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旗帜下的中国影坛─高奏民族忠义正气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等地的广大电影工作者纷纷组织并参加了抗日救亡演剧队,分赴前线和后方进行文艺宣传活动。这不仅极大地壮大了抗日文化运动
的声势、提高了宣传活动的水平和层次,而且也为在大后方拍摄、制作抗日影片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人员等多方面的条件。 1938年1月29日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在武汉宣告成立,这是集合于抗日旗帜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电影界组织,包括了各个阶层、各种力量的圈
内人
士。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由七十一位组成,张道藩、罗学濂、罗明佑、邵醉翁、夏衍、田汉、阳翰笙、袁牧之、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陈波儿、阿英、洪深、孙
瑜、赵丹、司徒慧敏等名列其中。成立大会发表了宣言,号召每一个电影从业人员“将自己献给祖国,将自己的工作献给神圣的抗战”;“以电影的话语向我们的同
胞和我们国际间的友人陈诉新中国的现实”。协会成立后,还每月出版杂志《抗战电影》作为其机关刊物。该刊在创刊号里就提出建立“国防电影”的主张,并且由
此展开讨论,为抗战电影运动推波助澜。同时, 《抗战电影》还发表评论,分析当时影片的创作得失,意在引导电影制作走上轨道,更好地表现抗战现实。 抗敌协会的成立及其会刊的创办,对于团结和组织广大电影工作者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文化运动、推动与促进抗战电影事业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
有历史性的贡献。 内地银幕,尽现战事,壮怀激烈 战端一开,中央电影摄影场及时地摄制了《芦沟桥事变》、《空军战绩》、《淞沪前线》等纪录片,载录下抗日战争拉开序幕的历史性场面,后又推出
《中华儿
女》(沈西苓编导)、《孤城喋血》(徐苏灵编导)、《长空万里》(孙瑜编导)这些呕歌民族正气的好片子;由汉口摄影场改组扩充而成立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更是
硕果累累。他们很早就著手摄制新闻纪录片,影响较大的有《抗战特辑》第1-5集;从1938年1月至10月这短短的九个月间,又完成了《保卫我们的土
地》、《八百壮士》、《热血忠魂》三部故事片、五十多部新闻纪录片。这些影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刚开始时的社会动态与实况,表达出爱国抗日的
积极主题。 《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编导)是“七七事变”后第一部直接从正面描写反抗日本侵略者内容的国产故事片。主人公刘山(魏鹤龄饰)身受“九.一
八”敌
人炮火的残害,亲眼目睹日本鬼子的暴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有著清醒的认识。他带著妻子(舒绣文饰)与弟弟刘四(戴浩饰)从东北流亡到南方小镇洛
店,而“八.一三”战火又再次殃及周边。刘山进一步领悟到:逃难不是积极的办法;他以亲身的经历劝说准备离乡外逃的当地群众,鼓励并召集大家留在自己的家
乡,协助守军共同抗战,保卫我们自己的土地。国难当头,他大义灭亲,亲手击毙不听劝说而替日寇飞机指示轰炸目标的胞弟刘四。在这位觉悟的农民兄弟身上,我
们可以扑面感受到蕴藏于中国人民内在的爱国主义热忱和明确强烈的抗敌意识。为使更多的观众能够容易理解、接受影片的内容,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实际效果,影
片的创作者在形式上力求朴实无华;同时作品具有较强的情绪感染力度,被称为“崭新的国防电影作品”。 由阳翰笙编剧、应云卫导演的影片《八百壮士》摄制完成于1938年7月。该片是依据抗日战争开始时真实的历史事件所拍摄的。1937年8月13
日,日
本侵略军发起对上海的进攻。不久中国军队部分西撤,数百名将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袁牧之饰)和营长杨瑞符(张树藩饰)的指挥下,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修筑工事,击退日寇的轮番猛攻。上海市民以各种形式支持和鼓舞自己军队的爱国壮举;勇敢的女童子军杨惠敏(陈波儿饰)冒著生命的危险、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
代表上海人民前去赠送国旗。守军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后来壮士们奉命撒退到租界。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英勇不屈的篇章。 影片的创作者满怀激情把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壮烈情景、上海人民援助子弟兵的感人场面呈现于银幕,并且著力表现谢晋元副团长、杨瑞符营长、杨惠敏这
三个代
表性的英雄人物,从中凸现出全民抗战的英勇场面。由于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加上创作者辛劳的艺术加工,影片显得气势磅礴,富有鼓舞士气、振奋
精神的作用。苏联电影史学家C.托洛普采夫曾经这样评说过:“《八百壮士》已经初具史诗的规模。影片中的场面不是通过个人命运使人认识到广阔的现实,恰恰
相反,而是通过磅礴的气势和宏伟的事件来反映出与整个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个人的遭遇”。该片在大后方和香港公映时,产生轰动效应,后又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法
国、瑞士的反侵略大会上放映,同样反应热烈、广受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