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如父 [父亲节的纪念]
经历了八九年那个难忘的夏天,我告别了北京的金秋,来到美国。
老公不顾房东提供免费住宿的挽留,兜里揣着仅够维持一个月生计的钱,非要搬出来和我重温蜜月。没几天,日子就变味儿了。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太差,找工作只能“面”试,无法交谈,没人愿意雇我。眼看瘪瘪的荷包就要空了,去诺太洛家之前,我和老公商量,如果又是一次没有结果的面谈,我们就搬回老房东那里。
面试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公和诺太洛先生交谈,当我闹懂了诺太洛先生让老公和我一起搬进他的豪宅,并且每月付给我一份挺好的薪水,用以支持老公完成学业时,我终于感激涕零地说了一句像样的英语,“我的英语不好。” “我教你英语,你教我中文”,诺太洛先生爽快地说。
诺太洛先生八十多岁,步履已经有些蹒跚,但精神饱满,整天叼支雪茄,嗓门儿尤其大。他经营的公司拥有两万多名员工,同时,与合伙人开了一家银行。几百英里外,他拥有一个湖泊以及周边的农庄,家里所需的禽蛋大多是在那里生产加工,定期送来。诺太洛太太,我们叫她露丝,比先生小近二十岁,在诺太洛身边作秘书已有三十多年。家里还有一位名叫玛丽的老太太,是诺太洛家从前的家佣,她一生未婚,已经九十高龄,早已不做家务了。唯一年轻点儿的,是一只刚刚领养的名叫“桃子”的小白狗。
露丝每天起得很早,自己开车去公司。诺太洛先生起床后,由我照料他的早餐,然后我老公开车送他去车站乘地铁走。下班后,夫妇一同驾车回家。白天,我照顾一下玛丽的午餐,因为有专人打扫卫生,我只料理些简单家务。晚餐都是露丝回来后做,我负责照顾大家用餐及餐后的清洁洗涤,也就是餐厅服务生的角色。
生活显得从没有过的安逸,但这终究是权宜之计,我和老公开始盘算下一步的走法。首先,我必须通过语言关。考托福,拿学位,找工作,这在我们眼里是唯一的自立之路。白天家里除了玛丽和桃子没别人,正好读书。虽然先生和太太从不问我每天都做些什么,但是受雇于人,这么做心里不是很踏实。于是,我们只字不提上学的事,悄悄地鼓着劲儿,暗中操作。
这样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我送诺太洛先生出门,他远远地朝我挥挥手,大嗓门儿地喊:“回去读书吧!”我心里一格蹬,先生咋知道这事儿了呢?我听不出他话音里是否有埋怨,但我为自己的不坦诚和小心计感到难为情。打那以后,一切都没变,只是我少了做“贼”的心虚,多了几分坦然和感激。
诺太洛先生虽然不乏和蔼可亲,但他那大嗓门动不动就吼。我身为佣人,语言又不好,千怕万怕,还是难免招惹他,日久天长,这心里自然积生许多委屈和愤恨。唯唯诺诺的日子使我的自尊心大受伤害,终于有一天,我决定争回自己的尊严,即使被辞也在所不惜。忘了起因于什么,总之,我和老头儿翻脸了,就那破英语,竟然和老头儿大吵了一架。至今对此百思不解,相信“情急智生”乃自有其道理。红过脸后,自知这碗饭是吃不下去了,我又急中生智,先发制人,大吼一声:“我走人,不干了!”
真是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宣泄之后,心中大快。
没等卷铺盖,诺太洛先生找到我。先生很抱歉地说他不该冲我发火,表情无辜地像个孩子,声音柔和了许多。其实,我心里是敬重先生的,这次冲突更让我认识了他的坦率和真诚,他的谦卑和宽厚,还有他的勇气和担当。以后的日子里,先生照“吼”,然而,我却没有了压抑感。我发现,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我是那么地敬爱诺太洛先生,即使他的“吼”也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
周日休息,我和老公一般都泡在图书馆里。有一次,我们答应露丝晚上回家吃饭,却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夜里回到家,大家都睡了,只有厨房的灯还为我们亮着。餐桌上摆着一个大蛋糕,漂亮的奶油花瓣衬托着几个字:“Happy Birthday John!”那一刻,我们四目相对,感动和内疚尽在无言中。
第二天早上,诺太洛先生不理会我们的道歉,只是一个劲儿地吼道:“都是露丝不好。花了一个下午烤蛋糕,多余的操心!”不管诺太洛先生怎样发脾气,我们就象任性的孩子,坚持要补过这个生日。晚饭后,在暖暖的烛光里,老老少少五口人唱起快乐的生日歌。老公接过诺太洛夫妇和玛丽为他准备的生日礼物,度过了他有生第一个温馨的生日派对。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话不幸对我言中了,但不是河边,是炉火边。有一天,我不小心点燃了一张餐巾纸,情急中把烧着的纸甩到了地上,把厨房的化纤地毯烧了。我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除去那块脸盆大小糊迹,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不知这祸闯得有多大。反正是祸躲不过,索性心一横。露丝下班后回到家,她前脚进门,我后脚就迎上去,细说实情,负荆请罪。露丝什么都没说,只是拿来清洗液,徒劳地想擦掉那块糊迹。哪天晚上,谁都没有说我,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次日清晨,我照例送诺太洛先生出门,他又对我“吼”道:“今天你把房子烧了吧!”我不好意思地笑笑,算是回答。我知道,他们不流露一丝的埋怨是不希望让我感觉到不安,我怎么能不心领呢?从此,那块烧焦的地毯成为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痕迹,它时刻提醒我,学习像诺太洛夫妇那样做人,让自己的生命更美好更芬芳。
与诺太洛先生一家同住的十个月,是我和老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离开那里两年后,我们有机会回去拜访。那时,玛丽已经过世,而这次拜访也成了与先生的诀别。
几年后,我们收到露丝的来信和诺太洛先生生前最后的留影。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只觉得这个世界上,我们又失去了一位挚爱的亲人。诺太洛先生不仅是我们尊敬的长辈,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亲情更象一位慈爱的老父亲。
从诺太洛先生的生平简历中,我们才知道他是怎样从一个卖报书童开始,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他的一生一定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但我相信,先生的人格魅力是他生命乐章里永远不变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