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侨报》副刊,2014年7月3日
《归来》剧照。 资料图片
《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是反省那个不堪回首时代伤痕难愈的新片。
陆焉识是旧上海知识分子,本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聪慧倜傥。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为了巩固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
的娘家侄女冯婉瑜。对婚姻失望的陆焉识出国留学,毕业回国后做了大学教授。1950年代,陆焉识因其家庭出身和不谙世事被打成“反革命”,判为无期徒刑,
在西北荒漠上改造了20年。在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瑜的爱。
当年,陆焉识逃难敲门时,大雨滂沱城欲摧。与冯婉瑜天桥相会,却遭女儿引来的专案人员棒打鸳鸯,撕心裂肺,好不叫人痛断肠!以至于爱妻冯婉瑜从
此不再锁门,怕把丈夫挡在门外。而当朝思暮想的丈夫名正言顺地平反获释,雨过天晴回家时,却被失忆的妻子拒于门外。明说暗示、念信弹琴,一招又一招都唤不
回爱妻记忆的归来。而5日到火车站去接迎丈夫已成为冯婉瑜的惯例,殊不知陪伴在侧的就是自己分开20年早已归来重逢的丈夫。
夫妻近在咫尺,却同陌路。这种奇特别扭的关系是只有在那个非常年代才会酿成的恶果,真比死别还令人凄凉酸楚、心寒悲怆。
阶级斗争的政治运动制造了太多的悲剧,它也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一纸公文给予甄别,但是其所造成的严重后遗症有些却是无法弥补的。
归来已经不再是离去的重返,是撕裂了一道难以愈合的新创伤。以至于落下个永远的等待,等待已经归来但爱妻已认不得的丈夫;冯婉瑜的心病是医治不好的顽症,政治运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精神病态(包括集体失忆)积重难返;陆焉识一家的初始安宁与和睦已经无从回归。
影片《归来》正是从这一前所罕见的纵深层面、独特视角来表现极左时代的灾难性后果。
影片内容集中紧凑、不枝不蔓、无闲笔,更无闲话。
影片中,专案人员到家后,冯婉瑜急切地问:“他为什么跑?你们把他怎么了?”
“这是谁问谁呐?”专案人员说。
倒是街道的李主任帮腔:“这不是了解情况吗?这么多年没音讯了,也是人之常情嘛。”
可专案人员不依不饶的:“李主任,我得提醒你,要注意政治立场。”专横霸道、压制重围得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昭然如揭;任何稍带人性、人味的言行都难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容忍。
影片的创作风格淡定平和,功力蕴含于细微末节之中,故不失令人扼腕动情的艺术效果。
张艺谋经过多年电影江湖的走穴,意欲拍摄此片作为其重返文艺片行列的归来之作,显然毫无异议地可以通行无阻。
但就大作而言,该片则显得不足不够,我们几乎难以感触到张艺谋在以往作品里流露出来的大气、锐气和灵气。《红高粱》的超凡脱俗、《大红灯笼高高
挂》的别出心裁、《秋菊打官司》的扑面乡土、《活着》的波澜壮阔、《我的父亲母亲》的如诗如歌、《英雄》的精工美观,这些佳作留给我们的印象难以忘怀,同
时也使观众以较高的尺度来衡量张艺谋的新作。或许张导这次只是小试牛刀的热身赛,或许他还需要更多时间养精蓄锐,那我们等待着他再一次的归来。
其实,归来是一种期盼,它饱含着人们对逝去的美好以往的珍视与呼唤。归来也是一种奢望,因为过去的人事如同覆水,人们难以使时光倒流、一切重返。是否还能归来?即使鸳梦重温,也恐时过境迁,风光不再。那么最终我们要说的是:归来其实还是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