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今天的主题“劈炮”之前,先要回顾一下引起这个话题的“卸膊”一词。上一个帖子里说到“卸膊”这个方言词的时候,着重解释了“推卸责任”的负面意思,其实这个词本来用于描述一个动作,不含褒贬之意。
接触过广州话或者其它方言的朋友也许会注意到,在使用字词的习惯上,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会有些差别,这里主要谈谈广州话的用字特点。譬如普通话较常说“喝水”,“喝酒”(戏曲里也有“今日痛饮庆功酒”这样的句子),广州话则说“饮水”,“饮酒”。普通话说“宴客”,广州话则说“请饮”或“摆酒”。普通话说“肩”,广州话却说“膊”等等。
在描述肩挑或者肩扛的动作,广州话都用的是“膊”。请看例句:
佢膊头好好力嘎,担得托得几百斤嘢。
(他的肩膀很有劲,能挑能扛好几百斤东西。)
挑东西的时候,曲膝,弯腰,把扁担放到一边肩上,腰腿一块使劲往上一挺,整套动作自己就能完成。扛东西的时候就不一定了。东西比较轻的话,扛活的人同样可以先蹲下,把物件往自己的肩上放。如果东西比较重或者要扛的东西超过一件,那就需要别人的帮忙。把东西往扛活的人肩上放的动作广州话就叫做“上膊”。帮忙把东西从扛活的人肩上卸下来就叫做“卸膊”。因此,“卸膊”与“撂挑子”并不完全相同。我认为与“撂挑子”相对应的广州话词语应该是“劈炮”。
“劈炮”这个词的构成和“撂挑子”同样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据说这个词最早流传在警务人员之间,慢慢才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这样的说法可信度很高,因为广州人把枪也叫做“炮仔”。至于那“劈”字的读音,准确地说来应该念“低调入声”(注:杂,木,十这三个字的标准声调就是“低调入声”)
“劈”字念高调去声的时候一般用来形容于“砍”的动作,念低调入声的时候,则指把东西抛下。请看例句:
沙皮咁寸,等我搵人劈开佢十几碌! - “劈”在这里念“高调去声”
(沙皮这么刁,看我找人把他大卸八块!)
老细喺拒台面劈低个大信封就行咗去。 - “劈”在这里念“低调入声”
(老板在他的桌面上抛下一个大信封就走了。)
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把“劈炮”的“劈”字念成“高调去声”,即为“约定俗成”之势。至于如何分辨广州话里的九个声调,将另写一篇给大家参考。
影视作品中,有时会看到长官要求下属的警务人员把配枪上交避免事端,也会看到警务人员主动地把配枪和警员证件放到长官桌上的场面。如果是粤语片,往往会有这样的台词“而家我劈炮唔捞啦!”“唔捞”是“不干了”的意思,在这里是为了加强“劈炮”的语气,单独使用也是可以的。譬如:
呢份工咁多制肘,我都系唔捞啦。(这份工作这么多制肘,我还是不干了。)
“劈炮”据说源自警界,那么接着讲一个源自“黑社会”的词“劈友”。
前面说过,“劈”有“砍”的意思,那么“劈友”这个词看起来就有点别扭。
《说文》解“同志为友”。和“友”字组成的词也往往是表示“相好”,“和睦”的意思如:朋友,友情,友邦,友爱等等。即便是股票市场上厮杀得难分难解的“好友”或“淡友”虽然分属敌对阵营,但作为做多的“好友”或者做空的“淡友”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同道中人。
要了解这个词,就要说到广州话里“友仔”这个词。“友仔”本来是一个中性词而略带贬义,有如普通话里“家伙”这个词。再来看看例句:
呢个后生仔好醒目,做嘢又稳阵。 (这个年轻人很机灵,办事又牢靠。)
呢条友仔醒就醒啦,不过我睇佢眼神有啲闪缩。
(这个家伙没错很机灵,不过我看他眼神有些闪烁不定。)
条西装友䁯實个女仔,眼都唔眨。
(那穿西服的家伙盯住那女孩,眼睛都不眨一下。)
听讲大傻出到旺角招兵买马,而家好叠友喎。
(听说大傻到了旺角招兵买马,如今很多手下呢。)
据此可见,广州话里把人称为“友”的时候,往往略带不敬。至于在“社团人士”口中,“友”又等同于“兵马”。为了争夺利益,打击“敌对势力”,“劈友”就是其中一种手段。由于这个“劈”字说起来很有气势,于是“斗酒”就成了“劈酒”。
“劈炮”,“劈友”这两个词都比较刚性,接下来讲一个被赋予新意义的旧词“劈腿”。
“劈腿”本来是一个体操的术语,指的是“劈叉”,“一字腿”这个动作,广州话叫做“擘一字马”。近年台湾人把用情不专,脚踏两条船甚至多条船的行径称为“劈腿”。
“劈腿”在体操运动上虽然算不上超高难度的动作,不过想做得好也还是要下一番功夫。至于生活中的“劈腿”难度相应更大。试想一下,两脚分踏在两条船上,船在水面上晃啊晃的,平衡功夫不好的话,掉落水中在所难免。倘若掉进一湾清水,不过做只“落汤鸡”,叫岸上的围观者讪笑一番。如果掉到一潭浊水之中,没准潭中还有屏息以待的鳄鱼,那就后果难料了!得不慎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