 - 2014-01-10
2013-12-05 - 2013-12-18
2013-11-27 - 2013-11-27
2013-10-03 - 2013-10-21
2013-04-03 - 2013-04-03
2013-03-23 - 2013-03-23
2013-02-08 - 2013-02-08
2012-11-13 - 2012-11-19
2012-09-30 - 2012-09-30
2012-08-24 - 2012-08-24
2012-07-20 - 2012-07-20
2012-06-01 - 2012-06-01
2012-05-25 - 2012-05-25
2012-03-10 - 2012-03-10
2012-02-17 - 2012-02-17
2012-01-02 - 2012-01-02
2011-12-08 - 2011-12-16
2011-10-14 - 2011-10-14
2011-08-19 - 2011-08-19
2011-04-18 - 2011-04-19
2011-03-30 - 2011-03-30
2011-02-07 - 2011-02-07
2010-12-08 - 2010-12-08
2010-11-30 - 2010-11-30
2010-06-04 - 2010-06-04
2010-05-03 - 2010-05-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