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细湧”是什么,估计绝大部分非粤籍人士都不知道,粤籍人士中或许会有人能说得出“那就是云吞面”。若再问“为什么云吞面被叫做细湧呢?”,能回答得上来的恐怕就聊聊无几了。5Z}]d@
[9RKArD
粤人以稻米为主食,饭,粥,米粉,河粉,濑粉,银针粉等都是以米为主材料。粤人也吃面,但花样绝对比不上其它地方的多姿多彩。虽然说近年粤地开了不少“兰州拉面”,“南京牛肉面”之类的面馆,顾客怕也是外省人士居多,粤人相对来说还是钟情于“云吞面”。 K}g>KG!
'M1 ,xQ{cE
顾名思义,“云吞面”就是既有“云吞”也有“面”。“面”无需详细介绍,“云吞”却要好好地说一说。广东的“云吞”和外地的“餛饨”,“抄手”属同类型的食品,只是在用馅及汤底有所不同。 MYLEkMfX
据前人考据,“馄饨”是一种古老食品,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已十分普遍,唐、宋、元、明、清历朝都有记载。“馄饨”起初用于祭祀,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谓之曰“百味馄饨”。 南宋后,馄饨才传入市肆。pO %qCj~
O>l}f>LJM%
有一种说法是,前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规则,后来才称为“馄饨”。清人笔记《燕京岁时记》如此说道: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食之。iux8N0L8l
tWPS_+3
此外,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食之以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t~rgw#
; "eY"umA'
馄饨传入市肆之后,其“祭祖”的性质完全被去掉,也不仅仅“于冬至食之”,完完全全地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食品,四季都有。“馄饨”除了到店铺里吃,也有一些肩挑担卖的“馄饨”挑子,走街串巷,使你在家门口或巷子里就能买得到随叫随煮,热腾腾,香喷喷的“馄饨”。@/eVwJPq=
RANfK.
道光年间通州人杨静亭对京城“致美斋”饭庄的“馄饨”有如下的描摹:D`1rgi a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s~)ewz:Q
R}d]gRG
《故都食物百咏》中说:“馄饨过市喊开锅,汤好无须在肉多。今世不逢张手美,充饥谁管味如何!”(注:张手美,唐朝长安著名的制作小吃的高手。)并注说:“沿街叫卖者,不如饭馆所制之佳。然唤到门首,咄嗟立办,用以充饥,亦殊方便也。”从诗和注中可以很形象地看到卖馄饨的情景了。w}a.L9!
|D0@8%a^
据说早先“馄饨”的馅以猪肉为主。《水浒传》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回里写到鲁达叫郑屠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之后,又叫郑屠再将十斤肥肉切成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郑屠此问若放到广东,怕要惹得“云吞面”店里的大师傅们的哄堂大笑。^1F8s{{
!kpoW" ySf
当然,“馄饨”绝对不会只有精肉臊子一种馅,否则就不会有“百味馄饨”一说了。OC?pyXu&
猪肉、虾肉、蔬菜、葱、姜是最基本的馅料之选。菜肉大馄饨与鲜肉小馄饨曾是上海小吃店的基本选项。无锡三鲜馄饨以鲜猪肉、开洋、榨菜为馅料。常州三鲜馄饨则以鲜猪肉、虾仁与青鱼肉为馅。时至今日,猪肉、水产、干货和酱菜的搭配组合异彩纷呈,为食客提供了丰富的味觉享受。*S{?#m{9
Q*]HCA
“抄手”是四川成都的著名小吃,其馅是将猪肉洗净去筋膜,用刀剁细捶茸,边加清水边用力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当水分全部被肉吸收后,将鸡蛋搕入碗内搅散,倒入肉内。生姜洗净捶茸,加清水浸泡,去渣取汁倒入肉内,加入芝麻油、味精、绍酒、胡椒粉,继续拌至呈浆糊状即成馅心。用细薄如绸的抄手皮包裹,加上慢火熬就的汤底,香浓软滑混为一体。QW9w4ffE
9s"oqv-
综合以上所述,“馄饨”和“抄手”都是独立出售,不与“面”搅合。据说“云吞面”最早在清末民初,广州的西关一带出现。相传是同治年间有一位湖南人在广州双门底(现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开始售卖“云吞面”。此说并无详细记载,今之湖南人也不见得对“云吞面”有多大的兴趣,姑妄听之吧。7_DJ=E0
sc`:>7g
“云吞”起初也是全以猪肉作馅,称作“净肉云吞”。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所以鲁达这位提辖也还是有点“慧根”,不算全错。后来慢慢演化出加上虾仁,大地鱼碎及蛋黄的肉馅,再后来有些店家走偏锋,以整只虾来包“云吞”,味道和口感反而单调,不见其妙。&}iw M+
.C13zT
“云吞面”里的“面”必须是“蛋面”,和面时加蛋不加水,以期做到“爽口弹牙”的效果。有些店家为了节约成本,不用好的面,结果面条软趴趴,口感不好;有些用的面条碱性太重,则令人无法下咽。因此,小小一碗“云吞面”要做得好也不容易。Y/t_9 Ck
I U^xT{~
以上所讲的都是“馄饨”,“抄手”和“云吞”的掌故,上网一查,大都能查到。但是,“为什么云吞面被叫做细湧呢?”:40tgP&
a?uon_P6
前面说过,相传“云吞面”最早出现在广州的西关。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明清时期这儿就是广州的商贸中心。由于商贸发达,区内有不少大户人家,这些大户人家的少爷统称“西关大少”。“西关大少”们锦衣玉食,挑剔讲究。哪怕是吃一碗“云吞面”也要吃出不同的“品位”来,因此才有了“细湧”这样的特殊产物。U[k3mcV}-
Y}fjs> X
话说一碗“云吞面”大体都是几粒“云吞”加一团面。“大少”们总嫌面太多,不够精致。店家为了迁就这些贵客,乃将面的份量减半,云吞则不减。以前下单子并不像现在用笔用纸甚至用电子手帳,只是张口向内堂一喊“再来一碗,细用!” i ZP7AP
OA0}}n_@"
“细用”与“粗用”相反,遂显得用者与别不同,并非“平民大众”,“少爷”自然觉得脸上有光,店家并没少收了钱,也乐得多来几个“细用”的客。 R<Wz
%]3CB
“细用”为什么又变成了“细湧”呢?老人们没说明白。我的估计是:在粤语里,“用”字发阳去声,声调向下走,不利于传送,“湧”字则发阴上声,调门向上,故有此转化。 %qDKGj
%#"n?F
现在广州或香港的一些侍应生(服务员),尤其是“大排挡”的伙计,有些也会用“细湧”这种叫法,但那面条绝不会减半,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词的原意。 f2"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