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大战毛泽东 作者佚名 梁漱溟大战毛泽东发生在1953年政协会
那次会上讨论总路线问题,所谓的总路线
就是“党在过渡时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制定的总路线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出发点是迅速摆脱对发达工业国家的依赖,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勒紧裤带盖房子买工具,
避免再度成为经济殖民地。 梁老扮演了一个唱反调的角色,抓到了政府易忽略的问题。梁漱溟“解放后城市工人的生活提高很快,但农民还很苦,一个在九天,一个在九地,所以国家不应该遗漏农民“。此话单独放入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的具体语境,毛泽东认为他犯了“导向错误”,
必然招致大多数人的反对, 当然也包括毛泽东,
第二天毛泽东未点名地批评此种论调是“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难道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 老毛指桑骂槐,可能想给梁漱溟留点面子,或者吓唬以下,
没想到梁漱溟最喜欢的就是单枪匹马挑战一个党,“我就在气头上写了一封信”,要求“主席给我机会当面复述一遍我原来的发言而后指教”。这实际上是下了要求辩论的战书。梁漱溟将信面交毛泽东后,老毛当晚就约了他谈话,而梁老师有好为人师的品德,特别是为帝王师更是非要长篇大论地上课不克。
梁老头给毛泽东上了3小时的教育课。二人谈得不欢而散,梁漱溟用自己的话说要“再觅机会复述自己的观点,让公众评议。” “你用主席的地位压制我了,我要用民主的方式伸冤“ 。
过了两天,梁漱溟在大会上做长篇发言,复述了他前两次发言的全部内容,又强调自己“是热烈拥护总路线的”。大会变成了梁老先生一个人的表演舞台,当时没有人回应他。毛泽东当时也没有迎战。 次日,一位中央领导对梁漱溟展开反击,举出他一贯“反动 ”的历史事例 (水平不高)。而梁漱溟内心里当然是火冒三丈
“你们光说我反对共产党的那些事儿,我也反对过国民党,你们咋不说呢?“这难道是公平待人、以理服人的态度吗?” “也就是说你光说我的缺点,
忽略了我的优点”, 所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发言辩解。 主持人让他回家准备,可梁老先生说不用准备直接上阵。 第三天 他一开始发言,就宣布要从历史上讲起,“在讲清当前的意见初衷之外,还涉及历史上的是非……这需要给我较充裕的时间。”
讲了五六个小时之后有些代表听累了就要轰他下去.
老梁为了能讲下去,就把火直接烧到毛泽东头上,。“主席您有这个雅量,我就更加敬重您;若您真没有这个雅量,我将失掉对您的尊敬。”
这样就把让不让他继续发言看做对共产党和毛泽东的“考验”,利用领袖的权威来获取发言权 梁漱溟自己这样回忆的:“我把话头转到主席台上,特别是毛主席身上,以争取发言权,这是我
闯下大祸,把错误扩大的开端。我在语言上之目空一切,不顾一切后果,是事后连我自己都大吃一惊的。”
(这话表面上很文雅,其实已经包含了严重的个人品格攻击。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有没有“雅量”,要由梁老师来判定,要由是否给他一次长时间发言的特权来判定,倘若答应了这个特殊要求,共产党的“骨气”何在?共产
党的“人格”何在?梁漱溟当时一定是急得糊涂了,而不是故意对毛泽东进行“话语要挟”,更不是事先策划好的“反共妙计”。假如对蒋介石,梁漱溟敢这样说
么?用老百姓的话讲,都是共产党给“惯的”)。
而毛泽东也是,干脆让他讲,或者不让他讲,任凭他说共产党没有雅量好了,反正是非自有公论。
可是毛泽东也像个大专辩论赛的学生似的,忘记了自己的领袖身份,在主席台上就跟梁漱溟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辩起来了,简直是“成何体统”。 也许有人说毛泽东也是性情中人,不伪装,这才是平等待人。但他毕竟是会场上的最高领导人,党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与一位著名学者任性争吵,影响肯定是坏的,而且给人的直接印象
是“不民主”的。这种争辩延续下去,当然是对梁漱溟有利,对毛泽东不利,好比普通教员跟校长在大会上争论,受损害的当然是校长的形象。 于是会场大哗,乱成
一团,倘以局外立场看来,也够好笑的了。梁漱溟眼中没有什么伟人,也不给老毛面子,左手握着“雅量”,右手举着“敬重”,死活就是坚持要讲。 老毛大概也吵累了,就妥协说,你不要讲长了,“讲到四点钟好不好?”梁漱溟一看表都三点多了,“让我讲到四点哪能成!” 随后
会场又多次大哗,老毛几次维持秩序,让他“再讲十分钟”,过一会又让他“再讲十分钟”,可每次梁漱溟都提出时间不够,但又不说要讲多长时间。最后大会闹得一塌糊涂,老毛恢复了理智,但也被梁漱溟弄得一筹莫展。 最后有人提出投票,表决是否让梁漱溟继续讲。毛泽东和中央委员都支持梁漱溟讲,而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 梁漱溟无视民主投票之结果,还要继续讲。主持会议的高岗只好请他另找时间再讲。
其实梁漱溟这次与毛泽东的冲突,形式看上去很激烈,但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他即拥护共产党,也拥护当时正在讨论的总路线,更不反对毛泽东。例如:“要总路线实施有效,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起来协力行之… …
只是农民在土改后大率各自为谋,虽有成立互助组者,亦不多,似应促成其组织以便动员。” 合作化是不是要看到梁老头的功劳? “但是要提请领导上注意,城市工人工资生活为乡下农民所欲羡,充当一个临时小工每天可得工资一元乃至一元二角,因而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市政当局又把他们推送出去“。他在讲这些话时,引用了彭一湖先生讲的一句话“工人农民生活九天九地之差” 所以梁漱溟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说的问题同总路线有多大冲突, 并认为他同毛泽东的争论只是他们之间的一场“误会”而已。 用北大的孔祥东的话说:梁漱溟既不反共反毛,也不反对总路线,他就是喜欢标新立异,仗着自己是共产党的老朋友,学问大,名头响,就大耍个人风头。越是以
为自己受了冤屈,就越觉得自己英雄。好比一个热恋中的青年,越是以为对方误解了自己,就越是觉得自己的爱情坚贞无比,感天动地。
但是这场争论声势浩大,当时就有上百人参与,给国内外的帮闲文人一个很好的炒作材料, 似乎梁漱溟同毛泽东有不共戴天之仇。 关于梁大战毛泽东以后的命运也要交待一下: 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与毛泽东发生分歧后,梁漱溟给主持全国政协工作的陈叔通副主席和李维汉秘书长写信,要求请长假,“容我闭门思过”。这个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不赞成梁漱溟闭门思过,因此,他没有直接答复。李维汉派人告诉梁漱溟:“今后可以这样办;需要出席的会议和活动,通知照发,但参不参加自便。” 从那之后,梁漱溟便居家读书,认真反省,什么地方都没有去。大概过去一二个月的光景,金日成来访,中央人民政府设国宴招待,也请民主党派人士参加。梁漱溟接到请柬,但他没有出席。过后有人批评他,说这样的活动不出席不对。但梁漱溟认为自己铸成这场大错,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
自1953年9月后,梁漱溟仍然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工资照发,对他也没有进行任何处分。
梁漱溟能主动“闭门思过”的原因是受何香凝的影响。梁漱溟几十年后在回顾这段历史公案时说:“何香凝先生的发言在当时和事后,有三点引起我的注意。第一,在那种场合,她是唯一在发言中明确肯定了我过去是反蒋抗日的。也就是说,我并不是一生中对国家、民族没有做过一件好事的人。第二,她的语气缓和,发言中左一个梁先生,右一个梁先生。这在当时,发言者除毛主席等少数人还时而对我这样称呼外,大多数人对我直呼其名。第三,她提醒我要闭门改过,补救前途。这是使我醒悟自己不该与毛泽东顶撞的最早的规劝之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