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汤振海教授的博客  
文化是个体和群体的命与根......  
https://blog.creaders.net/u/5884/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 2016-07-13 19:33:26

起码货美国工科教授按:汤振海同志是贫道少年时代一起摸爬滚打的玩伴,苏卅人称"赤膊小弟兄"。他曾经担任纽约市苏州同乡会首届常务副会长。曾任苏州大学人文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客座教授。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学术家协会会员。并在圣约翰大学、市立大学亚美研究所讲解评述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汤先生视力略有减退。不便在电脑前长时间工作。因此全权委托贫道把他分散在各网站,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以及有关他的新闻报道集中在万维博客里。以便亲朋好友们的查询。

汤先生长期从事影视评论、研究、教学工作。正式出版的著作有《
影视艺术概述》、《影视名作赏析》、《影视采风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文学艺术鉴赏辞典》。其影视评论在全国性的在赛中获奖四次。最近其影评文章又被韩国学者翻译成韩文,由韩国常青权出版社出版。另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4篇分别入选《中国当代论文选粹》、《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当代战略文典》、《中国改革开放20年成果总览》。

感谢万维博客服务重新帮助他注册好了本博客,贫道先帮他把他的“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一文转发在此,先和同志们混个脸熟。
有空也会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同志们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
                                                           汤  振  海

          用英文写作的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坛的最早露面可以追随到十九世纪末的“水仙花”(Sui Sin Far 1865-1914)。她的原名为艾德丝. 莫德. 伊顿 (Edith Maude Eaton),是一位中英混血儿; 她的父亲因为和在英国的华裔女性结婚而被逐出家门,后移居北美。水仙花在美国度过了她的大部分人生。她是第一位用英语描写华人在北美生活的华裔作家,堪称美国华裔作家的先躯和拓荒者。

        尽管她是白人的后代,从小接受的也是英式的学校教育,但是华裔母亲所给予她的中国血统以及东方文化的滋养熏陶使她和中华大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创作的数十篇短篇小说大多收录在她的文集《春香夫人》(Mrs. Spring Fragrance)里。这些作品首次向西方世界表述早期华工来到新大陆后筑路开矿的艰难辛劳和华裔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所面临的种种难题,贯穿着早期中国移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传统遭到撞击的主题;同时也浸润着作者对于华人境遇的同情及其命运的关切。她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所言所行来展示华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和人文风貌,力图扭转主流社会心目中对于华工愚昧陈腐、不道德、不自重的看法;认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正直、勤劳、强壮、健康”,“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他们的孩子和妻子,但是他们安分守己、自尊自强。”水仙花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和优势自觉地在美国文坛为华人发出了第一声有力的“呐喊”,她对华裔文学所作出的开拓性贡献功不可没,理应载入史册。

       
        到了1945年,另一位出生于旧金山的第二代华裔黄玉雪(Jade Snow Wong 1922-2006) 初版了她的英文自传体小说《五女儿》(),讲述一个为白人主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华裔少女及其家庭是如何克勤克俭、忍辱负重、努力奋发,逐渐立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这中间不乏年轻的第二代华裔和以父亲为代表的前辈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生活习俗的内容,诸如举行死者葬礼时,和尚念经、撒纸钱、祭供牌位等形式,充满东方式的神秘色彩。然而,书中的主人公是充满进取精神的,作者的创作宗旨也是积极向上的。最后,五女儿取得成功,她用为白人做家务的钱去上学,终于和美国主流社会沟通,在陶瓷器皿的工艺制作以及经营业务上打开了局面,同时也得到其父亲的认可和理解。《五姑娘》曾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在中国出版时书名被译成《华女阿五》。1976年,美国举行建国二百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时,公共电视台PBS 以黄玉雪的《五姑娘》为蓝本,摄制了半小时的电视片播映。黄玉雪曾于1975年出版《五姑娘》的续集《没有陌生的华人》()。2006年,黄玉雪在美国逝世,丧事低调,但人们还是不会忘记这位同样也为美国华人移民文学作出了自己贡献的华裔女作家。

        著名作家林语堂著作等身,闻名中外。除了大量的中文作品之外,林语堂还有不少运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1947年在美国出版的英文小说《唐人街之家》() 便是其中的“开心果”。作品描述一个广东农民在纽约的地下室开了洗衣店,又把妻子和两个小儿女从老家接来,一家人团聚生活在一方新水土。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华人移民的普遍经历。而并不十分典型的是二儿子娶的是意大利女人佛罗拉,小儿子准备迎娶的也是老外媳妇。这种状况在当时的华裔移民中间并不是很多;作者这样安排的用心在于表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结合,同时也为了便于比较这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特点。林语堂在作品中颂扬华人的勤奋及其家庭的温情,宣扬东西方文化是可以求同存异、互为吸取补充的,两者的溶合包括小儿子汤姆与书中的其他人物通过信仰基督教的途径来达到;作者试图描绘出华人在随遇而安的心态中实现美国梦、建立伊甸园的温馨情景。应当指出的是,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背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特有的时效作用促使林语堂对于华人和谐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

        1957年,华裔作家黎锦扬(C.Y. Lee)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花鼓歌》()在被多家出版社退稿、“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况下,幸遇一位82岁慧眼识珠的老编缉才得以面世。该书由Farrar Straus出版后,很快跃登《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年被改编成百老汇音乐剧,连演600场而不衰。1961年,又被搬上银幕,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小说《花鼓歌》表现的题材和主题是五十年代期间旧金山唐人街第一代和第二代华裔移民之间的代沟及文化差异。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像真实生动、也不乏生活的依据和典型意义。王老爷虽然人在美国,但始终生活在中国城的圈子里,与美国社会及其文化格格不入;而他的两个儿子王大、王山却和他格格不入。他自作主张给王大订下的亲事遭到儿子的反对;而儿子和在家帮佣、会唱凤阳花鼓戏的李小梅情投意合。李小梅和她的父亲李老头被势利的刘妈所陷害,愤然出走。王大决定离开这个家,去找李小梅和她成婚。处于孤家寡人境地的王老爷面对自己和亲人、友人之间的生活冲突,不禁黯然神伤、内心反省。他不由自主地来到一家西医诊所,想治一治久咳不愈、中医无能为力的肺病之顽疾 ;并且打算过些时候再把儿子、媳妇找回家。作者以谐谑调侃的喜剧化格调来编排故事情节、处理人物走向,同时对于华人社会的描绘充满奇异怪趣的东方色彩,这些都有助于作品受到广大读者、观众的欢迎与青睐,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作品功力不足等缺损。

        尽管上述华裔作家以各自的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坛的一定范围内激起过朵朵浪花、层层涟漪,但毕竟还是涓涓溪流、不成气候。华人的文学创作真正开始在美国文坛形成势头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后半期;这可以1976年华裔作家汤亭亭 (Maxine Hong Kingston) 出版《女勇士》() 为标志。正是她的这部处女作、成名作、非小说类的作品为华裔作家在英语文学中开设了一席之地。作品获得了当年度的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

        1940年出生于加州的汤亭亭是广东台山新会人的后代,其父亲是洗衣店的工人,后成为博弈屋的店主;母亲是助产士。22岁毕业于加州大学伯格利分校英语系的汤亭亭,开始在高中执教英文,30岁之后,先后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密歇根大学英语系;直到过了50岁,她又重返母校,在英语系担任教授,直至退休。对于英语写作,汤亭亭颇有天赋和技巧,运用语言得心应手,她在大学就读期间,是从工程学系转到英语系的;但她不识中文,也只会讲台山方言,她从小是听着祖父母用台山话反复讲解中华民间故事长大的,这是她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然而却给了她至关重大的影响。

        移民来美的华人的生活经历与生存状态,自始至终是汤亭亭文学创作聚焦的中心。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引入美国文学,这是她写作的另类素材内容,同时也是汤亭亭的信念与目标。回忆录类的《女勇士》和1980年问世的《中国佬》(),其中的绝大部分素材均来自于汤氏家族和华人社区的真人真事。《女勇士》由第一人称“我”夹叙夹议地表述“我”与母亲、姨妈、姑妈等前辈女性的不同经历,并将主人公的这些现实遭遇和中国或西方的文学题材、神话传说交相融合、互为映照,从而展现出第二代华裔移民在寻求自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历程中的艰难与颠簸; 同时也批判了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纠正了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片面看法和错误印象。

        《中国佬》的主要篇章则着墨于汤亭亭家族里以及作者所熟识的华人劳工这些原型人物,整部作品的内容充满着对华人移民为建造贯穿美国东西铁路、开发夏威夷、打造新大陆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的描绘与褒扬,可以把它看作为一部华人移民忍辱负重,在面临种种不公平待遇的境况下,对美国建设作出诸多贡献的奋斗史、功绩薄。作者还在标题页和书中专述华人男性劳工艰难困苦、奋力拼搏的六个章节的篇名页上,盖上“金山勇士”四个醒目汉字的大印章,既给人一种陈年往事的历史沧桑感,更是对华人男性祖辈肯定、敬重、赞扬的表示。1981年该书获得极有权威性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及其它重要奖项。

       1989年,汤亭亭推出了她的第三部作品《孙行者》()。与前两部的内容、形式有所不同,这是一部纯粹虚构、带有实验性的文学创作集子,似乎更能体现汤亭亭的创作手法和风格。作品融入华人家喻户晓的孙悟空的神话故事,以主人公---- 华裔工人惠特曼 . 阿新两个月中的经历作为维系全书的线索,交替表叙阿新所面临的外部世界和他内心的思绪感受。这个阿新留着嬉皮士的长头发,发型象日本的武士,穿着牛仔靴,说话象黑人,又有点唐吉珂德式地唱着自由之歌,浑身上下全本是一个美国版的孙悟空。同时,作者将孙行者的传说加以变形扩充,掺加入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多元文化因素,诸如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历史上的真人真事、美国的通俗文化、美式英语、广东粤语、粗俗俚语等等,林林总总,可谓包罗不同时代社会、各类文化意识之万象。在叙事方式上,作者改变了《女勇士》、《中国佬》的第一人称,而用第三人称加以连贯性的叙述。而采用第三人称更便于汤亭亭如同孙悟空那样驰骋天地、纵横四海、信手拈来、尽情描绘。

        而更为显而易见的是,汤亭亭在引入中国文化于她的作品之中时,对古老的中华民间传说等文化要素进行了深受西方文化观念渗透的改写与戏说。《女勇士》里花木兰人物故事的变化便是十分明显的一例。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已经和传统的形像大相径庭;花木兰的父亲在女儿的背上刺下了一大段报仇雪恨的字,历史上的岳母刺字变成了花父刺字;花木兰已经不再被强调为以民族大义为重、替父从军的爱国英雄,而成为“来报仇的女人”,她上山学得一身好武艺后,便回乡复仇。她最恨“女孩是米里蛆”、“宁养鹅,不养女”的民谚,她一刀砍下了说这些话语的财主的脑袋。 很显然,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已变成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作者通过其改变的这一形像所要批判、对抗的则是中国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和歧视女性的社会观念。

        运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方法,来反映华人移民到美国艰难创业、痛苦磨合的生活历程与文化感受,这是汤亭亭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她的作品大多没有贯穿全程的主干情节线索,也不采用传统的线性结构,而都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自由驰骋、不受拘囿;作者广泛使用文字游戏、拼贴画等后现代派小说屡试不爽的创作手法;集回忆、虚构、民间传说于文化理念于一体,来表述华人移民杂陈纷纭的生活切片以及其中的种种精神撞击。汤亭亭所运用的这些创作手法和崭新文体,不仅开创了华人文学的新路径,而且对美国文坛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8年,美国图书基金会授予汤亭亭“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表彰她以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丰富了美国的文学传统。同时,汤亭亭已跨入当代美国主要的作家的行列,并且成为在世的美国作家中,作品被各种文选的收录率最高、被大学生阅读得最多的作家之一。这是值得我们华裔引以为豪的。

        面对极大的种族差异和严重的文化冲突,这几乎是所有在美的华裔作家遇到的共同课题与挑战。这对华裔作家来说,是爆出了一个很大的新难题,但这也是使得他们的作品浸透了多元文化特色的独特优势所在。

        这种差异和冲突首先就表现在作家本身的个体上,然后再反映在他们的创作中。以《喜福会》()而声名大震、擅长描写母女情感的谭恩美(Amyruth Tan),其本人和母亲的关系就极具典型性与说服力。她祖籍广东台山,1952年生于美国加州。早年丧父,后又丧兄,患有精神抑郁症的母亲又时常以自杀为挟。她十六岁那年新交了一位男友,为此和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至于母亲拿着刀,把她推到墙角边,用刀刃压在她的脖子上足足二十分钟。最后她哭泣着说:“我想活下去,我想活下去。”其母才算松手。

        谭恩美依据其外婆与母亲的经历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喜福会》,以四对母女的关系为主要的聚焦描写对象,以真切生动地表现她们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为主旨特色。四位母亲都是第一代的中国移民,她们每星期聚会一次打麻将,当然少不了在一起谈论子女,各人多以吹嘘、比夸自己的女儿为能事。她们四个同样生存在美国的女儿却深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与她们格格不入;每对母女之间都发生着相类似的矛盾与冲突。该书于1989年出版,一鸣惊人,连续四十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销量达到500万册,并获得“全美图书奖”等多项文学大奖。后来还被改编搬上银幕,又大获欢迎,票房不俗。谭恩美接着创作完成的《灶君娘娘》()、《接骨师之女》()等长篇小说,也都是围绕来到太平洋彼岸的中国移民的家族而展开描述的,同时又以母女关系为作品结构的主要脉络。

        这些作品里的年轻女主角不仅有着种族的认同问题,更要日日夜夜承受来自家长的压力。她们的母亲大多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来到美国后更把一切的希望投放在孩子的身上,殊不知这恰恰成为造成孩子一切重负的压力源。更况且母亲管教女儿的方法和观念都是传统陈旧的中国式;要求子女绝对服从父母;对于孩子缺乏赞扬和鼓励,而以批评、责怪为常事。女儿们面对连英文都不会说、又不能以理服人的母亲,再眼见美国父母的民主平等式的教育方法和家庭关系,心理怎么能够平衡?以至于女儿杰妮公然告诉母亲:“这里不是中国,我不是你的奴隶,你不能随意把我变成你想让我变成的样子。”而母亲的态度更加强势。结果是母女这一对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代人往往反目为仇,形成尖锐的冲突,甚至给对方造成严重的伤害。而这些母女矛盾的激化,不仅是由于年龄差异的代沟问题,而且更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的撞击与冲突。描写观照出这中间的情感心态,以及冲突滋生、发展、形成、爆发的进程,这正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裔作家得天独厚的创作优势,也是他们笔下的华人世界的基本特色之一。

        而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年青的女儿们以反叛的态度,疏离、排斥母亲所体现的故国传统文化族性,企盼跻身进入主流社会,为主流社会所容纳接受;谭恩美作品里的女儿们差不多全都嫁给了白人男性,和主流族裔组成家庭。但更进一步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中间有着女儿和丈夫的矛盾,也有与老外婆婆的冲突。英英的女儿列娜和丈夫在实行“账目均摊”的“AA制”过程中所产生的龃龉日益扩展,以至于矛盾凸现;安梅的女儿罗丝获得望族出身的白人青年泰特的青睐,泰特不顾父母的反对,罗丝也忍受了婆婆乔顿太太对自己母亲居高临下的俯视与轻薄,两人 终于结为连理。罗丝身为人妻,深受中国婚姻伦理道德的熏陶,对丈夫百般顺从、关怀备至。她买礼物给丈夫,替丈夫付账单,为丈夫做任何琐事,甚至放弃爱荷达大学的奖学金而留在丈夫身边,一心一意照顾他。但是,这种东方式的爱情、婚姻方式却并没有讨得泰特的好,罗丝所作出的种种牺牲反而引起他的不满甚至反感。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具有自己的心声、独立的人格。正当他们准备结束婚姻、协商出售房屋事宜时,罗丝终于表达出她内心的声响、展示了以前不曾表现过的自我性格,从而才使得泰特刮目相看,他们濒临危机的婚姻才得以在平等的基础上重获新生。

        谭恩美文学创作的价值在于,其作品不仅描述出第一代和第二代华人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二代移民在打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中与美国社会的撞击,以及他们处于双重边缘化的两难境地。第二代移民从早年开始就吸收接受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运作的模式准则,排斥华裔民族文化体系。他们身为华裔,却是华裔文化的边缘人;但是,黄皮肤又使得他们很难成为美国主流社会的“金凤凰”,他们同时又成为西方文化的边缘人。毫无疑问,需要经过好多代的磨合与融解,华裔古老的文化才能完成现代化的转换;西方也才能逐渐理解、吸取神奇的东方文化,双方互补互通,达到全球文化语境下的大同。而在这漫长、艰难、复杂的历史进程中,谭恩美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观照其中某些侧面的“哈哈镜”。

        突出地表现东西方文化的矛盾撞击以及华裔人格的文化裂变,这始终是长期以来美国华人作家的创作主旋律。这十分典型地反映在《喜福会》中一位母亲说的一句话里:“我当时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获得最好的结合:美国环境和中国性格,我怎么会知道这两者是水火不相容啊?”而到了任壁莲手上,作品的基调已经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汇合。这种变异既是华裔作家认识的扩展与深化,同时也反映出华人在美国这个种族大熔炉里逐渐蜕变、同化的进程。

       1955年出生纽约的任壁莲 (Gish Jen) 是继汤亭亭、谭恩美以后又一位重要的华裔作家。她于1991年出版的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人》()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最值得注意的书之一,因而广受瞩目。尔后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梦娜在应许之地》()被《洛杉矶时报》评为该年度十本最好的书之一。三年后她的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与读者见面,又深获好评。

     作为第二代移民的任壁莲,她所成长的大环境是把个人放在首位的美国主流文化;而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其父母却是把社会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这就形成了两代人的重大差异。有感于对这种差别的思考和认识,她在文学创作中对所谓的“典型美国人”产生了质疑,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去思考谁是真正的“典型美国人”。任壁莲认为,典型美国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身份的困惑,总是自问自己是谁,正在变成什么样的人诸如此类的问题。事实的确如此,美国人不是土生土长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与国度,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而其最为明显的精神特征就是对自身身份归属、文化认同、价值取向的心理拷问和消长磨合。这是其它国家和种族并不普遍面临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按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的族裔身份不仅仅根据其血缘传承,而且取决于其不断改变、重新铸造形成的文化认同。单凭肤色、面目等外部特征来确定归属一个人的种族身份,这种方法在当今的美国已经不再适用。在美国各个种族是互相交汇融合的,没有哪个种族的生活是封闭的、文化是纯粹单一的;也没有哪一个人在生活方式、文化价值方面是完全某一个种族化的。认为一个人只可能具有一种文化身份的看法是幼稚的,它不适合美国的国情。基于这样的认识,任壁莲试图对“典型的美国人”作出新定义、新阐释。她借主人公梦娜之口:“所谓美国人,就是做你想做的人。” 你可以在你原来族裔的传统节日里举行惯例的庆祝活动,也可以保持你的饮食习惯,但你是美国人。

         与此同时,任壁莲笔下的个人和家庭已经和汤亭亭、谭恩美所描写出的两代华裔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美文化激烈的对立撞击大相径庭,主人公及其家庭已经不再和周边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早在二十年前出版的《典型的美国人》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拉尔夫。张克服东西方文化所带给他的种种困惑、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追寻美国梦的曲折经历,刻画出一个典型中国人是如何逐渐接受、适应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从而嬗变为典型美国人的过程,而这实质上是一个精神文化改变的进程。作者倡导的是保持本族裔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既非完全中国化又非完全西方化,而是能把中西文化的各自优点融为一体的辩证态度。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作者还以在美国土生土长已经同化的华裔格罗弗这一人物,贬斥批评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卑劣行为。他确实也是依靠自己白手起家而成为百万富翁的,但运用的却是坑朦拐骗、偷税漏税的不法手段。这样就从更广阔的层面反映出美国华裔移民及其后代的众生相。

       而在《梦娜在应许之地》中,青少年的主人公已经完全和其成长、生活的郊外白人社区打成一片,其乐融融;这里没有发生种族歧视与冲突的现象,大家相处和睦和默契。到了2009年,任壁莲在她的新作《爱妻》()里,更以一个家庭为缩影,描绘出美国族裔社会多元化的美好情景。丈夫是一个光说英语的华裔,妻子则是能说地道汉语的爱尔兰裔美国人,他们共同领养抚育的是来自亚洲的孩童。而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也完全没有种族排他性,到处充满温暖的阳光。

       当然,也有人士认为任壁莲描写的画面过于乐观与快乐。因为在美国种族歧视与冲突的现象并不是在任何地方与场合都销声匿迹。然而,任壁莲笔下勾勒出的美好图景在有的地区也确实存在。而更为重要和更有意义的则是,她所创作的这些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不仅是美国当今社会生活的某些真实的写照,而且也折射出华裔新生代对于美国多元化社会和文化的新读解,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认识上的深化与跳跃。

    还有一位要提及的作家是马严君玲(Adeline Yen Mah),她主要的作品只有《落叶归根》(),副标题是“一个没人要的中国女儿的真实故事”。全书完全是真人真事、现身说法,为作者个人及其家庭的传记。在华裔作家的英文创作中独树一帜。

     严君玲1937年生于天津,长在上海,1949年全家迁居到香港,后赴英国留学,取得伦敦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1964年移居美国加州行医,成就自我。这样的经历和职业和她出身豪门密不可分。她父亲非常有钱,全家住在上海有名的霞飞路的洋房里。但是,其母亲在生育严君玲期间,染上产褥热而去世。父亲痴迷于一位青春美貌的混血儿女子(其父为法国人,其母是中国人),结婚后对她百依百顺。这位继母巧妙地利用东西方文化之差异,玩弄权术,一步步把全家的财产权势操控在手。她一方面深知父亲及其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对西方敬畏恐惧的心理,从而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她又以分而治之、差别对待的做法造成七个子女之间的互相猜疑、嫉妒、矛盾,她再从中调停裁决,建立权威;她还利用传统的孝道、忍耐等教条来禁锢子女们的抗争。也确实有效,三哥从小到大的口头禅便是“算了。”而性格倔强、自小便有主见、不受威胁利诱的作者则饱受歧视欺凌。

    而真是这样的命运才造就了这部作品和这位作家。作者以倒叙的写法开始:在序幕中,记载了1988年5月19日这天,早上父亲入葬后,下午4点半全家人集中在香港中环太子大厦17楼的律师行,听取父亲遗嘱的宣读。然后,从作者的出生和家庭的变故娓娓道来;全书以一个特定的视角,所描写的家里的大事小事无不活生生地展示出东西文化的摩擦与撞击,与提倡平等观念的西方家庭形成强烈的对照,因而引起欧美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注意。这部自传体的小说1997年在英国率先出版,连续两年荣登《泰晤士报》受欢迎书籍的排行榜之首,后又被翻译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22种文字,全球销量总共达百万册。英国BBC为此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同时香港、台湾也有中文版本的问世,广受好评。

    生活在继续,社会在发展,新人也在不断地涌现。近年来,用英文写作的美国的华裔作家及其作品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其中的佼佼者、创作实绩突人眼帘的当推哈金。关于哈金,另有专论,这里限于篇幅,不再展开评说。

    回顾一百六十多年以来华人移民在北美新大陆艰辛创业、安身立命、撞击磨合、逐渐融入的风雨历程,一幅幅光亮与暗淡相间、色彩和灰白并存的画面闪现眼前。而运用英语将这一进程中的某些生活切片及其社会景象诉诸于笔墨的文学创作,真所谓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稚嫩到成熟;终于在荒芜的山冈开垦出一片鲜嫩碧绿的芳草地。

    华裔作家的英语文学创作不仅表现了华人社会及其移民生活的某些侧面,同时反映出传统的中国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以及文化理念的差异与区别,呈现出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矛盾冲突以及华人移民接受吸取西方文明的嬗变过程。具有世界性的国际意义。就作品创作的水平与意义来看,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题材不断地扩展,艺术样式和表现手法更趋多样化;作品所要折射体现的主题也逐渐深化,并且更富理性和哲学的意味。我们充满信心地乐观展望并且相信:在北美大地白手起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物质财富并且自身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华族裔在美国文坛同样会有令人注目的不俗表现;随着中国两岸三地的移民新浪潮的涌现以及生长在美国的华裔新生代的成长,华裔文学创作人才将会进一步聚集与会合,以更大的声势威震美国文坛。一个百花吐艳的华裔作家英语文学创作的新园地终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毫无愧色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浏览(1091) (6)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汤振海教授
注册日期: 2012-01-31
访问总量: 76,52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化是个体和群体的命与根
最新发布
· 中国远征军的显赫战功与重大贡献
· 假扮成喇嘛长期潜伏在这里
· 他在街头搭救了流落到香港沦为娼
· 借古喻今,曲线救亡
· 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出版
· 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
分类目录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四)】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三)】
· 中国远征军的显赫战功与重大贡献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二)】
· 假扮成喇嘛长期潜伏在这里
· 他在街头搭救了流落到香港沦为娼
· 借古喻今,曲线救亡
· 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 阮玲玉的《自杀合同》
· 窃取了革命的成果坐享其成的新生
· 胡蝶以绝对优势当选“电影皇后”
·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一对姐妹
· 影片猛烈地抨击了混浊不堪的社会
· 何仁斋的新姨太太卷款外逃了!
【人生感言】
· 片言只语说“珍惜”
· 汤 振 海: 感 受 他 乡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一)】
· 长江流域发生空前未有的特大水灾
· 燕燕与其情人席卷财物私奔出逃
· 他们设暗道机关诱拐奸淫良家女子
· 爱宝只得回到林氏妓院重操旧业
· 年轻寡妇梨娘为了守节忍痛割爱
· 邀请袁世凯的儿子袁寒云挂名做编
· 上海滩发生了一桩家喻户晓的谋财
· 洞房花烛---开垦处女地
· 《定军山》独拔头筹
· 电影传中华,众老外施展身手 
【苏州图书馆】
· 华人移民在美国
· 华人移民在美国
· 亚裔在美国公益事业中的社会角色
· 苏州图书馆节日活动多
【论文著作】
· 《中国电影景观荟萃》出版
· 影视名作赏析
· 第一届“金叶奖”获奖名单
· 再谈电影艺术的起源
· 影视艺术概述
· 影视艺术概述
· 中国戏曲趋于衰退的本体动因
【法拉盛人文講座】
· 法拉盛中文书会 推出系列文学讲
· 法拉盛图书馆本周活动多
· 法拉盛中文書會
· 法拉盛中文書會 推出系列文學講
· 中國戲劇的西化與翻新系列之一
· 中國戲劇的西化與翻新系列之二
· 中國戲劇的西化和革新
· 文化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回应
· 中國電影的發展歷史與現狀
· 文化面临新挑战
【新闻报道】
· 阐发《牡丹亭》的创造和先进
· 畅开心扉的张艺谋
· 美国苏州同乡会征集会员启事
· 汤振海生日快乐
· 2016年8月13日下午2时,纽约华侨
· 最后一排右二为汤振海
· 湯振海23日講移民形象
· 湯振海解西廂
· 汤振海教授文学讲座
· 莫言作品研讨会 汤振海导读
【文化艺术】
· 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
· 令人痴迷的中国文字
· 工匠遍地开花、大师寥若晨星
· 东西方影视传播
· 歐美戲劇傳入中國
· 历史、伦理、警匪
· 华裔文学评论家汤振海谈张爱玲郁
· 茅盾倡导自然主义的再评价
· 莫言作品討論會導讀講座
【华人世界】
· 苏州人的小桥流水的天堂意识
· 到了美国,要么发财,要么发神经
· 妈妈,我想接您来美国看看
· 美国苏州同乡会正式成立
· 花絮馬年紐約作協選會長
· 汤振海生日快乐
· 夏志清先生,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網
· 莫言小说透析
·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由
· 美国华裔作家及其笔下的华人世界
【影视评论】
· 《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
· 前瞻先知的《华氏 451》
· 国产大片在美国
· 國產大片票房刷新紀錄
· 未来影视的发展和高科技运用
· 解读《钢的琴》 议论影视剧
· 歐美戲劇電影傳入中國之後
· 《钢的琴》内涵和艺术特色析评
· 姜文的表现主义创作 汤 振 海
· 秦 淮 河 畔 的 群 芳 谱 ---
存档目录
2016-12-08 - 2016-12-25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1 - 2016-10-28
2016-09-07 - 2016-09-26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3 - 2016-07-31
2012-06-20 - 2012-06-20
2012-05-28 - 2012-05-28
2012-01-31 - 2012-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