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70年祭:中国可否同日本一道反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年刚好70周年。
七十年前,一场人类史上的凶残杀戮宣告结束,这是一个巨大福祉。战争于普通大众而言没有胜利者,所谓胜利者也只是政治家那里的一时鼓噪。既如此搞隆重阅兵等于烧钱浪费公帑,充其量一花架子。说得重点,阅兵中怀有各种不当目的是炫耀武力是对竞争对手的一种挑衅。
俺的看法:阅兵,不如反思!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够反思是一种胸怀,展现的是一种阳光向上精神。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反思会更显弥足珍贵,不仅可以省身明志还可以赢得周围国家的真正理解和尊重。能够真正理解到这一层时,那么中国在强烈要求日本作出反省的同时,是否该同日本一道也来个反思呢?
俺这个看法是一个独立思考,也许还不够成熟。
看法由来是这样的,有一年在北京的一个饭局上偶遇一位京话比俺还溜儿叫村上的日本厚生,原来他的新婚娘子是位土生土长的正版京妞儿,难怪京话学得如此地道。闲聊时无意间聊到二战话题,其实日本人对二战话题出于敏感大多是免聊的,因为有些尴尬尤其在中国的地界上。
但俺为了一个真相还是冒昧地厚着脸皮向他求了证。村上对日本为何不反省或不道歉的解释是两条:一条是日本人普遍有爱面子的民族个性;一条是日本人普遍认为日本不是被中国而是被美国打败,爱面子不表示不愿屈服只是向强者屈服,假如换美国逼日本反省道歉,那会是另外结果。
透过村上的解释,反映出日本国内上下对至今不肯深刻反省道歉存在一种情绪,日本嘴上没说心里还是在与中国憋着股劲。谈到情绪中国人也许更大,日本是加害方咋会有资格谈情绪?
其实情绪与资格关系不大:所谓有理一方的情绪有时并未发到点子上,而所谓失理一方的情绪有时也存在合理性。
日本二战战败的情绪,并不针对美苏而只针对中国。好比两方打架,一方靠第三方帮闲而赢,这会让任何输家都难以气顺。关键点是将日本的境遇与中国来个互换,中国会否也滋生出日本一样的情绪?
日德皆为战败国,但在战败的境遇上有差异。德国承认被苏联美国打败,日本承认被美国苏联打败却不是被中国。日本的情绪就是这么滋生的,而德国不会也不敢有这种情绪。中国最后虽上了战胜国的分赃列车,但中国却要自己花钱把日本战俘从葫芦岛送回日本,中国知道搭得是沾别人光的顺风车。日本与中国憋劲也憋在这个点上,中国的教科书中并没能清白无误地把这点交待清楚,让多数中国后来人误以为真是中国把日本打败,带着这种含糊不清的历史观去指责日本教科书中的问题会很难为情。
这容易让人联想起个别东欧国家也说来犯的德国鬼子是被自己打败的,可全世界都清楚他们的这种说辞不太靠谱。东欧国家抗击德国是事实,说打败德国就不够准确了。
中国抗日的情形与东欧国家抗德的情形相似,说中国浴血奋战抗日十四年是事实,说最后中国把日本打败就不够准确。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战区投降为盟军安排,后来常常把这也搞混淆,官方叫法是日本向中国战区投降而非专指向中国投降。中国战区当时以中国战场为主包括中国缅甸安南泰国等国家,何应钦也不是只代表中国而是代表中国战区前去受降。
战后历史中,日本一直认为不是直接败给中国,美国后来又暗地默认日本,才没有让日本做出深刻反省和正式道歉。客观说造成今天这种后果责任不全在日本,美国才是操盘手,中国与日本憋劲不如向美国问罪,不愿与美国理论只把气撒在日本头上是偏离了方向。
放弃历史纠缠,才能期待中日真正和平相处,这是一种姿态。而更高姿态是当中国要求日本反省道歉时,也同日本一道反思或即使在日本不肯反省道歉的情况下,中国自己进行反思。
中国该怎样反思?
一、从开战原因上反思;
二、从日本不反省不道歉的原因上反思;
三、从纠缠历史的心态上反思;
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了,只想强调一点:
二战前的所有开战历史都基本遵循了丛林法则,二战胜利后的最大成果是建立起世界新秩序。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根本目的是逐渐消亡丛林法则以推进人类不断地走向新文明,即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新文明法则。另一方面当然也不能否认,二战后的实际历史发展中丛林法则的阴影并未能被彻底摆脱。这只能说明丛林法则本身的劣根和顽化,而不是人类建立世界新秩序和追求新文明本身的努力不实际,同时也说明消亡丛林法则与追求新文明都将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逐渐露出世界大同的希望曙光。
厘清消亡丛林法则与建立人类新文明之间的关系,会自然接受以往历史中丛林法则笼罩下的弱肉强食是属于一种正常,同时也会自然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中的深刻内涵,没有合理性却有必然性(落后就挨打的必然)。由此领悟出,原来弱者挨打是因双方原因构成的。明白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只纠缠于对强者良心的喋喋不休谴责,从而也平复了弱者自己遭劫后那难以释怀的委屈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