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 曾几何时,行文间一旦有了错别字或造错句总是件令人尴尬的事。一向推崇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中国文人之气更是长盛不衰。起始,仓颉造字,语言便约定俗成了。后来演化成八股,于是八股又成了正统,几千年下来亘古不变。 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吹响了八股文化的丧钟。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推手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就是推广实行了白话文,将八股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有人说白话文是“西学中用”的结果,恰如其分。至少证明了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自然的选择过程,这几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场新的造句运动铺天盖地纷至沓来。写错别字已不再是一件丢人的事,甚至常常会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与震撼。时下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新语新句产生,甚至每年还有了它们的排行榜。对新语新句的态度分两极,有人欣然接受乐此不疲,有人依然反对嗤之以鼻。这也正常,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的兴趣差异性。客观地说,新语新句还是要讲究一下规矩规律的好,不要太随意太无厘头,虽然“敬惜字纸”的八股时代已经不复返了。 圆蛋=元旦;肉汁=幼稚;油墨=幽默;疯吃=讽刺,不难看出这些词句一旦错别或谐音以后,会生出新的寓意及效果,甚至对人感官的冲击一点不比原有词句的差,振聋发聩。 一个人忽然蹦出了一个“礼拜底”的新词来,搞得大家失笑。这人连忙解释:因为约定俗成的是“月底”“年底”,所以就蹦出了“礼拜底”来。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大家抵抗。 一天中的半场,我们称之为下午,那么下午的半场呢?总不能叫它下下午吧。如果下午表示的是一天中的一半(二分之一),那么下午的一半怎么来表示?根本没有下下午或下下半场这些词。 不加茶的水叫白开水,但不能说没加被罩的被子叫白被子。“我昨天盖了一件白被子(没加被罩)”,别人还以为是一件白色的被子呢。这似乎已经没了一点点的逻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中指出: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认为:汉字是个无底洞,汉字只能减,不能增。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汉字的白话与简化,直至后来进行文字改革简化汉字。曾在中国大陆强力推行的文字改革,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汉字拼音化尝试寿终正寝,而简化汉字运动则正面临着新的转折。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也许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真的会迎来一场彻底改变传统固有观念的新造字时代。 文化贵在传承,而更新是最好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