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 36 集电视剧《正阳门下》。看前面几集的时候我对这部电视剧有很高的期许,因为它包括了北京四合院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古风,老北京话,古董文物这类我所喜欢的元素。可是看到中段就有点失望了,不过我还是坚持看完全剧,因为只有看完了才能好好地作评价。
我比较喜欢看电影而不太喜欢看电视剧,因为看电视剧要花费的时间太多,如果剧本好,演员好那还算是有所收获,否则就真的费时失事。《正阳门下》令我失望的原因不在演员的表现而是剧本实在太差劲!
为了把韩春明和苏萌的“爱情长跑”这条主线充分发展,剧本为他们设置了很多障碍。这些障碍有部分合乎常理,有些却牵强到令人讨厌的地步。譬如苏萌随她的大舅到香港这段情节就非常的悖乎常理。即便是苏萌真地具备协助他的大舅“打理”商业王国的能力,她也完全可以经常来往京港两地,毕竟她是持有“多次往返”的签证。因此,苏韩两人在那段时间的长期分隔两地只能是编剧为了开展下一步剧情的不合理安排。至于苏萌这个女一号则被编剧糟践得接近体无完肤,她既毫无自知之明,也无知人之明,虚有其表(剧中人对她的评价),“配不上韩春明”(也是剧中人语)。但是,在编剧的精心安排下,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电视剧的一条重要故事线牵涉到古董文物,按理说应该尽量严肃对待,但是除了有剧中人一再宣讲国宝不能流出国门这个口号之外,编剧对“国宝”的认识却显得肤浅。苏萌莫名其妙地就成了评鉴书画的能人这一情节无迹可寻还不算奇怪,程建国到景德镇几个月就学到了“高仿”古玩的精妙技艺,“朱伯勤”之流面对“程建国”真的要找块豆腐一头撞死!像这样极不靠谱的情节竟然被用作为贯穿全剧的一条故事线,真叫人再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感慨!相对于这样狗血的剧情,韩春明和苏萌三十年如一日的容颜面貌是否有说服力这一点真的是可以忽略。
说到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认为它们包含着文化传承,工艺美学,历史人文诸般价值。要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文物的价值必须让最大范围的群众能有接触,鉴赏的机会。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不同,毕竟多多少少会留下感性的认识。基于“破烂侯”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剧中人“九门提督”对他提出了批评,而“破烂侯”在“九门提督”的灵前把“高足八方杯”摔碎的行动就表示了他的忏悔之情。我个人认为,这场戏是全剧的亮点!说到这里,不免要回顾一下关老爷子把祖上流传下来的文物封藏在厨房的夹墙这段剧情。年轻的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历代文物,除了被“八国联军”抢掠,被破落王孙倒卖之外,更大的浩劫是被“革命小将”打砸!因为在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年代,这些东西一律划归“封资修”一类,只有砸烂打碎才能使革命群众的灵魂得到净化。当然,这类行动只针对平民百姓以及下了台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康生同志”从国家博物馆里“借”去观赏的文物以及张伯驹先生献给“主席”的 陆机《平复帖》是绝对不会遭到这样的对待。
说到这场打,砸,烧的全国性行动真是叫人叹为观止!从庙里的佛像到老太太的神龛,从古代书画到象征资产阶级情调的钢琴,唱片,留声机,统统都是“革命小将”大革其命的对象。因此,关老爷子把它们封藏起来是不得已的行动,而且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剧中当然点到为止。剧中比较有意义的一点是一再劝诫大家不要总想着“捡漏”,要让收藏文物回归到欣赏,分享,传承的本义上,这一点可说是本剧的“正能量”。可是,当今世上芸芸“收藏家”当中,又有几个不是着眼在这些物件的“升值”之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