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毛泽东把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 国外的从英国到法不止8国, 国内的地主,商人,王爷神棍文人都得罪了, 给后人留下一个干净的建设环境。
甘地交下了所有的朋友。给后人留下一个老爷遍地,谁都得罪不起的印度。
月光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投资7亿量黄金,有人说只是资本, 其实资本的本质就是生产组织权。 毛泽东时代生产组织缺少两个要素无法弥补, 一个是工具, 一个是技术。 苏联是帮了忙的, 并且没有一资本的形式帮忙。 转载这篇文章几年毛泽东诞辰
++++++++++++++++++++++++++++++++++++++
毛泽东和甘地,从一座大桥看中印的差异今天是是印度史上最长铁路兼公路大桥、阿萨姆邦的“博济比尔桥”通车日子,总理莫迪亲自出席了通车仪式。 大桥于2002年开工,耗时16年建成通车,总长4.94公里,使用年限为120年。报道称这是印度唯一一座按照欧洲标准完全焊接的大桥。 大喜事啊,当成圣诞礼物大张旗鼓庆贺一下。要是不注意那个小数点,还以为是494公里大桥。 不到5公里,修了16年,该怎么夸?慢工出细活,质量第一,工匠精神。 有的网友说这么短的桥,通车仪式在中国连省长都请不到,不要这么恶毒嘛,你要是了解印度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了。 我下午看到新闻时,对4.94公里长度是不敢相信的,怕闹乌龙,反复核对后才真的相信是4.94公里。 开建时间是2002年4月21日(瓦杰帕伊内阁时期,他在今年8月16日去世,很遗憾没能活到大桥通车这一天)。 原定竣工时间为七年,由财政部和铁道部共同出资,总预算为176.7亿卢比(人民币一元约为10卢比), 是1985年提出的国家重点工程。 神游到2007年,还没进入主体工程阶段,估计三哥修桥是修睡着了,就是在跳舞…… 2008年,才死了心,把大桥主体工程交给一家德国公司合建,为什么不交给中国公司呢?自尊心还是要的。 德国人方案不错,但速度还是快不起来,雨天不修,天冷不修,天热不修,继续磨洋工磨了十年,才算完工。 费用努力增加到了499亿卢比,成本差不多是一公里100亿卢比。而且是在河上建桥,估计兔子都看得眼红。 平均大约每天修85厘米,这效率,在中国估计要被甲方起诉。 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建成了,能建成就是奇迹。 桥是短的,但灵魂是无限自由的,那是民主的力量。 这种类型桥梁,对基建狂魔来说,别说16年,就算16个月修五公里,怎么好意思出来跟人打招呼? 中印两国为什么差异那么大?(不想说差距,怕刺激到某些民主粉的小心灵)。 先说国家结构,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的规划到了地方上,执行力度完全不同。 再说决策机制,重大项目,印度国会议员和地方议员都能吵个十年八年,利益必须见者有份,桥梁如此,公路也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中印两国的基本工业体系和人的素质完全不同,尽管两国都是二战后真正获得了独立。 为什么发展速度会完全不同?这必须得从毛泽东和甘地说起。 流血牺牲得来的独立自由,与向殖民者哀求得来的独立自由,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创建了一个新世界,后者,在旧体制泥潭里打滚。 甘地被西方称为“圣雄”,很大程度是由于他的妥协和软弱,无论是对外部的掠夺者还是内部的地主阶层,甘地都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英国人走了之后,印度面貌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联邦制,英国留下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留下的,非工业化,英国留下的…… 这样一座桥梁,短短5公里不到,居然迫于无奈要找德国人帮忙,可以折射印度的工业化水平。 毛泽东这一代人则给中国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基建狂魔不是凭空而来的。 工业化梦想,在清未民初就开始了,最早是官督商办,由社会出资,我以盛宣怀的电报事业为例写过,股东出于自身利益,拒绝铺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军事线路。 一战期间,中国得到了发展机会,但兴起的是轻工业,没有重工业作根基,列强们打完回来,很快便自生自灭了。 重工业需要集中大量资金投入,1949年之前,始终无法解决银行资本问题。 1949年之后,银行问题解决了,资本全部掌握在了国家手中。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只管两家银行: 一,中国银行
二,公私合营银行。 人民银行功能:货币发行,组织资金发放贷款,管理流动资金,代理国库,办理外汇收支和国际清算。 中国银行:前身是大清银行,民国时为官僚资本控制,1949后,成了专管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 公私合营银行:由六十多家商业银行和钱庄合并,1953年成立后,专业负责民间储蓄。 财政部管的是:建行,交行,农行(后因业务重叠撤销,1979年恢复),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公私合营)。 困扰中国多年的工业资金问题解决了,不再受外国银行和国内资本方的影响,否则,一些长期建设资金是得不到股东同意的,也无法大量集中。 说起来容易,但这要触及多少人的利益?这些商业银行,如新华、中国实业、四明、中国通商、建业、国华、浙江兴业、和成、源源长、聚兴诚、浙江第一银行,盐业、金城、大陆、中南…… 谁能将他们的资金集中起来为国家合理使用?毛泽东他们做到了。 甘地敢吗?得罪这些人?跟他们抱团,才会有个人利益,家族利益,只有无私的人民领袖能做到这一点。 1953年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投入了资金折合黄金为七亿两,每分钱都来之不易。向西方借?到今天为止,借了IMF,世界银行钱的国家,哪个不是被控制,有的还在债务泥潭里打滚。 毛泽东工业化思路和逻辑: 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农业,工业皆是如此,会在相当时间内处于贫困状态,这是一个务实的判断,关键是如何改变这种处境? 不走工业化道路,是不可能改变这种处境的,工业化要求:、 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在充分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优先发展重工业。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起因都是缘于利润动力,所以一般是轻工业繁荣在先(私人),重工业发力在后(政府和垄断组织)。 中国则必须倒过来,当时如果走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老路: 一,意味着经济仍然要依赖外国,放弃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意味着放弃拥有巩固的国防,在帝国主义威胁下,疲于奔命,建设无从谈起。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才能使中国的全部旧工业,运输业和农业的改造和发展,获得必要装备。 二,才能使商业发展得到更有利条件。 三,才能提高工业就业人数和水平。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不如日本,西德等国,它们有美国的扶持,代价是主权。但中国比1917年的苏维埃俄国要有利,没有四面八方的敌人反扑(打了抗美援朝),蒋介石在小岛上顶多只能骚扰。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论联合政府》。 工业化是新中国最迫切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这是历史必然性决定的。 毛泽东是看透了清末以来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失败原因,主观上,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都希望工业化,但有没有能力创造客观条件是另一个问题。 列强在中国时,只允许中国发展轻工业,而且是不三不四,依赖性极强的工业布局,采矿,铁路建设是否开展?根据列强利益而决定。 民族资产阶级呢?爱国,但软弱无力。 工业化不是一个孤立问题,它关系到农业问题,思想问题,外援问题等等,当时有人反对工业化,将农业和工业对立起来,也有人认为跟苏联关系好,就可以不用这么急,就可以不要自力更生。 所以那个年代老是充满着批判和争论。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大改变是:国家经济不再依赖于私人资本,而是私人资本依赖于国家经济。这个手段就是公私合营和定息制度,很复杂(省略一万字).................
从银行业到工商业改造,是一个雷厉风行的过程,该得罪的都得罪了。 没有五十年代这些改造,就没有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客观条件。 印度,1947年独立,甘地1948年去世,国大党继承甘地精神,好死不如赖活着,连铁路还在用英国殖民时代的。 地主不能得罪,资本集团不能得罪,地方势力不能得罪,文人不能得罪,做好人当然有利可图,坏人都留给后代去做。 火车,依旧悠闲通风,厕所,款是拨了,厕所不知在哪里?武器,进口为主,2018年了还有种姓制。 印度再不努力,孟买就要被上海赶上了。 一个是基建狂魔,一个是基建狂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