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后半年极忙,日子过得颠三倒四。还好,假期里终于慢下来了。躲在家里看书,看碟,上网,睡很长时间的午觉。然后跑去看了几个电影。好看,不好看,都不太要紧。是段愉快的日子。
- 王家卫的 《一代宗师》-
去看这个电影,并不是因为她已经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且在于我的一点执拗。是中国导演,对他的关注自然就多一点。但是从看他早期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等等,他的电影一直予于我支离破碎的印象,虽然视觉效果精美考究,台词也意蕴深厚,但是我一直不喜欢他讲故事的方法。讲得比较流畅的,恐怕只有《花样年华》。这次去看他的《一代宗师》,非常想看一看,这种旧时印象是否能有所改变。
没有。
首先对题材非常失望,中国的武术题材的电影,多半和家仇国恨有关。一代宗师的主线就是一个为父复仇的故事,真是老到掉牙。王导,拍武林,我们可不可以有点新意?
其次就是故事仍然讲得支离破碎。一代宗师是叶问。可是叶问的故事讲了多少?整个电影3/5的篇幅在讲宫二的复仇记。但是她的复仇和叶问有多少关系?王导的故事还讲得不合理 - 一代宗师是叶问,可是直到故事讲完,我们也不知道他的咏春拳为什么有名,他又是如何把它发扬光大。这么重要的情节,电影里只字未提。可能是王导觉得观众水品高,靠理解就能衔接这个空白。宫二对叶问爱得幽闭,痛苦,绝望,那么,叶文对她的感情呢? 我们不得而知。对于观众而言,这不是断气回肠的爱情,而是让人无可奈何的单爱。
片中的武林混战,无非是争夺一个武林会长的虚名。这是情节中另一个矫情的地方,因为这不合情合理。宫二为了于父报仇,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爱情和婚姻的机会,即使到了后期已经毫无必要,这是另一处矫情的地方。我理解这个电影要表现的深入,执着意蕴和氛围。王家卫有他特有的精神层面和艺术趣味的追求,但是这一切艺术手段,都不能脱离了一个基本原则: 合理。我只看见了两个字:做作。她不能感动我,因为人性难如此,世情亦难如此。
当然,电影有着王导一贯华丽,精致的风格。在多部王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在一代宗师中,这种风格达到了顶峰。片中的多个画面,已如油画。特别是叶问和宫二初见比武一场,以歌剧为背景音乐,以罗浮宫雕塑一般的氛围打造人物形象,这把整个片中悲怆,绝望和恹抑的情绪推至极致。这是极其精彩的一场。
但是,即使有这样油画的华美和歌剧的辉煌,叶问和宫二的初次比武也不可谓不荡气回肠。但是这是一段没有回应的爱情,最后终于变成了一段嘎然而止的苦情戏。
我知道王家卫要表达什么。一切艺术家,作家也罢,画家也罢,导演也罢,都是在表达,渴望把自己的艺术理念,思想表达出来,和他们(她们)的观众共享。王的作品,一直较于偏离主流电影的渠道,善走欧洲艺术电影的道路,也就是相对轻视情节和故事的完整性,而注重艺术手段的表现和个人风格的专注。
但是,很多人都忘了,电影人首先是一个匠人,就像画家一样,首先是一位匠人,我们先不管他追随哪种艺术流派,而是要看他的画是否真实地表达了物体本身 (我们先不讨论抽象派)。同样的,一位电影人,首先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们需要知道他的故事是否讲得完整和动人,而灯光,音响,摄影,音乐,统统都是实现这个故事的艺术手段。舍弃故事而只重手段的电影,不能不说是逐本求末了。
想起了李安。同样是电影人,他的电影,从《饮食男女》,《喜宴》,到《卧虎藏龙》,《断背山》,到《少年派的漂流》,都有着清晰的故事主线。强烈的市井气息和社会万象,让他的电影有着一个坚实的情节基础和完整合理的故事背景,而他对于艺术手段的纯熟利用,不过是在锦上添花罢了。
大艺术家,是能够跳入生活的洪流,融入人性的海洋,而把它们浓缩成艺术的精华。图有华丽的表现,而无实质,最终变成了玩味艺术手段的自我欣赏。
画鬼容易,我们都能画。画人呢? 这是王家卫和李安的最大差别。文字,音乐,绘画,电影,最终是各花入各眼的事情,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吧。
注: 文中的背景音乐就是一代宗师的主题歌剧音乐 -Stefano Lentini - Stabat Mater
叶问宫二初见。歌剧中的宿命和悲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