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生事物,为了准确描述这些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现象,催生出一些新的词汇,譬如晶圆、纳米、丁宠家庭、美丽垃圾等等。也有一些原有的词语被赋予新的含义,譬如本文要讲的“学位” 学位原指国家认定的教育机构,经过考试或评鉴之后,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所颁发的认证与称谓,古今皆有,各国有别。譬如清末的“附生、贡生、举人、进士”,如今的“学士、硕士、博士”;英国的“普通学位、荣誉学位、硕士、博士”,美国的“副学士、学士、专业学位、硕士 、博士”等等。 为了保障国民教育或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能就近入学,许多国家都采用学区制。一个学区通常包括一到若干所公立学校。小的学区可能只有一所小学,大的学区可能设有多于一间小学或中学。为了方便学童就近入学,设有多所学校的学区以邻近区域为入学依据。由于有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有差异,各家学校的教育成果并不一致,于是逐渐有一些所谓“名校”脱颖而出,受到家长们的特别青睐。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名校”,有些父母会刻意搬迁到符合“学区制”入学要求的“学区房”。要做到“说搬就搬”当然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而且要承受搬迁对原有生活秩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不过,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些家长对此在所不计。对于因应“学区制”而产生的入学资格,国内也称之为“学位”。 遗憾的是,学区的划分有时候会由于社区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因此造成一些家长及学生的困扰。最近发生在深圳教育局门口,就发生了一起家长跪求“学位”的事件。 这则新闻源自“智谷趋势”这个公众号,经过几家媒体转发而广为人知。原文作者署名“江文华”,文章标题是:幾百萬買的學位泡湯,深圳家長集體下跪!讀個好學校,比站着更重要? 文章说的是,一群花了几百万买“学区房”的家长,有些还带着孩子到“深圳教育局”门口下跪,为的是获得深圳高级中学初中部的学位。 事情的缘由是,5 月 26-29 日,是深圳市福田区學校初验报名信息的时间。然而到了最後一天,本具有深圳高級中學初中部學區房資格的泰安軒、竹園小區、財富廣場、泰然公寓、安華小區部分業主,卻收到“初審不合格”的信息。 为什么呢?原来上述部分家长所持房产证上,房屋性质为“住宅/单身公寓”,因此教育局认定,他们的房子被归为“三类用地性质”,基础分为 70 分,与“学位”所要求的基础分差了 10 分。问题是,同樣是積分入學,他們的小孩可以上這個地段的小學,之前申請深圳中學初中部也沒有任何問題,爲什麼今年突然不行了?對於這件事,深圳高級中學初中部是這样回應的:考慮到有人花了一千多萬買了正式的住宅商品房,還要擔心自己的孩子積分不夠不能入讀。學校的招生壓力“太大”,對招生範圍作出調整。 记得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奥克兰,也曾因为“学区”的调整而对部分学生的入学资格产生影响,由于事属社区议会的决定,并且对区内住户一视同仁,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深圳高級中學初中部”的调整依据是否合理,上级主管机构是否认同这样的调整,家长的“跪求”是否有效,有待后续报道......如果有的话。 坦白说,我一向没有“名校情意结”。虽然古语有云“名师出高徒”,我的看法这话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名师的高徒也是经过筛选之后的结果,毕竟如果是“劣徒”是会被逐出门墙的。君不闻某些“名校”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有“劝喻退学”的做法吗?第二,学生固然有生来“敏而慧”者,却也有“愚且鲁”的,即使同读“名校”,结果也多有参差。第三,有些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弱,在“名校”里容易产生自卑感、压抑感进而自暴自弃,这也不乏先例。 所以,虽然我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总觉得“跪求”所谓“名校学位”大可不必,至于校方则确实应该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解释。
引文链接: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031401984149.htm
|